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當下世界的主要共同問題之一,發熱,變得比平素更加家國重視,應對複雜,兒童發熱更是讓家庭群體忙動。科學合理的簡單應對則既能保護患兒安全,也會減少對家庭成員生活工作的壓力,事不過三是簡單應對的要求。接下來順義婦兒醫院兒科孟昭松就結合臨床,把兒童發熱簡化為科學合理的三步法來應對。
一、兒童發熱的判斷和分度
依據發熱的定義,結合當下的共識,一般認為腋下正常溫度為36度至37度。體溫超過37.3攝氏度,可判斷為發熱。
發熱分度如下:
低度熱:體溫為37.3~38度;低溫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則為長期低熱。
中度熱:體溫為38.1至39度;若發燒持續2周或以上,則為長期中度熱。
高熱:體溫在39.1至41度;如果發燒持續2周以上,則為長期高熱。
超高熱:體溫超過41度,則為超高熱,應足夠重視。
二、兒童發熱的物理療法、藥物療法和驚厥預防
發熱兒童的年齡和有無家庭及患兒驚厥史是主要的發熱心理重視因素。及時正确的治療護理是保證患兒安全,避免恐慌的首要,因此發現孩子發熱後,我們可采取觀察、物理,藥物、安慰的方法保障安全,準備就醫。
孩子發熱的物理療法
任何原因引起的孩子體溫中樞出現紊亂,都會造成孩子散熱減少、産熱增多的情況。常見的原因有受寒、食傷、感染和缺水等。發熱常表現為人體的中心軸熱,外周四肢偏涼,因此我們可以采用散熱、物理降溫和補充液體方式開展治療。具體如下:
1.給孩子的上半身衣服少穿一些,或者被子要少蓋一些,适當地下降孩子的環境溫度,幫助孩子散熱。
2.可以用一些像冰貼或者退熱貼,給孩子适當的溫水擦拭身體或者直接洗個溫水澡,這些物理的方法可以快速地讓孩子的體溫得到緩解。
3.給孩子多喝一些溫熱的水,溫熱的口服補液鹽水、姜糖水、稀釋奶及米湯等各種湯飲料來補充液體,幫助孩子糾正脫水,維護水電解質平衡,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平衡,以預防驚厥的發生。而且有利于糾正體液異常分布,幫助出汗和排尿帶出身體内的過多熱量。
孩子發熱的藥物療法:
藥物普遍具有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但藥物療法是保障患兒發熱安全,避免驚厥的常用方法,可以起到安慰和治療效應。家庭和醫療機構常常會用一些中成藥,西藥和中西藥的結合來控制發熱,避免驚厥的發生。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市場上的常用藥物。
孩子出現發燒的情況,體溫處于低度或中度熱的範圍,體溫不超過38.5℃時可以服用中成藥。中成藥物有很多,常見的中成藥有小兒熱速清、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小柴胡顆粒、健兒清解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王氏保赤丸、小兒清開靈及一些傳統丹散等。這些退燒藥的主要成分是中成藥,有一定的控制體溫預防驚厥及安慰作用。
如果體溫超過了38.5℃以上,可以給孩子吃西藥解熱鎮痛藥,常見的選擇有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類藥物常用的有美林、恬倩等。布洛芬類的藥物相對安全性比較好、副作用小,對于6個月以上孩子可以進行應用。對乙酰氨基酚類的藥物對于退熱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可以應用于2個月以上的孩子,但一般的建議是4-6月退熱藥物慎用。
驚厥的防範與應對:
嬰幼兒、疾病與驚厥史、發熱程度常常是風險的依據。重視觀察、物理降溫、積極補充液體、藥物療法能夠大幅降低驚厥發生的可能。但驚厥我們也很難完全避免,防範驚厥主要是避免驚厥發生時的傷害,如栽倒跌落傷、牙咬傷口舌等。因此,發熱兒童要置于安全舒适的環境下,避免跌落傷。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一旦發生驚厥時,可以用實現備用的小毛巾,安全軟物包裹的湯勺柄置于口腔上下牙間,避免發生咬傷。
三、兒童發熱的就診流程和原則
嚴密責任閉環阻斷疫情傳播鍊條是當下科學抗疫的要求。疫情閉環原則、患兒安全原則和就近診療原則是兒童發熱基本的就診依據。因此,兒童發熱首先要遵守閉環要求,去所在地的發熱篩查門診就診,如果沒有特殊閉環要求的可到轄區内及附近的發熱篩查門診就診。
孩子出現發熱時,家長切莫病急亂投醫,此時更應尊重科學,避免盲目和慌亂就醫。家長合理安排并高效應對,可以讓發熱兒童得到更安全快捷的診療,讓家庭和社會少些不必要的負擔。
文字|兒科 孟昭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