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最簡單的路往往最困難。我們建立這種負面聯系之後,這個人對煙就會産生強烈的反感,以至于身處有煙的環境裡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于對抽煙的人産生強烈的反感。這可能會制造他的工作矛盾,這在戒煙之前的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
被采訪者:馬春樹博士采訪者:《科學探險》雜志社
一、催眠師進行催眠誘導之前,必須展開數次催眠前晤談(Pre-talk)以“取信”于來訪者,與來訪者建立和諧的催眠關系,大有“信則靈”之感。這真的是由于信仰嗎?
馬春樹:催眠前的會談如果說成是取信于來訪者,不如理解成打消來訪者的疑慮以及對催眠可能存在的一些誤解。來訪者對催眠可能持有的觀念是——失去控制,來到這裡後受制于人,失去記憶,被窺探隐私。這些都是對催眠的誤解,pre-talk的主要意義在于消除誤解。帶着這些誤解,來訪者會有害怕的感覺,在這種感覺的驅使下很難完成高質量的治療,所以催眠前的會談很重要。
催眠狀态确實存在,但不是由催眠師制造出來的。催眠狀态是每個人每天都正常經曆的。一個人在一天之内會有好幾次明顯的催眠狀态。比如學生在課堂上聽講,腦中卻想象着下午去公園裡和女朋友散步。至于講台上的老師說什麼,他聽得見卻不知道說什麼。再比如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準備休息,在睡着之前的那一狀态,你可以聽見周圍電視的聲音,也許有人走來走去,你很清晰地知道自己還沒有入睡,但對這些都不做任何反應。這種似睡非睡的狀态可以稱為催眠狀态。駕駛也是明顯的催眠狀态的例子,當我們開車在路上時,頭腦中想着今天的工作安排,不知不覺就到了單位。這是在潛意識的主導下,其實是潛意識在“開車”。所以催眠狀态并不是超乎正常狀态的一種,而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曆的狀态。潛意識在比較開放的狀态下,打開了與無意識的門,此時潛意識對于積極的暗示更容易接受。
催眠師希望能夠通過人工誘導,引發這種狀态,然後給出合理的、積極的暗示,使得他的行為做出積極的轉變。這就是催眠治療,是一種自然狀态,而不是任何超自然的事情。“催眠”兩個字本身會給它帶來造成誤解的意義,但是因為沿用的時間太久而這麼用下來了,也沒有想到更合适的詞語可以替代了。
二、您認為人人都可以被催眠嗎?為什麼?
馬春樹:如果我們用一種給出暗示的方法,那麼接受這種方法的人會有差異,這就産生了所謂的暗示感受性。這種差别的表現正是要求催眠師根據不同人接受信息的方式,量體裁衣地給出适當的催眠暗示來誘導,于是每個人的誘導方式都需要調整,有所差異。因此,不僅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而且當我們發現來訪者對催眠産生阻抗時,我們就會知道這可能就是産生問題的原因。通過處理和管理這種阻抗(“沖突”的學名叫阻抗——這種阻抗的出現反映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利用阻抗開展工作時,其實就是在對來訪者進行治療了。
三、目前國内一些催眠從業人員對催眠戒煙戒酒治療,存在哪些錯誤的治療方法?您又是如何操作的?
馬春樹:現在很多催眠師學到的是催眠而不是治療,很多治療的方式是“想當然”。我認為“OK”的創造性思考,動用了他自己的無意識去創造方法,這種想法非常“可愛”,但卻充滿風險,因為這些方法都沒有經過驗證。更大的風險在于一些培訓之中,培訓師鼓勵學員自己創造療法,教授治療師“跟着感覺走”,這些都存在很大風險。
對于戒煙來說,很多人認為非常簡單,讓吸煙的人感覺不好就行了啊?聽起來很合理,是想當然的事,但實在不然。這種方法早有人嘗試過,卻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戒了煙的人,在後來的生活中産生許多困擾,以至于這種方式在以後的戒煙療法中成為禁行的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教會來訪者重新拾起對自己的掌控。不論吸煙舒服還是不舒服,我們都是被煙鎖控制的,這時要做的就是讓他找回對煙的控制。嗜煙的人吸一口煙會覺得非常舒服。我們的治療方式是建立新的聯系,他把把吸煙和舒服的感覺相聯系,有吸煙沖動時,他想找回這種舒适的感覺。我們就可以把這種感覺與另外一件事或事物建立聯系,找到一個替代品。這個連接可以是把手指捏在一起,可以是吸一口氣,也可以是喝一杯水,馬上可以帶回這種舒适的感受。這就好像接電源,打開無意識的大門,把這個連接重新接上。這樣人就不會被香煙所控制。
四、催眠能提高記憶力的科學機理是什麼?實施的手段有哪些?
