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現象,随着互聯網的普及,多數家長對新生兒黃疸有所了解,但是仍然存在不少認識誤區。
在臨床上,因為這些認識誤區,導緻病理性黃疸沒有得到及時規範的治療,進而導緻膽紅素腦病以及腦癱等一系列後遺症的病例仍不少見,耽誤了寶寶的一生。
新生兒黃疸的分類
因為“十孩九黃”,認為剛出生的寶寶出現黃疸是正常的,等寶寶滿月了或者長大點,黃疸自然會消退,不需要治療。其實這種黃疸是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出生後4~6天是最黃的時候,7~10天以後逐漸消退。
但是有些寶寶,尤其是存在早産、低體重、低血糖以及母親患有基礎疾病或妊娠期合并症等等高危因素的寶寶,他們出現的黃疸往往是病理性的。還有些寶寶黃疸消退以後,又重新出現黃疸,這也提示寶寶出現了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進展快、程度深、持續的時間久,同時寶貝容易出現精神不好、哭鬧增多、體重下降等情況,必須得到及時規範治療。
黃疸的危害和治療
黃疸的根本原因是膽紅素在體内堆積過多所緻,它的真正危害并不是皮膚和體内各組織器官被“染黃”,而是膽紅素對神經系統組織不可逆性損害。輕度的神經系統損害,臨床上很難判斷,一旦出現明顯症狀,治療就晚了,經常會留下神經系統後遺症(腦癱,弱智等)。
目前,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主要的方法有光照療法、換血療法及藥物治療。其中最常用的為藍光照射。
其方法是給寶貝戴上保護眼睛的眼罩,裹好尿布保護生殖器,其他部位裸露放置于光療設備中,通過皮膚吸收光波并作用于血液中的膽紅素,促進膽紅素的排洩,來達到退黃的目的。
可以說,照藍光是降低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最簡單而有效方法,國内外已應用幾十年,快速而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