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芒種:稼穑蓬勃、馳而不息

芒種:稼穑蓬勃、馳而不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14:54:26

芒種:稼穑蓬勃、馳而不息?一個種、收兩頭都忙的節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芒種:稼穑蓬勃、馳而不息?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芒種:稼穑蓬勃、馳而不息(芒種稼穑蓬勃馳而不息)1

芒種:稼穑蓬勃、馳而不息

一個種、收兩頭都忙的節氣——

芒種:稼穑蓬勃、馳而不息

在二十四節氣命名體系中,芒種是一個直接、鮮明反映農事勞作的典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傳統中國,以農立國,對農業生産來說,“稼穑”無疑是其關鍵環節。稼穑泛指農事勞動,但細緻說來,稼指的是谷物的播種,穑指的是收割。而芒種正是這樣一個亦稼亦穑、搶種搶收的節氣。因此,芒種是一個種、收兩頭都忙的節氣,不僅飽含着農民播布的希望,也傳遞着農業豐收的喜悅。

栽秧割麥兩頭忙

芒種諧音“忙種”,言即農事忙碌之意。然而,芒種之“忙”,不僅忙于“種”,更是忙在“收”,因此民諺有“芒種芒種,連收帶種”的說法。芒種時節,有芒的夏熟作物麥子亟待收獲,秋熟作物稻子更待播布,兩者均耽擱不得,否則将影響全年收成。農諺“麥收九成熟,不收十成落”,如果麥熟而不抓緊收割的話,會出現掉穗、籽粒脫落等現象,易造成減産。同時,芒種是多種農作物播布的時間底線,“過了芒種,不可強種”等農諺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水稻如不及時插秧,很有可能秋谷不熟、年景無望。因此芒種之“忙”,更是體現在“搶種搶收”的“搶”字上,是“春争日、夏争時”之語的生動诠釋。

對于麥作區來說,芒種宜晴,農諺“芒種忙,麥子黃,好似龍口去奪糧”,這裡的“龍口”指的是降雨,正是“麥收有三怕,雨淋、冰雹、大風刮”的“頭一怕”。久雨,不僅會增加小麥倒伏、黴爛的幾率,還會影響收割及晾曬等一系列農事。但之于稻作區而言,芒種宜雨,浙江、貴州等地流傳着“芒種落雨忙種田,芒種無雨空過年”的農諺,福建等地有“芒種旱,扁擔斷”的說法。水稻,顧名思義,因水而生稻。芒種缺水,水稻無法插秧,會給農民帶來擔水、灌溉的負擔。因而,“栽秧割麥兩頭忙”的芒種時節,也鮮明表征着農業的行業特點:收成不單純取決于農民的付出,也有賴于自然的“天時”之助。

風調雨順,是農業豐收的基礎。芒種節氣,農人尤為關注風雨雷雲等氣象狀況,并以此推測雨水多寡和年景豐歉。火燒雲,是各地農民在芒種時節重點關注的天氣現象,被視作未來多雨的标志,諸如“芒種火燒天,大雨十八番”“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漣漣”等農諺,至少在安徽、湖北、雲南等二十餘個省份普遍流傳。芒種落雨,預示着漁業豐産,福建《浦城縣志》:“芒種日雨,又主多魚。”夏日,雨和雷總是相生相伴。芒種聞雷,被很多地區的農民視作豐年之兆,比如廣西等多地流傳有“雷公打芒種,谷子送滿倉”的農諺。在搶種搶收的忙碌時節,目及長遠的中國農民更是為下一場的豐收做着充分的準備。

安苗嫁樹望豐年

芒種時節,農民的身影遍布在希望的田野上,不僅傳遞着夏收的喜悅,更是呈現出了對于下一場秋收的冀望。安徽績溪、歙縣一帶的農民在芒種節氣插栽完水稻後,會擇定一個辰日或寅日舉行“安苗節”,奉請先祖汪華公神像在田間巡遊,稱“汪公看稻”。安苗節是一次“農業大檢查”,反映了農民“苗安心安,天下則安”的心理和期盼。浙江雲和梅源山區流傳着芒種開犁、啟動夏耕的農業民俗。相傳,牛是天庭飼草官,每年向人間播撒一次草籽。有一年春旱,草種枯死、牲畜待斃。牛官心生恻隐,又偷偷播下草籽,結果野草瘋長,盡管牲畜有了飼料,但農民卻無法耕種了。上天懲罰牛官,令其下凡犁田。所以,當地人又稱“芒種開犁節”為“牛大王節”。開犁節以祭祀田神、犒勞耕牛、開犁儀式為中心,包含設“紐”迎神、巡遊祈福、演酬神戲、吃仙娘飯等多項活動,人們在一番熱鬧後将迎來一年的農忙時刻。

除栽秧習俗外,我國東南沿海還有芒種制蝦皮、曬蝦皮的漁業生産習俗。對于河北、山東等地的果農來說,芒種是“嫁樹”的好時節,尤其是“嫁棗”,例如河北《鹽山新志》:“芒種節,刈麥、嫁棗。”嫁樹,意即用刀圍着果樹的樹身作簡單劃口或削砍,人們認為此舉能夠促進果樹多結果實。

青梅煮酒餞花神

步入芒種節氣,我國長江中下遊等地區将迎來約一個月之久的連綿陰雨天氣,由于此時正值江南梅子黃熟時節,故将其稱作“梅雨季”,民間也叫“黃梅天”。有關梅雨季的具體時段,各地多依當地情況而定,說法不盡相同,有的地區界定為芒種後、夏至前,有的地區界定為農曆四月至五月,等等。人們将梅雨季開始的時間稱為入梅或立梅,将結束的時間稱為出梅或斷梅。就江南地區來說,比較常見的一種說法是在芒種節氣的壬日入梅。

青梅煮酒,是江南地區典型的芒種節令飲食習俗。梅是我國上古生活的重要調味品。梅,亦可日常食用,但青梅味道酸澀,需經水煮或腌制才能食用。蘇東坡《贈嶺上梅》:“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至遲在宋代,青梅、煮酒還是兩種相伴的時令風物,其中“煮酒”系酒類通稱,指經蒸煮封貯等程序而成的酒,而青梅在其間充當的是“下酒菜”角色。後世,才逐漸出現另一種“青梅煮酒”,即将青梅投入黃酒,以文火微溫,繼而飲之。

芒種時節最浪漫的民俗大概便是“餞花神”了。俗諺有雲“芒種碟仔讨無食”,芒種時值仲夏,多數花期已過,此時的蝴蝶已經沒有花粉可采了。古人俗信,花神掌控着花期,芒種節氣,百花凋謝也就意味着花神即将歸位,在《紅樓夢》的大觀園裡,姑娘們以花瓣柳枝、绫錦紗羅編織成各色轎馬、旗幡等物,挂于枝頭、繡帶飄飄,為花神踐行。

芒種時節,大江南北的中國農民忙碌在希望的田野上,鋪陳出一幅波瀾壯闊的農業錦繡畫卷。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芒種時節的多彩文化圖景,不僅呈現着中國農民的辛勤、智慧和期許,更是昭示着中華農業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張建軍)

來源:北京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