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到,春姑娘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花紅柳綠。然而,對于敏感性皮膚的姑娘來說,臉紅了、發癢了、刺痛了,各種敏感症狀暴發了。
皮膚科專家指出,春天晴朗風大,紫外線增強,空氣中過敏原增多,花粉指數偏高,有些花粉顆粒很小,很容易随着春風在空氣中飄蕩,過敏性皮膚接觸後,就可引發症狀。
因此醫生建議,郊遊踏青,盡可能選在花粉指數最低時,如清晨、夜裡,或綿綿春雨過後;若非得要外出,回家後要換上幹淨衣服;飲食上要少吃魚蝦、海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症狀
皮膚缺水發癢灼燒刺痛
常聽女孩們說,自己的皮膚如何敏感,其實,我們很難認清自己的皮膚狀況,甚至不了解自己到底屬于哪種皮膚性質,究竟什麼是敏感性皮膚呢?
專家介紹,當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神經末梢的保護作用變得不完整,使得感覺神經信号輸入增加,免疫反應性增強,導緻皮膚的耐受阈值降低,皮膚角質層變得異常通透,對外界刺激就發生了過度反應,皮膚則變得敏感。通俗地說,由于皮膚代謝周期失調,表皮結構排列雜亂,皮膚内部水分流失,使刺激物質容易侵入,緻使皮膚内部出現炎症反應。
真正的敏感性皮膚,是指那些皮膚的感受力較強、抵抗力弱,且受到外界各種刺激後,如氣候、紫外線、風、溫度等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敏感性皮膚主觀感受有發紅、發癢、發熱、緊繃、刺痛、灼燒、腫脹等,臨床表現為表皮薄、皮膚發紅、有紅斑、易出現面部潮紅、脫皮、有紅血絲、皮炎甚至出現丘疹或水疱等。
【護理建議】首先應保持皮膚滋潤,皮膚幹燥最容易引發過敏反應,皮膚越潤澤,就越能夠接受其他護膚品。護膚品的使用量不要過多,每次一粒小豌豆的分量即可,使用品種數越少越好,以免造成敏感皮膚負擔過重。如果天氣變冷或太幹燥,最好避免使用會讓皮膚幹燥的純維生素A或果酸産品。嚴格防曬,宜選擇附加成分少、質地輕薄、物理成分的防曬品,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2、檢測
辨别類型再對症清潔保濕
要緩解敏感皮膚的症狀,首先需要找出緻敏原,以便對症施法。敏感性皮膚大緻分為“一時敏感”和“敏感體質”。要搞清楚自己的敏感類型,我們可自行診斷一下。
“敏感體質”自我檢測:具有醫生診斷的敏感體質,或有家族性的過敏病史;用到酸類保養品,如果酸,會有刺痛感;喝酒或長時間處在不通風的室内,皮膚就發紅發熱;冬季瘙癢,外油内幹膚質,出油量大,皮膚看起來沒光澤;皮膚很薄,一曬就發紅,沒泛紅時隐約透出青色血管。如果以上問題多于3個,基本屬于敏感體質。在保養上,建議是溫和清潔、加強保濕。
“一時敏感”自我檢測:隻要熬夜,隔天皮膚就泛紅發癢;暴曬後,皮膚泛紅久久不褪;壓力太大或疲勞時,就出現敏感症狀;皮膚在換季時忽冷忽熱,或濕度增加時,會脫皮或發癢;每次月經前,皮膚會變得粗糙,出現紅疹或脫皮。同樣,如果問題多于3個,則屬于“一時敏感”皮膚。在保養上,除了要調整生活狀态,最主要是選對護膚品。
【護理建議】果酸和維生素A産品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且不要在一天之内同時使用含有果酸、維生素A、維生素C的産品。潔面皂中的界面活性劑是分解角質的高手,要極力避免,最好使用溫和、天然成分的洗面乳,調節皮膚的酸堿度,避免使用磨砂型去角質産品。最好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購買含有抗敏成分的化妝品。不要輕易更換化妝品,使用前,要先在手的皮膚上試用一兩天。
3、防治
蘸上注射用的生理鹽水可行
專家指出,生活中常見的緻敏原不難找,多數皮膚過敏是由花粉、蟑螂、螨蟲、黴菌、化學品及魚蝦、海鮮等食物引起。在這種情況下,患者一定要清楚地告訴醫生,包括什麼時候、什麼天氣、吃過什麼東西、做過什麼事情、接觸過什麼物品、出現什麼反應等,為給醫生診斷提供第一手材料。
醫學上查找緻敏原,主要有這些辦法:
一是抽血查特異性免疫球蛋白,能夠查出上百種緻敏原。過敏體質者,血液内免疫球蛋白比一般人濃度要高,緻敏原如花粉等進入體内,會釋放一種介質,從而引起一系列皮膚瘙癢等過敏症狀。
二是做皮膚試驗,雖然準确度很高,但隻能查出二三十種過敏原,且檢查過程比較麻煩,一般患者不太樂意接受。
【護理建議】在未經皮膚科醫生診斷前,不要自行購買抑制炎症的藥膏,以免給皮膚帶來損害。可用棉花或紗布蘸上注射用的生理鹽水,敷在敏感部位,因為注射用的生理鹽水,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滲透性,對消腫、退紅、穩定皮膚療效好。敏感症狀一般不可能根治,要避免接觸緻敏原。平時注意清洗頭發,防止敏感的微生物附着在頭發上引發過敏。若過敏現象比較嚴重,要立即到醫院接受專科醫生的診斷與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