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明交流互鑒通向命運共同體

文明交流互鑒通向命運共同體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9:41:25

文明交流互鑒通向命運共同體?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坎帕納陶闆,阿波羅銅像燈座,雙渦旋柄高腳杯形酒缸……“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展出500多件珍貴文物,在中意文化交流史上增添了絢麗多彩的一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文明交流互鑒通向命運共同體?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文明交流互鑒通向命運共同體(弘揚平等互鑒對話)1

文明交流互鑒通向命運共同體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坎帕納陶闆,阿波羅銅像燈座,雙渦旋柄高腳杯形酒缸……“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展出500多件珍貴文物,在中意文化交流史上增添了絢麗多彩的一筆。

在緻展覽開幕式賀信中指出:“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什麼樣的态度對待不同文明,事關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倡導的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科學把握了人類文明進步的客觀規律,順應了各國人民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共同願望,為破解時代難題、化解風險挑戰提供了中國智慧,為更好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事業提供了思想引領。

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裡。文明是多彩的,是平等的,也是包容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每一種文明都紮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文明如水,潤物無聲。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各具特色的文學藝術,各成體系的思想創見,各不相同的制度模式,隻有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才能獲得共同發展。回望中華文明史,從曆史上的佛教東傳、“伊儒會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在兼收并蓄中曆久彌新。這生動說明,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才能不斷創造新的文明成果。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推動文明對話、人文交流,可以豐富人類文明的色彩,讓各國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開創更有選擇的未來。在希臘,參觀雅典衛城博物館,共赴“文明之約”;在埃及,漫步于盧克索神廟,回憶中埃文明交流往事;在墨西哥,參觀奇琴伊察瑪雅文明遺址,了解遺址保護和修複工作……在外交訪問中秉持平等、謙虛的态度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谛,處處展現對其他文明的尊重态度和對話誠意。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既能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可以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豔。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海洋和天空更寬闊的胸懷。每一種文明都是獨特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在對待文明發展進步問題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些人抱持“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甚至想改造其他文明,不但不會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反而會留下無數混亂和動蕩。相互尊重、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正确道路。

“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中國是倡議者,更是行動者。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必能推動各種文明在相遇相知、互學互鑒中綻放更奪目光彩。《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1日 04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