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淡淡翠
1
每個人都會做夢,卻很少有人能知道夢境的含義。
再加上很多夢并不像真實的生活事件一樣有條有理,甚至還會看起來特别荒誕不經,更是讓我們對夢境的探索,變得困難重重。
比如有人夢到自己長了翅膀,像鳥兒一樣在天上飛;有的人夢到湖中的魚像一棟樓那麼大;有人夢到自己開着大卡車在路上疾馳,但是現實中他根本就沒有學駕照,不會開車;還有人夢到,自己的朋友隻是張口打了個嗝,就從嘴裡飛出來十幾條小金魚......
總之,隻有我們想不到,沒有我們夢不到。
所以在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寫出《夢的解析》之前,人們解夢更傾向于一種比較“迷信”的方法,并以此來預測吉兇。
據說,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在起兵之前,曾夢到自己掉到床下,被蛆吃。他醒來後,認為這個夢是大兇之兆,打算暫緩起兵事宜。
但是這個夢被他一個跟随者知道後,卻給出了完全相反的解釋:“落在床下”是“陛下”,“被蛆吃”則代表着衆人要依附李淵,所以這是大吉之兆。後來,李淵果然起兵成功,最後當上了皇帝。
當然,我們講這個例子不是為了證明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而是想說,夢具有個體差異性。
每個人的夢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我們自己夢的國度裡,我們就是唯一的主宰。
正是我們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矩制度,操控了整個做夢的過程,才讓最終呈現的夢變得如此千奇百怪。
那麼,我們的大腦到底是如何操控做夢過程的呢?
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夢的解析》中,給了這樣的答案。
2
弗洛伊德把夢分成了兩個概念:夢内容和夢思想。
夢内容就是我們夢境中所有展現出來的片段、場景、人物、事件等等,這是表象;而夢思想則是隐藏在夢内容背後的意義,是本質。
這就類似于我們上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解一篇文章,還要帶我們從文章内容去分析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表面的意思隻是一個引子,我們要通過夢内容去層層分析、順藤摸瓜,發現隐藏在夢境裡的深意,即夢思想。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潛意識裡,到底存在着怎樣的思想和信念。
針對夢思想和夢内容為何相差如此之大的問題,弗洛伊德在自己大量解夢經驗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了兩點,即凝結和移置。
一、凝結
凝結的意思就是,與夢思想的豐富不同,夢内容是特别貧乏、簡潔短小的。短短一小段夢内容,裡面蘊含的夢思想可能是這一片段的幾倍。
但是夢的凝結過程,并不是簡簡單單的省略内容那麼簡單。
打個比方吧,我們有時候夢到朋友A,但是他的穿着打扮卻不是他現實中的樣子,而是像另一個朋友B的習慣。
所以,我們雖然夢到了朋友A,但是實際上,我們夢中的朋友A隻是一個“集合形象”,因而在他身上,我們能發現好幾個熟悉的人的特征。
所以弗洛伊德認為:集合和合成人物,就是夢的凝結作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移置
夢的移置作用的重要性,并不低于夢的凝結。
我們知道,弗洛伊德認為夢的本質是願望的達成。但是為什麼有些夢,看起來與“願望”二字相差十萬八千裡呢?甚至有些夢表面看去實在是再平常不過,沒有絲毫願望達成的感受。
對此,弗洛伊德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的内心存在着自我防禦機制,我們的大腦不願意直面内心深處的渴望。
于是,願望便隻能經過适當的歪曲才能躲開大腦的檢查,而“移置”就是這種歪曲的主要方法之一。
如果說凝結的作用是讓夢内容變得更簡潔,那麼移置的作用則是讓夢内容與夢思想之間,一眼看去再無任何相像。
就像人們在職場中習慣了戴面具,即使内心翻湧着如海嘯般的怒火,面上也會保持着溫暖如三月春風的笑容。
這種表面與内心的巨大差異,就是夢移置作用的效果。
3
在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冰山理論”。
