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二年級數學量一量教案

二年級數學量一量教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5:16:36

二年級數學量一量教案?1教學目标評論1、結合生活實際,經曆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認識身邊事物的長度;,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二年級數學量一量教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二年級數學量一量教案(二年級上冊數學量一量)1

二年級數學量一量教案

1教學目标評論

1、結合生活實際,經曆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認識身邊事物的長度;

2、在實踐活動中,能夠用比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體的長度,在比較、修正測量結果的過程中,體會測量的本質,培養估測能力,建立初步的長度觀念;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教學準備評論

教學準備:米尺、軟尺、卷尺、測量記錄單

3重點難點評論

教學重點: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展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對“量”的實際意義的理解,發展長度觀念;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激活經驗,制造認知沖突,明确活動意義評論

1、激活經驗,制造認知沖突

教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長度單位,請你用手勢來比畫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呢?

教師:你能用手勢比畫一下,60厘米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勢比畫,教師觀察,尋找典型案例。

教師:我發現這次同學們比畫的60厘米有長有短,有些同學相差得還挺多的。(教師請相差多的兩位同學展示)

教師:如果老師告訴你,我們的課桌長約60厘米,現在你能比畫出60厘米的長度嗎?

教師:你是怎麼想的?

教師:看來,光記住1米、1厘米有多長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了解身邊一些常見的物體的長度。如果我們對身邊這些常見物體的長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們了解和認識更多事物的相關信息。

作好測量前的準備

教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曾經介紹并認識了一些測量長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軟尺和卷尺)

教師:你能結合一個例子,分别說說這些尺子怎麼使用嗎?

學生彙報後,教師作好學生分組、分法記錄單等工作。

教師: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測量工具來進行一次測量大比拼。在大比拼中我們以闖關形式進行,每通過一關,就可以領到一份獎品,大家有信心拿到獎品嗎?(有)既然是測量大比拼,那誰來說一說測量時,我們需要注意什麼?(生1:首先要找到物體的兩端,然後用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對着刻度幾。生2:還要與被測的物體保持水平)

活動2【活動】實際測量,認識身邊物體的長度評論

2、實際測量,認識身邊物體的長度

第一關:小組合作兩處1米。

(1)、交代清楚比賽任務;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小組間互相檢查測量結果;

(4)、引出量出2米以上長度的多種方法;

(在測量出1米的基礎上思考得出對折的方法量出2米以上長度的方法,滲透推理意識)

第二關:測量我們身體的三把尺:一步長,一拃長,一庹長

師:看來我們班的孩子都是喜歡開動腦筋的學生,剛才同學們都能借助手中的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其實,我們的身上也隐藏着一些尺子,如果我們知道了它的長度,就可以借助身上的尺子去了解其他事物的長度。繼續第二關:(課件出示)

師:看到這些名詞,你有什麼疑問嗎?同學們,你認為什麼是一步的長度呢?

生:(示範并說明)腳向前邁出一步,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前腳腳尖和後腳腳尖的距離就是一步的長度。

生:也可以是前腳腳跟和後腳腳跟之間的距離。

師:從哪到哪是一拃長?

生:張開大拇指和中指,兩端的距離。

師:一庹長是什麼意思?

生:伸開兩臂的長度。

生:兩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兩手中指之間的距離。

師:第二關要測量我們身體這些部位的長度,想一想,在小組内如何科學的分工才能比較準确的測量這些部位的長度呢?請大家先在小組内讨論。

小組交流,彙報。

生:一拃長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直尺去測量。

生:一庹長可以用卷尺,也可以用軟尺。

生:一步長也可以用卷尺。

師:看來,我們需要選擇合适的測量工具,還需要比較科學的測量方法才行。好,我們現在就趁熱打鐵,各小組進行測量。請大家聽好測量要求:先在小組裡商量一下怎樣分工,然後再進行實際測量,并把測量的結果随時記錄下來。測量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測量快的小組可以再測量身體其他部位的長度。咱們比一比,看哪些小組合作的好。

小組進行測量。測量完後進行彙報交流。

小小體檢表

姓名

性别

年齡

一步長

一拃長

一庹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