今天,廣州市人民政府官網更新了一條消息,作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綜合樞紐之一的白雲站,預計2023年12月完工并具備開通條件。
需要注意到,白雲站同樣冠名“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綜合樞紐”,這是不是意味着,現任亞洲最大的火車站——廣州南站,其挑戰者出現了?
距離廣州火車站約5公裡
規劃26線 6地鐵
白雲站,坐落在廣州中心城區白雲區西北部的新市街棠景街和石井街交彙處,南距廣州火車站約5公裡,東距白雲新城2公裡。
根據最新進度,白雲站一期站房主體結構施工已完成93%,基坑支護施工、土方開挖施工、樁基施工、底闆結構施工已全部完成,鋼結構安裝已完成92%。
在建的白雲站 來源:廣州日報
按照計劃,白雲站二期站房的基坑建設将在2022年7月完成,12月完成二期站房結構;2023年10月達到聯調聯試條件,2023年12月,白雲站将完工并具備開通條件。
據了解,該站場規模為11台26線(普速 高鐵 城際),站房面積14.3萬平方米,屬于特大型站房,将引進多達6條地鐵線交會,包括:
已通車的廣州地鐵8号線北延段和在建12号線,規劃的廣州地鐵22号線北延線、24号線和佛山地鐵8号線,還有一條預留的東西向新線。
同時,白雲站配套長途客運中心、旅遊大巴站場和城市公交站場,以及東、西綜合廣場,建成後将成為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綜合樞紐之一。
白雲站PK廣州南站,誰赢?
“亞洲最大的火車站”,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熟悉?
沒錯,目前廣州客流量最大的火車站——廣州南站也曾冠名“亞洲最大的火車站”。
那麼,兩者PK,“後生”白雲站能會超越廣州南站嗎?
論定位,廣州南站更高一級
根據廣州市發改委近日發布發布的《廣州市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透露,廣州将完善鐵路樞紐布局,建設“五主四輔”鐵路客運樞紐,“五主”為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白雲站和佛山西站。
雖然在官方定調中,兩者都是“五主”,但是公文的玄妙處之一就是次序嚴謹,從官方定調可以看出,廣州南站地位還是在白雲站之上。
而且就在今年廣州南站定位已升級為“世界性世界性超大型TOD”。(詳看:效果圖曝光!廣州南站大變身,造世界性超大型TOD!)
這樣看,廣州南站已經走出亞洲,白雲站隻能跟在廣州南站後面做“老二”。
論規模,白雲站更大,南站吞吐力更強
廣州南站總建築面積61.5萬平方米,站房總面積48.6萬平方米,是面向全國的高鐵線路始發站,今年五一日均客流量達60萬 (注:2021年5月1日)。
而白雲站總建築面積263萬平方米,站房面積14.45 萬平米規劃,規劃11台26線,主要承接廣州東站、廣州火車站的普速客車線路,也有少數高鐵線路,規劃客流量8萬/人次。
比較之下,在線路、速度、客流上,白雲站弱,廣州南站強,但是白雲站更大,這意味着春運不會像南站那麼恐怖。
論設計,白雲站更先進、更開放
白雲站,是廣州市首個按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理念打造的全新TOD大型綜合交通樞紐,運用了大量先進設計理念和建築科技。
比如,白雲站創新提出了“可伸縮的車站”智能概念,東、西側廣場平時作為景觀休閑廣場,春運時上方将伸出大型頂棚,變身“擴展候車室”,旅客容量增大三倍。
另外,白雲站對比廣州南站,區别在于開放度。
從上帝視角看廣州南站,是一個單一的“矩形”,具有封閉性,這意味着“站城融合”導流動線不夠順暢,從站内出到站外的商圈比較費力。
而白雲站的采用“方-圓-方”,整個城為方,内核站也為方,中間的圓為廣場,人流在兩個“方”空間之間流動不受阻。
來源:白雲區人民政府
論發展輻射,短期白雲站更強
白雲站,是一個與廣州站、廣州東站,構建“三站一體”緊密聯動的中心城區組合樞紐。
相比于廣州南站在郊區、配套、人流留存幾乎從零起步,白雲站可謂是站在中心區的底子上“摸高”,先有人後完善配套,屬于錦上添花。
首先,白雲站位于中心區,與廣州東站、廣州火車站不遠,本來留存人流就比廣州南站好,随着火車站開通,聚集效應更強。
其次,白雲站距離白雲新城2公裡,白雲新城經過10年的發展,配套、産業已經有所沉澱,加一個白雲站,更可能發展複刻廣州東站周邊,但廣州南站都得靠自己創造奇迹。
在樓市上,目前白雲站周邊二手項目比較多,因為樓新新舊不一,均價比較低,2.5萬/㎡左右(來源:鍊家),但一手因為靠近白雲新城,價格5萬/㎡上下,比較貴。
相對而言,廣州南站周邊房價比較“筍”,一二手都是3字頭上下。
總之,以3-5年為期,區姐更看好白雲站對于周邊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而以10年期來看,定位高端、客流更大的廣州南站大有可為。
最後廣州南站和白雲站,你最看好哪一個?歡迎在評論區給區姐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