意思就是,如果把我們的意識比作冰山,那麼水面之上的表意識隻占了不到10%,水下面的90%以上都是潛意識。
潛意識裡的很多思想,被人的自我防禦機制攔截。很多時候,這種攔截就大大阻礙了我們去與内心聯結。
在《夢的解析》作者弗洛伊德的理論裡,所謂的“筆誤”“口誤”都不是一個小小的失誤那麼簡單,其實都代表了我們潛意識裡的真正想法。
而同樣的,在我們的夢裡,不管夢境僞裝得多麼美好、和平,其實隻要經過細緻深入的分析就不難發現,在夢境的背後,我們潛意識的力量,是如此強大。
曾有個朋友告訴過我這樣一個奇怪的夢境,在夢裡有兩座大樓,大樓中間有一條鎖鍊,她從鎖鍊的一端開始走,走到中間的時候,鎖鍊斷了,她就摔了下去,緊接着從夢中驚醒。
其實她夢裡的這兩座大樓,分别代表了她的父母,而鎖鍊斷掉,暗示着她父母離婚的事實。雖然在她父母簽字離婚時,她表現出了沒心沒肺、無所謂的樣子,但是在她的内心深處,一直潛藏着被遺棄的恐懼和憂傷。
還有弗洛伊德的一個女病人,在四歲的時候曾做過這樣一個夢:她跟自己的堂兄堂姐們一起在一個草地上玩遊戲,然後突然之間,堂兄堂姐們全都長了翅膀,飛上天空,而且永遠都不會再回來。
這個夢乍看上去,就像一群孩子變成了小天使那樣美好。但是經過弗洛伊德的分析之後才發現,這個夢其實代表了這個女病人幼年時,希望所有堂兄堂姐們都死掉的願望。
正如弗洛伊德在書中所寫到的:“如果人們費盡心思進行分析,表面上簡單而坦率的夢,隻要你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分析它,結果肯定是不單純的。用句比較直接的話來說,夢都表現出‘獸性的一面’。”
但是很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夢都能被解釋得十分精确。
因為我們的夢除了前面提到的凝結和移置,還存在這樣一個現象——遺忘。
4
我們都有過晚上做了夢,第二天醒來卻怎麼也想不起來的情況。
很多人覺得這種遺忘現象,是因為夢到的事物之間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大腦對夢的記憶沒有那麼深刻,所以在醒來後,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會漸漸忘記所夢的内容。
但是,事情的真相真的這麼簡單嗎?
答案是否定的。
弗洛伊德在自己的研究分析中發現,夢的遺忘并不是簡單的記憶衰退,而是我們的意識存在抵抗的表現。
當我們在夜裡睡覺時,意識也會進入睡眠狀态,從而失去部分抵抗的力量。
也正因為此,潛意識裡的思想和信念,才得以經過改裝、歪曲進入我們的夢境中來。
但是當我們清醒時,意識的抵抗力量,強大到足以抹去我們對夢境的記憶,從而産生這種遺忘現象。
為了證明自己的這一觀點,弗洛伊德提到了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天,弗洛伊德的一個病人告訴他,說自己做了一個夢,但是夢到的内容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了。然後在弗洛伊德的引導下,病人慢慢放下内心的抵抗,最後竟然完全記起了夢到的内容。
并且神奇的是,在弗洛伊德同樣的引導下,病人又依次記起了三天前,甚至數天前所作的夢。由此,弗洛伊德更加斷定:夢的遺忘來自内心的抵抗。
這種抵抗不僅讓夢境變得千奇百怪、毫無邏輯,而且還造成了遺忘的現象,進而影響了我們的解夢工作,讓我們與内心的對話,變得困難重重。
5
我們總說“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其實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幾個呢?
所有的夢,都是我們潛意識的表達,學習解夢就是為了讓我們學會聆聽潛意識的願望。
而我們在了解夢的凝結、移置和遺忘後,就可以更加快速地揭開夢的面紗,找到走向内心深處的那扇門。
心理學家嶽曉東說:“釋夢,就是尋找無意中的有意,有意中的無意。”
德國哲學家尼采也認為:“在夢中存留着我們不再能徑直到達的人性的原始部分。”
隻有我們勇敢地探求内心世界,我們才會越來越接近真相,也越來越接近那個最真實的自己,也才能從根源處,找到破解我們人生煩惱的終極方法。
不要害怕真相,因為如果我們面對問題一直選擇逃避,我們将會永遠被困囿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裡,找不到出來的方向。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作者簡介:淡淡翠,山野草木,煮字為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