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爾爾
又來了,帶着懷舊青春故事的國産劇又來了。
前幾日青春劇《以家人之名》剛在金鷹節上為觀衆提供了“神仙”售後,譚松韻另一部主演的懷舊風青春劇《親愛的麻洋街》也和觀衆見面了。
懷舊風青春劇在近幾年國産劇領域大肆盛行,僅在今年,《親愛的麻洋街》已經是第五部懷舊青春題材作品,之前播出的劇有《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家人之名》《如此可愛的我們》《風犬少年的天空》。
這些作品以80後、90後的高中生活記錄為主,凸顯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帶領觀衆重回青春時光。當特殊地域 特殊時代被安置在青春劇中,觀衆就在這樣極具代表性的設定下一次次拉開青春記憶,進行懷舊體驗。
每當這些作品出現,就不可避免地将韓劇《請回答1988》拉過來與其對标。
盡管“中國版《請回答1988》”的标簽已經無數次被冠在各種劇身上,《親愛的麻洋街》的出現,表明國産劇仍然沒有放棄這項挑戰。
然而經過大量懷舊風青春故事的洗滌,觀衆早已摸透了懷舊風青春劇的套路,我們屢次真情實感地被那些治愈系和溫馨的家庭故事打動,最後都随着劇情跑偏而被傷透了心。
但這并不是那些劇的錯,他們真的盡力了,而是你沒有get到正确的打開方式——看青春劇,就别要什麼自行車,隻嗑點CP就得了。
不就是治愈嘛,安排!
相較于《以家人之名》,《親愛的麻洋街》是一部“1988”氣息更重的作品。劇中不僅将時間同樣設定在80世紀,人物背景設定上也和《請回答1988》一脈相承。
故事由住在廣州麻洋街的六戶人家展開,将小人物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記錄,有愛情、友情、親情,各種笑和淚的故事摻雜,打造出一部能夠治愈觀衆的溫情輕喜劇作品。
《親愛的麻洋街》先從制造笑料入手,易家五口人坐着貨車搬入麻洋街,正值麻洋街的鄰裡街坊在外聚衆觀看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的第一個項目男子五十米比賽,在比賽奪冠的喜悅中,司機過于興奮而忘記踩刹車和扭方向盤,衆人就一臉喜悅和驚恐地亮相了。
接着就是深入六戶人家,挖掘他們那些家中難念的經。六戶人家的群像設定,令這部劇的人物線和故事線十分複雜。
網娛君為此劃出了重點:
首先是女主引發的多角戀。女主角是成績優異有機會保送北大的學霸馬曉曉,她和青梅竹馬的歐小劍從小談論人生理想和詩詞歌賦,又被外來客易東東時刻關注,身邊還有學識家室兼具的曾行充當“男版林有有”。
中間有明戀、暗戀,其中還時不時上演茶藝。
其次是鄰裡街坊柴米油鹽中的生活樣貌。易家被親戚騙錢遭遇錢财和事業兩空;孫家兩口一個沒有晉升、一個工資降薪;梁家雖然吃穿不愁,但夫妻争吵不斷……
有人面臨婚姻坎坷,有人事業經曆波折,他們又共同面臨同一個壓力:孩子高考。
從日常生活入手,“治愈”和“輕喜劇”已經是最近的青春劇中的标配元素。
今年有《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主打母女修複親情裂痕,還有《以家人之名》推出沒有血緣的鄰裡親情。不管是哪種情感,總有一種能夠戳中觀衆的笑點和淚點。
《親愛的麻洋街》有着大多數懷舊青春劇的情感和人物設定。
故事情節既有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争吵和溫馨,也有主要牽動整個故事發展的愛情線,龐大的群像人物塑造,讓這部劇面臨着不小的挑戰。
被地域特色支配的青春回憶
