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近日針對慕思上市
發布了一份問詢函,
其中包含了59個問題,
第26問直指慕思的洋味兒廣告。
證監會要求發行人說明
胡子花白、身着白衣、
戴眼鏡外國老人形象的基本情況、
與産品的關系;
是否對外宣傳該人,
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
發行人對外宣傳自身産品是否表述恰當,
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等。
這次問詢,
不僅是上市監管的必要,
也關乎廣大消費者切身利益,
提醒大家在選擇品牌中,
别被一些表面的洋元素給忽悠了,
不理性、盲目追捧洋品牌
反而會成為商家利用的把柄,
多花冤枉錢。
身為一家中國品牌,
慕思很“努力”地營造外國範兒,
外國老人就是其中重要一環,
11月12日,
慕思在更新的招股說明書中提到:
“通過極具辨識度的‘老人形象’品牌視覺
向廣大消費者傳遞公司專業和專注的工匠精神,
慕思品牌已深入人心。”
從引進外國知名設計師,
到與歐洲公司合作,
引進材料和技術,
到直接在國外開店,
慕思通過一系列運作,
讓身上的洋味兒更濃。
這是一種品牌營銷策略,
意在打造一種高端、奢華、匠心的品味,
而高端的東西往往意味着高價。
此類營銷,
擅長于通過洋味兒廣告宣傳散布迷霧,
在“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内容,
不得欺騙、
誤導消費者”法規邊緣試探。
被問及是否為國産時,
慕思專櫃工作人員稱:
“有很多客戶問,當然我們說是中國品牌。”
日常宣傳中暗示是國外品牌,
被問也不說假話,
這種手段,
有意制造消費者認知上的混亂,
在真真假假中
把自己的身份搞得暧昧特殊,
不誠實、不地道。
挂假洋牌,賣真國産,
不是慕思一家如此運作,
這個思路,
有其存在的土壤。
曾經,
受制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國貨品類不夠豐富、科技含量低、
質量不夠高,
在經營上,
也沒有品牌意識,
“洋貨”是當時普遍認為的稀罕物、好東西。
在這樣的消費需求和心理驅使下,
一些本土品牌自然投其所好,
請外國人、起洋名字,
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外國品牌,
花點小錢搞點外國相關的元素,
在國内宣傳中大書特書,
張口世界頂級,閉口國際馳名,
貼洋皮,賣高價,
即便在當下,
此類策略仍然有一定市場,
一些人根深蒂固認為洋貨就是好,
甯買假洋貨,不買真國産,
這讓某些國内企業産生了畸形的品牌觀。
此一時、彼一時。
随着國貨的成長,
外國貨的新鮮感、
神秘感在下降,
很多中國消費者對洋品牌已不再迷信,
從鴻星爾克到蜂花等,
一批國貨頻頻上“熱搜”,
國貨當潮下,
國産硬套洋裝的品牌營銷已經是過去式。
國貨當自強、要發光,
相關企業不僅要以誠信為基本經營準則,
“挂羊頭、賣狗肉”不是長久之計,
更需要準确判斷消費潮流變化,
用正确的理念和品牌文化去打造軟實力,
赢得國内市場,
進而走出國門才是硬道理。
來源: 央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