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即将來臨
很多商家推出“保價”承諾
來吸引消費者
然而
保價真的靠譜嗎?
保價不保險
消費者要避免這些“坑”
保價
即消費者購買的産品,在承諾的保價期間若價格下降,則商家賠付消費者多付的差價。
資料圖片
江蘇省消保委表示,結合往年經驗,商品有保價承諾也不保險。有消費者發現自己購買的商品降價了,向商家尋求補償時被拒。客服的理由通常是,店鋪和平台優惠券、限時活動以及贈品等均不在保價範圍内。也有商家為了規避保價規則,下架原商品,重新上新的購買鍊接或者隻是更改商品名稱。
價格是雙十一促銷活動的核心
消費者有權知悉真實情況
江蘇省消保委指出,保價是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商品的重要考量因素。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有權知悉所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經營者不應當做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但是大部分商品的購買頁面中通常不會顯示保價的除外規則,容易讓消費者産生誤解。因為從一般消費者的角度理解,保價應當是保障消費者購買時的價格不高于保障時間内的價格,其中價格的比較應當是大部分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排除特例優惠的情況)。而商家各種鑽保價規則漏洞的行為,不僅涉嫌虛假宣傳,也違背了誠信經營原則,長此以往消費者也會用腳投票,每年的商家促銷“避雷”清單也印證了這一點。
建議:完善保價制度
保價的排除情況應該明示
江蘇省消保委提醒電商平台和商家,保價目的在于提升消費體驗,讓消費者在大促前安心消費,也保障商家在大促前的銷量。通常來說,各電商平台的商家所标注的産品價格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各類優惠的實現主要靠發優惠券、限時降價等活動,如果将這些活動都排除在保價範圍之外,那麼“保價”意義也不大。
對此,江蘇省消保委希望廣大經營者進一步完善保價制度,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将保價的排除情況明示消費者。
江蘇省消保委建議消費者理性購物,合理安排購物計劃。遇到保價不盲目不沖動,先确認商家的保價是店鋪承諾還是平台活動,了解商家的保價規則以及理賠流程,計算好保價時間,并将上述信息及時截圖或錄屏留存。購買商品後,可以密切關注産品價格波動,如果發現商家降價,注意截圖,和商家溝通解決,發現商家惡意規避保價規則,應及時向平台投訴。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薛慶元
來源: 中國消費者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