如果找出《親愛的麻洋街》最與衆不同的元素,一定是以廣州人民生活為底色的特殊地域設定。
或許是地域化能夠順理成章地讓主角們制造生活質感,用方言講台詞、用具有地域特色的物品作道具,也成了這些青春劇的亮眼标志。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故事發生在東北,純正的東北口音和寒冷的生活環境,以及撸串、滑冰等生活習慣形成了東北人的生活樣貌,《風犬少年的天空》把目光放在重慶,觀衆在這裡看到了重慶小面、火鍋等标志性美食,還能感受到重慶的山路。
《親愛的麻洋街》裡,劇中時不時飙出“撲街”“頂你個肺”等廣東話,在家庭式插科打诨中,懷舊和溫馨也撲面而來。
另外随處可見的港式美食,以及易奶奶開的“港式雜貨鋪”,無一不在展現出廣州人們特有的生活習慣。
不過這種設定也十分容易翻車。
在劇中加入地域特色,要高度還原某一地域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習慣,令觀衆能夠一眼識别其中的地域化設置,也要方言輸出純正夠味兒,讓觀衆帶着共鳴去懷舊。
《親愛的麻洋街》随着易東東一家搬到了廣州,但卻難以感受到身在廣州的體驗。
雖然劇中台詞經常夾雜廣東話,但結合對話氛圍來看,廣東話的輸出十分生硬,沒有給觀衆一種本土習慣的呈現,拿腔作調的架勢露出了表演痕迹,令人有些出戲。
豆瓣上,評論中不乏有一些針對劇中地域化翻車的留言。
除了“塑料方言”的呈現被部分觀衆否定,劇中将腸粉放在餐桌的地域化處理也并沒有取悅到廣東觀衆,反而劇中廣州人餐桌上出現銅鍋火鍋的細節進一步表現出了敷衍。
如今觀衆正在被青春劇的地域特色支配,意在打破千篇一律的懷舊标志,用具有代表性的地域設定為觀衆帶來新鮮感。
但隻有深入細節表現,才能達到地域化設置的加持作用。
與其回憶青春,不如嗑點CP
總的來看,《親愛的麻洋街》有着極為豐富的故事線和信息量,但并不能真正表現出80世紀廣州人民的生活變遷。
像《親愛的麻洋街》這樣故事起了個好頭,卻被某項缺陷拉胯的走向,正是大多數國産劇都遇到的難題。
這也是國産劇難以拍出“中國版《請回答1988》”的一大原因:雖然國産劇正在善于用群像戲構建故事,并且極力加入地域、時代特色元素,但事實是,真正能夠兼顧多個角色支線、多種情感交織的劇作已經越來越少。
《以家人之名》就遇到了前期鋪設親情、友情和愛情多條故事線,但最後愛情故事成了主要核心,其餘元素均為其服務,最終一片混亂導緻高開低走。
大部分國産青春劇也面臨着這樣的窘境:它們要麼變成了披着時代特色外衣的偶像劇,要麼難以真正完整而清晰地表現群像戲。
《親愛的麻洋街》目前故事走向還較為平穩,馬曉曉進入了北大保送的複試階段,歐小劍再度打入犯罪團夥當卧底,易東東面臨着高考和成長的迷茫。接下來故事若保持水準,也不乏是一部有可看性的劇作。
但是否在這部劇上踩雷,還要繼續觀望。
畢竟這些懷舊青春劇的重疊程度之高,甚至延伸到了具體情節。例如《親愛的麻洋街》第8集開頭流竄犯湧入廣州作案的情節設定,與《人不彪悍枉少年》中通緝變态跟蹤狂頗為相似,還跟《如此可愛的我們》搶劫犯出沒等如出一轍。
甚至《親愛的麻洋街》中由牛駿峰飾演的“易東東”,這名字誰聽了不會聯想到《請回答1988》中的崔澤“喜東東”?
不過,網娛君早已經做好了心理建設,看多了這種懷舊風青春故事,實際上不僅會感覺沒有共鳴,還因為重合太多而看膩了。既然“中國版《請回答1988》”難求,倒不如接受現實:
相較于追尋青春劇背後的故事,倒不如嗑劇中的CP。簡簡單單地看男女主在虐中發糖,倒是能獲得樂趣。
不要在“中國版《請回答1988》”上押寶了,放過它們,隻嗑點CP難道不香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