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河南省和山東省、陝西省一樣,都是曆史文化大省。截止2015年9月,河南共有17個地級市,分别是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安陽市、鶴壁市、新鄉市、焦作市、濮陽市、許昌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南陽市、商丘市、信陽市、周口市和駐馬店市。其中,就地級南陽市下轄的西峽縣,是中國重陽文化的發源地,曆史上為為兵家必争之地!并且,西峽縣總人口超40萬,是河南省面積第二大的縣,僅次于盧氏縣。
一
首先,西峽縣是河南省南陽市下轄縣,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西與陝西商洛市接壤,北臨三門峽市、洛陽市,東接内鄉,南臨淅川,面積達3454平方公裡,為河南省第二區域大縣。西峽是中國重陽文化的發源地。5000年前,西峽就有聚居的群落。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後将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河南省西峽縣一帶屬古豫州的範圍内。西周初年,該地區為古若國屬地。公元前524年至506年,今河南省西峽縣一帶曾是諸侯國——許國的都城。
二
春秋戰國時期,今西峽縣一帶成為楚國都城丹陽之白羽邑有白羽城。古史記載,西峽“陸通秦晉,水達吳楚”,“山産百貨風行,千裡萬商雲集”,成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中國古代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彼時,秦朝在這一地區置析縣,縣域延及今淅川縣南部。三國時期,曹操、孫權、劉備等諸侯逐鹿中原,今河南省西峽縣一帶屬魏國荊州南鄉郡。
三
西魏時期,在今河南省西峽縣一帶置中鄉縣。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改中鄉縣為内鄉縣。公元736年,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在今西峽境内設内鄉、菊潭二縣。公元956年,廢菊潭入内鄉,縣域由西峽延至今内鄉縣城一帶。彼時,内鄉縣縣治均在今西峽縣城。金哀宗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将内鄉遷至諸陽鎮(今内鄉城),析邑故地,稱峽口鎮。元朝建立後,推行行省制,該地區屬河南省江北等處行省。
四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今西峽縣一帶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南陽府。清朝這一曆史階段,該地區屬河南省南陽府。清朝滅亡後,該地區建有西峽口鎮,屬内鄉縣。1948年5月6日,從内鄉縣分出建立西峽縣。1949年1月撤銷西峽縣建置,複并入内鄉縣。同年12月,西峽重新建縣。1994年7月,撤銷南陽地區,設立地級南陽市,西峽縣屬之至今。如今,西峽縣轄3個街道、14個鎮、2個鄉、1個林場,總人口約45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