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和修訂都是對文檔進行審閱,表達審閱者個人修改意見的方式。那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别呢?這篇文章我們通過對比案例來學習一下。
應用場景下圖文檔中兩段文字完全相同,錯誤的地方一樣,把《桃花庵歌》作者唐寅的朝代錯寫成了"宋代"(準确朝代為"明代")。接下來我們在第一段文本中使用批注功能,在第二段文本中使用修訂功能,直觀地對比一下。
一、顯示形式
在使用批注功能的第一段文本中,文字沒有變動,仍為"宋代",但是對應文字所在段落的右側多了一個批注編輯框,說明了審閱者的修改意見:朝代錯誤,應改為"明代"。
在使用修訂功能的第二段文本中,沒有編輯框說明修改意見,而是直接在文本中進行了更正,"宋代"兩個字上多了一條代表删除的橫線,後面添加了帶下劃線的"明代"兩個字,意為删除文本"宋代"增加文本"明代"。
二、接受和拒絕方式
如果審閱者使用的是批注功能,要接受審閱者的修改意見需要作者自己在段落文本中進行相應的修改,不接受審閱者的修改意見不需要進行任何變更(審閱者使用批注功能時,也并未對文本進行變更)。
如果審閱者使用的是修訂功能,作者要接受審閱者的修改意見,可在"審閱"選項卡"更改"功能組中單擊"接受"按鈕,然後在下拉列表中進行相應的操作;如果要拒絕審閱者的修改意見,可在"審閱"選項卡"更改"功能組中單擊"拒絕"按鈕,然後在下拉列表中進行相應的操作。
接受修訂後,文本中的"宋代"變更為"明代"。
拒絕修訂後文本維持原樣,朝代仍為"宋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