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注:
嵩山,山名,在今河南省,五嶽的中嶽。帶,映帶,景物相互映襯。薄,草木叢生之處。閑閑,安詳悠閑,從容不迫。迢遞,路途遙遠。嵩高,即嵩山,語出《詩經大雅》。閉關,閉門不出。
譯:
清清的河水,映襯兩岸的樹林草坂。
我乘着馬車,悠閑自在地行往嵩山。
綿長的流水,好像是一路将我陪伴,
蒼茫暮色中,飛鳥也在我頭頂盤旋。
荒涼的城池,瀕臨着那古老的渡口,
西下的夕陽,斜照在那秋天的山巒。
遙遠的嵩山,正是我想要去的地方,
要擺脫塵務,專心在那裡閉關修煉。
評:
此詩描寫歸隐嵩山途中的景色,在擺脫俗務的喜悅中,又流露出幾分惆怅和悲涼。
詩中在開元年間,仕途的坎坷把他推向歸隐之路,所以詩中既有蕭散閑逸之意,也有凄清孤寂之感。不象後來隐居終南時的一味沖淡乃至寂滅。此時的複雜心境,并非直接道出,而是體現在山水風物與詩人行動交織的畫面中。
首聯就推出一幅鮮明圖景。清溪沿着山麓的長林豐草流淌,歸去的車馬悠然自得地慢行。一個“帶”字,使人清晰可見溪水傍林薄奔流之象。去字,就是陶淵明“歸去來”的去。車馬閑閑,也有《楚辭》“舟搖搖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的韻味。
颔聯用拟人手法,寫得水有情,鳥有意,增強了歸隐者與大自然的和諧感。人向山裡走,水從谷中出,似迎面來相接,故曰“如有意”。天已晚而鳥投林,似與詩人結伴歸山,故曰“相與還”。陶淵明《飲酒》詩中也有“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之句,不過,陶詩的“相與還”是飛鳥自身結伴而歸。此詩的“相與還”是指暮禽相伴詩人而歸。王詩與陶辭,詞雖同而意不同。
頸聯景語中含有哲理。出句暗示人事興衰,對句暗示自然永恒。城為人們聚居之所,城已荒而渡猶古,可見人世繁華都将随時間而消歇,而大自然則光景常新。秋山夕陽,千古如斯!試想夕陽西下時分,大地上一切漸趨黯淡,唯有嵩山群峰高聳,遙立天際,盡沐于夕輝之中,無峰不明,這是何等壯觀的景象!人世如彼,自然如此,所以詩人要回歸自然。
尾聯點出歸隐嵩下。“迢遞”,形容山的高遠。“歸來”亦即陶淵明“歸去來”之意。就連“閉關”亦承陶淵明《歸去來辭》中“門雖設而常關”的語意,指與世俗斷絕一切交往。在這一聯中,詩人不免透露出自己心中的幾許孤寂之感。
王維是詩畫高手,善于把自己矛盾複雜的情緒深寓在看似随意的景物描寫之中。因此,詩中間那兩聯寫景佳句,很值得我們加以仔細地揣摩與體會。
附圖八幅,王維詩意圖: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