馬春樹:首先,催眠可以讓人的注意力變得很集中。在催眠狀态下,被催眠的個體不會關注周圍的聲音,而隻是關注在一件事情上。在這種情況下,潛意識的接收能力最強,潛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是相互貫通的,這些信息很容易進入潛意識,從而大幅度提高記憶力。
其次,記憶力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在于提取信息的能力,而不在于收集或儲存了多少信息。在催眠狀态下,來訪者可以輕而易舉地回憶起一天,十天,一個月,一年,十年甚至于二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很多事情的細節甚至他當時都沒有注意到。為什麼?潛意識全方位的接收信息,并不挑選,于是這些東西都存在在無意識之中,關鍵在于你用什麼方法去提取。所以,上課時其實記一遍就應該記住了,為什麼課後學十遍二十遍卻都無法記住呢?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提取的途徑,或者是不夠暢通。催眠可以使提取的途徑變得流暢,能夠和潛意識有意識的建立起這種溝通,使我們能夠随意的進出潛意識。這就好像到銀行可以随時存取錢一樣。
實施的手段,可以通過催眠師幫助來訪者訓練注意力的集中能力,訓練他潛意識與意識的溝通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這就像教練訓練運動員一樣,設定好一個系統,就可以随時啟動。
五、您認為目前普通大衆對催眠術誤解最深的有哪5點?
馬春樹:第一點就是認為催眠可以控制人。催眠當然不是控制人,相反,是為了讓人能夠恢複對自己的控制。
第二是認為催眠可以抹去過去的記憶。催眠無法抹去已有的記憶,但是可以改變對這些記憶的看法。
第三認為催眠術可以讓人說出心底的秘密。催眠是無法讓人說出秘密的,除非是本人有意願表述,催眠狀态下可以幫助人回憶起一些事情。
第四,“人橋實驗”、“變成鋼闆”,舞台上的被試者好像完全失去控制,任由催眠式擺布。實際上,在舞台上表演的這些被試者都是夢遊型人格,這類人在人群中占5%,催眠師的主要工作是将他們從人群中挑選出來,經過誘導,他們可以做出催眠師發出的任何指令,從另一角度上來看,這些人具備一定的表演型人格,他們并沒有失去控制,隻是給他們一個表演的舞台。他們極容易接受暗示,進入很深的催眠狀态,表現出各種現象,如感覺不到疼痛,失去記憶等等,給大衆造成誤解,誤以為催眠可以使任何人變得像舞台表演一般。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第五,催眠就是睡覺。催眠是進入潛意識開放的狀态,是一個來訪者與治療師極為開放的交流狀态,絕不是睡覺。
六、您認為目前國内的催眠師在運用催眠術時,常易陷入的誤區有哪些?
馬春樹:首先,催眠是娛樂。人們對舞台催眠師的工作有個定義,即運用催眠的技術娛樂大衆,讓人進入催眠狀态,表現各種有趣的行為,所以是個娛樂行業而不是治療行業。當他使用娛樂方法直接進入治療,就會産生問題。因為舞台催眠都是直接暗示,但是針對病人或來訪者就會收效甚微,無法進入催眠狀态。舞台催眠術原本是為了娛樂大衆,在缺乏心理治療的基礎上應用到治療中顯然不合适。
第二,隻有部分人能被催眠。催眠師首先要測試人的暗示感受性,所以把人分成各類,有人“容易”被催眠,有人“不容易”被催眠,所以治療師會挑選容易被催眠的人做治療。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誤區,就是用暗示感受性的測試來把受試者分類,因為他不能被催眠而拒絕。這隻能說催眠師的技術水平不夠,并欠缺知識。
第三,錯誤的暗示方法。我們會負向或正向給出暗示的時機必須把握恰當。有時給出看似積極的暗示,其實包括了負面暗示的信息。比如“你不會害怕。”這其實是包含了“害怕”的暗示。所以當母親對一個要考試的孩子說“你不要緊張,不要緊張…”實際上孩子必然會産生緊張焦慮的狀态。當治療師以好的心願做出這樣的暗示時,往往會産生負面的效果。
第四,催眠就是治療。人們常以為,會催眠就會治療。實際上催眠和治療是非常不同的概念。催眠隻是導入狀态,治療是如何在狀态下做具體的心理治療工作。而心理治療是專業的行業,需要系統學習,催眠很快就可以學習。
第五,想當然的治療方法。所有的治療方法都是經過多年的積累與研究得出來的,不是想當然的,所以治療師在應用催眠技術時,要十分地虛心學習,不是想當然的創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