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冬至是幾月幾日左右

冬至是幾月幾日左右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15:01:39

今日,#冬至#】2020年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

冬至,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北方有吃餃子、馄饨等習俗;南方則吃米團、長線面。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人們認為,這天是個吉祥的日子,預示否極泰來。你家#冬至吃啥#?

2020今年冬至是幾時幾分幾秒

冬至是幾月幾日左右(今天冬至吃餃子)1

陽曆時刻:2020年12月21日,18:02:12

陰曆日期: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立冬是什麼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因此,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确切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是反映季節變化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古代将立冬分為三侯:初候,水始凍;二候,地始凍;三侯,雉入大水為蜃。蜃,蚌屬。意思為立冬之後,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于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算太冷。

立冬節氣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剛好是秋冬季的接力階段,此時的冷空氣帶給我們的天氣感受,在正常年份,已不再是秋風送爽,而是帶有冬天意義上的大風降溫了。但如果氣候偏暖,這種季節的轉換,冷空氣的強勁程度,也有可能來得不是那麼明顯,那麼劇烈。

立冬是表示冬天開始嗎

立冬節氣到來,依中國傳統來講,從這一天開始一年已經正式進入冬天了。

立冬和冬至的區别是什麼 立冬是冬至嗎?

很多人把立冬和冬至混在一起了,下面我們就對比下立冬和冬至有什麼區别。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别,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就因曆法的不同,使得民間一直傳承著周曆曆法,認為冬至過後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才有吃圓仔後就 多了一歲的說法)這也是冬至為何在民間會那麼受重視,但是這樣的錯誤傳承,使得民間的觀念與目前擇日學上,所用的夏曆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的錯誤觀念 應該矯正,把正确的曆法傳承才對。

- 立冬習俗 -● ● ●

丨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丨入補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時序進入冬令,民間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古人認為天轉寒冷,要補充身體營養。食人參、鹿茸、狗肉、羊肉及雞鴨炖八珍等。

丨羊肉爐

在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炖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丨餃子

我國北方,人們則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冬至氣候特征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于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詩雲“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從氣候上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隻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于“數九”,民間流傳着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三候

圖片來源于網絡

蚯蚓結:冬至之後天氣還是很冷,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

麋角解:糜的角朝後生,冬至之後,麋退而解角。

水泉動:古人認為,到冬至時節天地之間雖然愈加寒冷,但已有“陽氣”萌動,即所謂“冬至一陽生”。故而深在地下的水泉也已随着“陽氣”而萌動了。

冬至為什麼又叫進九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将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

曆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與相對應的“夏至”相反,“冬至”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慢慢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逐步變長,夜晚漸漸縮短。

“冬至”為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時刻,陰氣衰,陽氣起,地下的泉水開始萌動,是冬去春來的标志。但在天文意義上,“冬至”卻表示嚴冬應時而至。這是因為從“冬至”開始,北半球地面散失的熱量要比吸收的熱量多,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降至最少,天氣最冷,所以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冷在三九”之說。

民間認為,“氣始于‘冬至’”,所以此時為養生最佳時機。“‘冬至’補一補,一年精氣足。”(綜合媒體報道)

來源:中國小康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