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注釋和翻譯學習文言文,兩天一個短篇。堅持,可見成效。
一、【原文】
王戎弱冠①詣②阮籍,時劉公榮在坐,阮謂王曰:“偶有二鬥美酒,當與君共飲,彼公榮者無預焉。”二人交觞④酬酢⑤,公榮遂不得一杯;而言語談戲,三人無異。或有問之者,阮答曰;“勝公榮者,不得不與飲酒;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酒;唯公榮可不與飲酒⑥。”
【注釋】
①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即成年。
②詣:拜訪。
③預:通“與”,參與,參加。
④交觞:互相敬酒。觞,酒杯。
⑤酬酢:賓主互相敬酒。
⑥“勝公榮”句:是借用劉公榮的話開玩笑。
【譯文】
王戎青年時代去拜訪阮籍,這時劉公榮也在座,阮籍對王戎說:“碰巧有兩鬥好酒,該和您一起喝,那個公榮不要參加進來。”兩人頻頻舉杯,互相敬酒,劉公榮始終得不到一杯;可是三個人言談耍笑,和平常一樣。有人問阮籍為什麼這樣做,阮籍回答說:“勝過公榮的人,我不得不和他一起喝酒;比不上公榮的人,又不可不和他一起喝酒;隻有公榮這個人,可以不和他一起喝酒。”
二、【原文】
鐘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①;鐘要②于時賢俊之士,俱往尋康。
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③。康揚槌不辍④,傍⑤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鐘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注釋】
①鐘士季:即鐘會,因訪問嵇康受到冷遇,懷恨在心,後借故在司馬昭前誣陷嵇康,嵇康終于被殺害。
②要:通“邀”,邀請。
③排:風箱。
④辍:停止。
⑤傍:同“旁”。
【譯文】
鐘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認識嵇康;他邀請當時一些才德出衆人士一起去尋訪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樹下打鐵,向子期打下手拉風箱。嵇康繼續揮動鐵槌,沒有停下,旁若無人,過了好一會也不和鐘士季說一句話。鐘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問他:“聽到了什麼才來的?看到了什麼才走的?”鐘士季說:“聽到了所聽到的才來,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三、【原文】
嵇康與呂安善①,每一相思,千裡命駕。安後來,值②康不在,喜③出戶延④之,不入,題門上作“鳳”⑤字而去⑥。喜不覺,猶以為欣。故作鳳字,凡鳥也⑦。
【注釋】
①善:交好。
②值:正好。
③喜:嵇喜,嵇康的哥哥,曾任揚州刺史。
④延:迎接;邀請。
⑤鳳:繁體字作“鳳”,是由凡、鳥兩個字組成的。“凡鳥”比喻平凡的人物。
⑥去:離開。
⑦“故作”句:呂安輕視權貴,看不起嵇喜這種凡俗之士,所以用這個字來表示輕蔑。
【譯文】
嵇康和呂安很友好,每一想念對方,即使相隔千裡,也立刻動身前去相會。後來有一次,呂安到來,正碰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門來邀請他進去,呂安不肯,隻在門上題了個“鳳”字就走了。嵇喜沒有醒悟過來,還因此感到高興。所以寫個鳳字,是因為它分開來就成了凡鳥。
四、【原文】
陸士衡初入洛,咨張公所宜②詣③,劉道真是其一①。陸既往,劉尚在哀制中,性嗜酒④;禮畢,初無他言,唯問:“東吳⑤有長柄壺盧⑥,卿得種來不⑦?”陸兄弟殊失望,乃⑧悔往。
【注釋】
①陸士衡:陸機,字士衡,吳人,吳亡後入晉。張公:張華。博學多才,德高望重,得到陸機兄弟推重。
②宜:應該。
③詣:拜訪。
④“陸既往”句:劉道真在居喪期間仍嗜酒,這是不守禮法的表現。在魏晉,并不認為這是簡饅、放誕的舉動,可是從吳地世家大族出來的陸氏兄弟仍不能贊同這種風氣。
⑤東吳:三國時的吳國,世稱東吳;吳地也稱東吳。
⑥壺盧:同“葫蘆”。
⑦不:同“否”。
⑧乃:于是,就。
【譯文】
陸士衡初到京都洛陽,征求張華的意見,看看應該去拜訪誰,張華認為其中之一就是劉道真。陸氏兄弟前去拜訪時,劉道真還在守孝,生性喜歡喝酒;行過見面禮,并沒有談别的話,隻是問:“東吳有一種長柄葫蘆,你帶來種子沒有?”陸家兄弟倆特别失望,于是後悔去這一趟。
五、【原文】
王平子①出為荊州,王太尉及時賢送者傾路②。時庭中有大樹,上有鵲巢。平子脫衣巾,徑上樹取鵲子,涼衣③拘閡④樹枝,便複脫去。得鵲子,還下弄,神色自若,旁若無人。
【注釋】
①王平子:王澄,是王衍的弟弟。一生放蕩不羁,日夜縱酒,窮歡極樂。
②傾路:指滿路,比喻全部出動。
③涼衣:汗衫;内衣。
④拘閡:挂着;鈎着。
【譯文】
王平子要外調任荊州刺史,太尉王衍和當代名流全都來送行。當時院子裡有棵大樹,樹上有個喜鵲窩。王平子脫去上衣和頭巾,幹脆爬上樹去掏小喜鵲,汗衫挂住樹枝,就再脫掉。掏到了小鵲,又下樹來繼續玩弄,神态自若,旁若無人。
六、【原文】
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②偃卧③其側。見卞令,肅然改容,雲:“彼是禮法人。”
【注釋】
①高坐:和尚名。
②恒:經常。
③偃卧:仰卧。
【譯文】
高坐和尚在丞相王導家做客,常常是仰卧在王導身旁。見到尚書令卞壼,就神态恭敬端莊,說道:“他是講究禮法的人。”
七、【原文】
桓宣武作徐州,時謝奕為晉陵,先粗經虛懷①,而乃無異常②。及③桓遷荊州,将西④之間,意氣甚笃⑤,奕弗之疑⑥。唯謝虎子⑦婦王悟其旨②,每曰:“桓荊州用意殊異,必與晉陵俱西矣。”俄而引奕為司馬。奕既上,猶推布衣交,在溫坐,岸帻⑧嘯詠,無異常日。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馬。”遂因酒,轉無朝夕禮⑨。桓舍入内,奕辄複随去。後至奕醉,溫往主⑩許避之。主曰:“君無狂司馬,我何由得相見!”
