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寶,一名緻力于保護韭菜的保險博主。
前幾天有個話題蹭蹭蹭地上熱搜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們國家靈活就業人口已經達到2億了,占勞動力總量的22%!
雖然身邊确實有些朋友不再追求“單位/組織”的概念,但萬萬沒想到,這個占比已經如此之高。
當然,用後視鏡來看的話這是必然的結果。
随着如美團、滴滴、餓了麼、抖音、B站等互聯網平台崛起,相關服務人員缺口大,導緻國内出現了兩大靈活就業群體:
一個是數量相當龐大的普工群體,迅速從工廠工人轉換為外賣員和網約車司機。
另一個是每年大幾百萬的高校畢業生,畢業後借助互聯網投身到視頻創作、内容創作、剪輯、IT技術等方面的工作。
照這個趨勢來看,未來靈活就業的人數隻會越來越多。
(當然,有些是受疫情影響被迫選擇靈活就業的,比如我一在教育機構當輔導老師的表弟,畢業剛轉正就遇上雙減。
與此同時,也就出現了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
有單位有組織的會交五險一金,可以獲得最關鍵的醫療和養老兜底保障。
而沒有單位的也在給社會創造價值,這群人的兜底保障該怎麼辦?
2、
如果你也是靈活就業群體中的一員,這個問題千萬别忽視了,再怎麼着也要把最基礎的保障給拉滿。
以我們平時最關注的養老和醫保來說,就算沒有單位交,我們也是有辦法去繳納的。
而且跟單位交的沒啥差别,交夠一定年限後,到了退休年齡不用交錢也有醫療保障,同時每月還有養老金可以領取。
怎麼弄呢?
其實國家層面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對于沒有固定單位的人,也有對應的“社保”可交。
隻不過,正常單位的社保指的是五險一金,包括工傷、生育、失業、醫療、養老和住房公積金。
繳納的時候,我們自己掏一部分錢,公司幫我們掏一部分,比例大概是三七分。
而靈活就業人員交的社保,隻有兩險,分别是養老和醫療。
由于沒有公司的參與,所以這兩個險的費用都得我們自己掏。
交多交少根據你的收入來定,繳納比例是養老24%,醫療11.5%。
以月入一萬為例,如果按照實際收入繳納,我們需要承擔3550元。
好在,我們也可以選擇不按照實際收入繳費,可以按照下限去交。
以上海為例,算下來最低是2121元。
換句話來說,在上海每月交2121元,你就可以像正常公司坐班的人一樣,獲得醫療和養老保障。
交夠15年,到退休年齡後,不繳費也有醫保保障,同時每月還有養老金能領。
需要的,到各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辦理即可。
當然,這其中有一個小小的bug要注意——
很多城市的靈活就業,隻允許有本地戶口的人交。
比如上海,如果是外地過來的,就算是在上海幹活也不能交這個靈活就業的社保。
而有的城市限制則沒這麼嚴格,比如南京、蘇州、長沙等,就算戶口不在當地,也能交靈活就業。
3、
那對于戶口在老家,卻身在大城市的朋友,該怎麼辦呢?
這種情況,不考慮“歪門邪道”的話,隻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回老家交。
而回老家交,有兩種選擇——
一是剛剛提到的「靈活就業」,有完整功能版的醫療和養老保障。
好處是每個月交的錢會比大城市的要低,畢竟各地的繳費基數下限不一樣,一般越發達的越高。
但壞處也很明顯,在老家交未來就要在老家領,前期交的錢少,未來退休了能領的養老金自然就少。
另外,由于參保地是老家,醫療保險不能直接在外地使用,需要《醫保異地就醫備案》才行。
第二個選擇是回老家交「城鎮居民社保」,可以理解成基礎版的靈活就業。
還是以上海為例,按照最低标準交「城鎮居民社保」,一年隻需要醫保860 養老500,合計1360元/年。
對,你沒看錯,這是一年的費用,加起來比靈活就業一個月交的還少。
但這不是什麼政策漏洞,便宜有便宜的原因。
城鎮居民社保裡面也分醫保和養老,其中居民醫保每年都要交,交1年保1年,
并不能像職工醫保那樣,交夠15年,到退休年齡了不交錢也能有保障。
另外在報銷比例方面,會比職工醫保低一些。
至于養老保障,雖然交滿15年并且年滿60歲也能按月領取養老金,但因為前期交的比較少少,後面領的自然也會更少。
大概的差距是,别人能領4600,你就隻有1300…
因此,不想退休以後日子太苦,有條件還是得交靈活就業,哪怕咬咬牙就交滿15年也好。
最後提醒一嘴,社保也好靈活就業也好,不單單是跟我們的醫療和養老保障有關。
很多高線城市,比如北上廣深,都需要交夠一定年限的社保才具備購房、搖車牌的資格。
所以如果你還有這方面的需求,就得靈活變通一下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