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歲看大”,說的是從一個孩子三歲時候的脾氣秉性,就能看出孩子長大後的性格氣質類型。
由此可見,當孩子到了三歲,正是爸爸媽媽們塑造他脾氣性格的好時機。
話雖如此,但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多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在上幼兒園之前,與孩子每日朝夕相處的很多時候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将孩子交給老人看護,是很多雙職工父母的無奈之舉。由于“隔代親”的緣故,很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是沒有什麼原則的,更别提給孩子立規矩了。
寶媽媛媛最近就發現自己的女兒希希,性格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希希從小就非常乖巧,是個“天使寶寶”,沒怎麼讓爸爸媽媽操心。由于爸爸媽媽都是“上班族”,所以希希一直以來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
爺爺奶奶非常勤勞,愛幹淨,在帶娃上面也非常有經驗,讓小兩口省心不少。
轉眼間,希希就已經3歲了。寶媽媛媛發現自己的女兒開始變得有些“懶惰”,在喝完牛奶之後,連扔垃圾都要讓奶奶“代勞”。
女兒除了變得有些懶,喜歡指揮爺爺奶奶之外,脾氣也變得有些急躁,沒有耐心。
每當在玩遊戲中失敗,或者完成不了某項任務的時候,女兒希希就會嚎啕大哭,将東西亂扔一氣,俨然一副“熊孩子”的模樣。
女兒的變化讓寶媽媛媛有些焦慮,她不明白原本乖巧的女兒怎麼就慢慢變成了一個任性的“小公主”。但在仔細觀察後,寶媽媛媛發現了問題所在。
原來,爺爺奶奶在和希希相處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無條件地遷就她,讓她有了一種自己是全世界中心的錯覺。當有不順心的事情發生時,希希自然會難以接受。
希希變成現在這樣和爺爺奶奶的“溺愛”有很大關系。在發現了問題所在之後,寶媽媛媛和寶爸商量了下,覺得很有必要和自己的女兒“約法三章”,給她立規矩。
不然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希希不知道會變得多麼驕橫跋扈。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道理在孩子身上同樣适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犯錯是在所難免的。
當孩子的表現不如父母所望的時候,有些父母會選擇打罵孩子,有些父母則會選擇和孩子講道理。
這些常規的方法隻能在短時間内奏效,但是想要真正給予孩子正面的影響,除了和孩子發脾氣、講道理之外,這麼做才屬于“上策”。
家有三歲“熊孩子”怎麼辦?除了打罵、講道理,父母這麼做才是“上上策”
打罵、發脾氣為“下下策”
很多80後、90後小時候都是從爸媽的棍棒底下成長出來的,他們深谙“棍棒”的威力。等到他們成了父母的時候,很多時候不喜歡用這種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雖然說新一代的父母比較“文明”,不喜歡用“武力”,但是他們很多時候還是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着孩子發脾氣。
隻要有過帶娃經驗的媽媽們想必對此深有體會,沒有人比我們更愛孩子,但是在孩子調皮的時候,我們卻又常常情緒失控,怒斥孩子。
雖然在當時,孩子會因為媽媽的脾氣收斂自己的行為,甚至會委屈地流眼淚,但是沒過多久,孩子又成為了“熊孩子”。
其實,不管是打孩子,還是罵孩子和孩子發脾氣,都不是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時候反倒會對孩子起到負面的影響。
爸爸媽媽們若想要通過打罵、講道理來管教孩子,實在是不明智的,屬于“下下策”。
長篇大論講道理為“中策”
除了打罵孩子之外,爸爸媽媽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有另外一招很常用,那就是講道理。
雖然說三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無障礙溝通了,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還是有限,不能夠理解很多“大道理”。
正是因此,在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苦口婆心、滔滔不絕地在和孩子“講道理”,希望能改變孩子。孩子在一邊卻雲裡霧裡,不知父母所雲。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對父母的“大道理”免疫,甚至還會對父母的喋喋不休産生厭煩情緒。
雖然和孩子講道理要比和打罵孩子文明,但是由于效果不佳,講道理這招隻能屬于“中策”。
給孩子立規矩才是“上上策”
其實,三歲的孩子可塑性非常強,正是父母“立規矩”的好時候。比起讓孩子學很多知識,在三歲這個年紀,父母們給他最大的财富,就是一個好的脾氣性格。
想要孩子擁有一個好的脾氣、性格,爸爸媽媽們就要逐漸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比如在吃飯的時候要專心,不能講話。或者每次去超市,隻能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零食等。
規則不僅限于某個方面,還可以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懂得守規矩,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才能更好地與他人相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寫在最後
三歲的孩子可能理解不了父母的“大道理”,但是已經完全能理解一些具體化的規則。
因此,想要鎮住家裡的“熊孩子”,父母們就要遵循他的年齡特點、發展規律,給三歲的孩子立規矩,這才是“上上策”。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