【注釋】
①虛懷:謙虛退讓。
②異常:不同尋常。
③及:到,等到。
④西:動詞,到西邊去。
⑤笃定:深厚。
⑥弗之疑:賓語前置,弗疑之。
⑦謝虎子:謝據,小名虎子,是謝奕的弟弟。
⑧岸帻(zé):帻是一種遮住前額的頭巾,岸帻就是把帻掀上去露出前額。這表示神态潇灑。
⑨“遂因”句:指因酒而放縱無禮。朝夕禮,朝見暮見的禮節。
⑩主:指南康長公主,晉元帝的女兒,是桓溫的妻子。
【譯文】
桓溫任徐州刺史,這時謝奕任揚州晉陵郡太守,起初兩人在交往中略為留意謙虛退讓,而沒有不同尋常的交情。到桓溫調任荊州刺史,将要西去赴任之際,桓溫對謝奕的情意就特别深厚了,謝奕對此也沒有什麼猜測。隻有謝虎子的妻子王氏領會了桓溫的意圖,常常說:“桓荊州用意很特别,一定要和晉陵一起西行了。”不久就任用謝奕做司馬。謝奕到荊州以後,還很看重和桓溫的老交情,到桓溫那裡作客,頭巾戴得很随便,長嘯吟唱,和往常沒有什麼不同。桓溫常說:“是我的世外司馬。”謝奕終于因為好喝酒,越發違反晉見上級的禮節。桓溫如果丢下他走進内室,謝奕總是又跟進去。後來一到謝奕喝醉時,桓溫就到公主那裡去躲開他。公主說:“您如果沒有一個放蕩的司馬,我怎麼能見到您呢!”
八、【原文】
謝萬①在兄前,欲起索便器。于時阮思曠在坐,曰:“新出門戶②,笃③而無禮。”
【注釋】
①謝萬:謝萬的哥哥是謝奕、謝安。
②新出門戶:謝家在晉代為名門望族,隻是興起未久,所以阮思曠說是新出的門戶,意含輕蔑。門戶:門第。
③笃:很,甚。
【譯文】
謝萬在兄長面前,想起身找便壺。當時阮思曠在座,說:“新興的門第,甚是無禮。”
九、【原文】
謝中郎是王藍田①女婿,嘗著白綸巾②,肩輿③徑至揚州聽事④見王,直言曰:“人言君侯癡,君侯信⑤自癡。”藍田曰:“非無此論,但晚令⑥耳。”
【注釋】
①謝中郎:謝萬,曾任撫軍從事中郎,是個喜歡炫耀自己、傲慢無禮的人。王藍田:王述,性格沉靜,到三十歲時還不出名,就有人認為他癡。後來出任揚州刺史。
②綸(guān)巾:用絲帶做的頭巾。
③肩輿:轎子。
④聽事:官署的大廳。
⑤信:确實。
⑥晚令:指成名較遲。令,指好名聲。王述年輕時不為人所知,後得王導等人的贊揚,才漸知名,所以有晚令的說法。
【譯文】
從事中郎謝萬是藍田侯王述的女婿,他曾經戴着白頭巾,坐着轎子徑直到揚州府大廳上見王述,直言不諱地說:“人家說大人傻,大人确實是傻。”王述說:“不是沒有這種議論,隻是因為成名較遲罷了。”
十、【原文】
王子猷作桓車騎騎兵參軍①。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②。”桓又問:“官有幾馬?”答曰:“不問馬,何由知其數③!”又問:“馬比④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⑤!”
【注釋】
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行為怪誕,故作超脫。
②馬曹:曹是分科辦事的官署。當時沒有馬曹一名,王子猷為顯示自己清高超脫,不管俗事,故意說成馬曹。
③不問馬:這是引用《論語•鄉黨》的話,原是說孔子的馬棚失火,孔子隻問傷了人沒有,“不問馬。”(沒有問到馬。)
④比:比來;近來。
⑤“未知”句:這是引用《論語•先進》的話,篇中記述孔子的學生子路向孔子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生的道理還不了解,怎麼能了解死)。王子猷在此并非用原意。
【譯文】
王子猷任車騎将軍桓沖的騎兵參軍。一次桓沖問他:“你在哪個官署辦公?”他回答說:“不知是什麼官署,隻是時常見到牽馬進來,好像是馬曹。”桓沖又問:“官府裡有多少馬?”他回答說:“不過問馬,怎麼知道馬的數引”桓沖又問:“近來馬死了多少?”他回答說:“活着的還不知道,哪能知道死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