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宣布将對俄油進行限價之後,俄歐之間的“戰争”全面打響。俄羅斯在第一時間宣布,無限期關停向歐洲輸氣的“北溪一号”。盡管歐盟還在強作鎮定,聲稱歐盟已經對俄羅斯全面斷氣“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話音剛落,打臉就來了。
上周末,捷克首都布拉格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據當地警方的消息,超過7萬人聚集在市中心的瓦茨拉夫廣場,要求政府展開行動,控制飙升的能源價格。
此次抗議人群涵蓋了政治光譜從左到右的各派人群,由此也可以看出,随着歐盟對俄制裁,傷害到普通民衆的切身利益,他們正越來越不得人心。
現場頻頻傳出反歐盟反北約的口号。他們不僅要求捷克政府保持軍事中立,還呼籲放棄對俄制裁,向俄氣購氣,保證捷克自身的能源安全。如果真這麼辦,捷克不僅要退出北約,估計還得退出歐盟。現場甚至有抗議者喊出了“捷克共和國優先”的口号。
雖然現任捷克總理菲亞拉是歐盟内最挺烏反俄的領導人,但抗議民衆明顯抵制繼續援烏。現場有條醒目的标語寫道“最好的都給烏克蘭了,隻給我們剩兩件毛衣”。可見在俄烏沖突進行到第七個月的當下,尤其是自身利益受到威脅之時,歐盟民衆對于援烏越來越反感。
“兩件毛衣”的說法,最早源于德國某能源集團總裁所提出的建議,由于能源短缺,該總裁提議歐洲年輕人們冬天可以穿兩件毛衣取暖,通過在樓梯間“跑上跑下來取暖”。
其實從俄歐能源戰之初,類似的“磚家”言論就在歐洲不絕于耳。比如綠黨出身的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就不止一次提議德國人,洗澡隻洗三個部位以節省能源。西班牙桑切斯則以身作則,呼籲民衆不戴領帶節省能源。俄烏沖突爆發之後,各種“天馬行空”的節能建議從未停過。
這些政客、商界大佬難道不知道他們的提議很荒唐嗎?當然不是。俄烏沖突之下,歐盟已然決定與俄羅斯死磕到底。但問題是,歐盟找不到俄羅斯的能源的替代者,制裁俄羅斯能源的結果,最後隻能由老百姓擔着。這些言論背後暴露的問題是,歐洲政客們對自己一意孤行搞出來的能源危機,已然無能為力,隻能苦一苦老百姓了。
菲亞拉政府也曾想通過撒錢平息民衆怒火,但根本沒有用。為了應對通脹以及能源危機,捷克政府已經拿出了72億美元(約合捷克GDP的3%),用于提高民衆工資和養老金水平,并進行能源補貼。然而這些措施,隻不過是揚湯止沸。捷克的通脹水平已經一路飙升至199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并且這還不是峰值,捷克銀行預測,通脹将在未來幾個月繼續上漲,直到達到20%的超高水平。
布拉格爆發抗議前一天,菲亞拉艱難挺過不信任投票。如果國内動亂持續,菲亞拉很可能被迫下台。值得一提的是,捷克如今還是歐盟的輪值主席國,布拉格發生的事情似乎預示了歐盟諸國未來的命運。
俄烏沖突,政客們一通操作猛如虎,如今卻要各國民衆承擔後果,歐洲民間的憤怒在積聚,各國政府的恐慌情緒在蔓延。其實早在捷克之前,英法等國就因為通貨膨脹,爆發了一系列罷工抗議。這次捷克的抗議給歐洲諸國敲響了警鐘。
德國雖然目前還沒有亂,但據德媒報道,德國情報官員一直在關注國内動向,他們擔心通脹以及能源危機之下,冬季缺氣會進一步引爆極端情緒,引發社會動蕩。捷克抗議之後,德國左翼和右翼團體都在呼籲舉行遊行示威。德媒發出悲觀預測:德國或是下一個捷克。
可以預見,随着能源危機加劇,歐盟各國抗議帶來的社會動蕩必然會蔓延到政壇之上。目前歐盟多國的政治形勢都不穩定。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已經提交辭職,本月下旬,意大利将進行大選;法國總統馬克龍所在的執政黨,在之前的大選中受以勒龐和奧朗德為首的左右兩派的夾擊,失去議會多數黨地位,執政根基受影響;德國,朔爾茨面臨的是三黨執政的不穩定局面,而且他所在的社民黨,自執政以來,民調一直在下跌,朔爾茨本人的支持率也已經跌到比拜登還低的水平——35%。歐盟之外的另一歐洲大國英國,也正在迎來新首相。
歐盟至今仍未找到替代俄氣的方法,若俄歐能源戰持續下去,尤其是俄羅斯持續給歐盟斷氣,歐盟将面臨巨大的危機。一方面,歐盟制裁俄羅斯的行為,會被各國民衆認為是造成他們生活困境的根本原因,有可能引發另一波“脫歐”運動;
另一方面,民衆不滿,正引發各國政府的執政危機,這可能引爆一番政治運動狂潮。以此次爆發抗議的捷克為例,反對黨已經在嘗試将菲亞拉政府拉下台。對于歐盟諸國而言,接下來的冬天将異常艱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