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課堂教學實效性:即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盡可能多的掌握本節課的相關知識,從而真正落實課程标準中所确定的教學目标。說到怎樣去提高實效性,我想有句話說得非常貼切:沒有最好的,隻有最适合的。即每位教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特長再結合所教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習慣等情況,逐漸摸索并制定出最适合自己和自己的學生的最有效方法。而且要避免一成不變,要針對每堂課的内容靈活運用才是上策。正如《學記》所說: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時感到的難易不同來看出學生的差距,然後做到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啟發誘導,而隻有能夠多方面地啟發誘導才能當好教師。在這裡,我想介紹一下自己這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教材内容的處理
1、領會課标,認真備課。
上課之前,首先通讀本課教材内容,了解教學内容要求的課标,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标。根據教學目标的要求以及學生的情況,對教材進行适當的整合、删減,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給學生一個鮮活的課堂,有利于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備課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備課組的智慧,集中集體優勢,因材施教。
2、備學生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至關重要。因而,在備課過程中,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适宜他們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省時高效。例如,我所任教的班級在初一年段中基礎比較薄弱,我在備課時,就會注重基礎,非凡是知識點的講解,側重基礎知識,适當擴充。此外,在教材内容處理的過程中,還應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前沿信息,并加以篩選、整理、加工,變成學生所需要的和感興趣的,這樣你說什麼,學生就聽什麼,要想使學生聽你講,就需要講的精彩,需要平時的積累,錘煉自己的語言。抓住學生的思維,這樣學生就完全在你的控制範疇之内,即所謂的“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二、教學策略的選擇
1、善引導,一堂好課,導語設計至關重要,它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帶着強烈的求知欲走進本節課學習的殿堂。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同樣的,一個好的導入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是吸引學生學習的魔法棒。因而,在英語教學中,可選用與教材相呼應的英文歌曲,英語小故事,英語幽默等作為導入部分,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巧設疑,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人的思維活動是與一定的問題和任務相聯系的。思維從問題開始,又深入到問題之中,沒有問題,沒有任務,就不會産生積極性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學的第一步,教師在授課中就要不斷地設置疑點,設置思考題。通過提問,可以把學生帶入一種“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心理狀态,求知欲強烈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求知欲的一種重要途徑。
3、勤訓練,養成學生思維的習慣。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漸進過程。教師必須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循序漸進地訓練,同時輔以适量的習題進行訓練,每節課結束後都應該配以一定的練習,但練習的設計要精心篩選,而課程标準是最好的依據,題型也要靈活多樣。從而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運用和強化,使學生養成善于進行分析和綜合評價的思維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偉大的,一段時間以後一定會看到效果的。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之一。當前,由于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對讀書普遍感到厭倦,基本上處于學習的被動狀态。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發揮他們學習主動性的基礎。多媒體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聲音和靈活多變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但多媒體隻能是教師手中的演示工具,不能取代教師。所以應合理、周密地安排教學過程,做到既有利于教,更有利于學。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要自始自終地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的指導性講述和學生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動地相結合,以求視聽并舉,相輔相成。
2、寓教于樂
(1)遊戲競賽教學法
初一學生的童心未泯,但好勝心也很強烈。針對這一心理特點,在英語教學中采用遊戲教學,小組競賽等形式,能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德國教育家斯多克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遊戲競賽教學法,使每個學生都帶着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參與語言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們自覺地、積極地進行思維活動,在歡樂中愉快地接受了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2)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 其根本在于交流。語言如果脫離了一定的情境, 就難以恰當地表述, 難以發揮其表達和進行交際活動的本質作用。真實的語言環境, 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現行英語教材内容很切合日常生活,如:互相問候、打電話、介紹新朋友、做遊戲、談天氣、購物、借書等。這些都是學生平時生活常事,一旦掌握了這些知識,他們就能用于實際的語言交流。教師要力争将真實生活引入教學。如,在教“問路”這一内容時,可将學生分成組,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即過路人、交警、遊客等。總之,在英語教學中, 教師盡可能根據教材内容設計一般交際情景和實用交際情景, 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 進行語言實踐, 從而将枯燥的内容融入到有趣的情景教學之中, 寓教于樂。
四、發揮評價的優勢
教師要善于捕捉最佳“評價點”,從不同的角度給予學生客觀的、真誠的、又是發展性的評價,始終注意學生(包括其他沒有發言的學生)對于評價的積極感受。贊可夫說過,“喜歡那些漂亮的學生是容易的,我們的教師的能幹是喜歡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學生(這裡的漂亮并非專指相貌)”。我們的教學過程評價,不但要積極評價優秀學生,還要從那些沒有回答好的學生身上找到積極的“評價點”,給他們鼓勵,給他們信心。當然,對不足也要客觀的指出,關鍵在于要把握住學生現有的水平,不要将教師的預想結果強加給每一學生。總之,教師要善于敏銳地發現學生的優點,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成長。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發現每一個學生的變化,這也應該是我們教師的功夫。因此,評價要及時、恰當、适度。
五、重總結,樂反思,促提升
教師個人的成長不在速成而在養成,教師個人的水平不在記性而在悟性。
每一堂課下來,總會有滿意和不盡人意的地方,課後坐下來及時反思,加以改正,并寫好教學随筆。作為一名新師,課後反思對自身成長及教學水平尤其重要,因為:總結才能提高,反思才能進步。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一是靠老師的教學經驗與智慧,充分做好備課和備學生工作;二是選擇适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需求的教學策略,建立自主學習的課堂;三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四是要有恰當、适度的檢測和評價;五是做好教學筆記,善于總結和反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