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句詩裡有“悲”八種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灑杯。
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登高眺遠,以寄志向的傳統。文人更是要飲酒作詩,大抒抱負。而杜甫此時的登高卻是“艱難苦恨”、悲怆洶湧。但這悲怆不獨是杜甫一人的,亦是你我一幹人的。顧随有言,可資證明:
老杜寫此詩對得起我們,他是成功了,而我們受他傳染,置自身于何地?
嚴羽《滄浪詩話》所謂“興趣”,雖不甚洽,而意思是對。“言有盡而意無窮”,“無迹可求”,詩最高應如此,并不是傳染我們或抹殺我們。讀者與作者混合一起,并非以大壓小。我們讀古人詩,體會古人詩,與之混融是謂之“會”,會心之會。與古人混合而并存,即水乳交融,即嚴氏所謂“無迹可求”,“言有盡而意無窮”。若讀了不受感動是作者失敗;若讀了太受感動我們就不存在了,如此還到不了水乳交融——無上的境界。(《顧随詩詞講記》)
下面,且看老杜如何感化你我。
這年秋天,老杜以暮年之殘軀流寓夔州孤城。他身患瘧疾、肺病、風痹、糖尿病等多種病症,牙齒落了,耳朵聾了,因此他不得不“新停濁酒杯”,即因病斷酒。雖不吃酒,杜甫仍拖着他那“百年多病”的身子登高抒懷,他遠離家鄉,獨在異地,隻好“萬裡悲秋”了。滿頭白發,身心潦倒的杜甫雖然“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但仍在長江之濱的高山上發出了慷慨激越的悲歌。
此詩前四句盡寫秋景,景中含情。首聯吐納穩當、視野壯闊;颔聯卻氣勢奔流,“古今獨步”了,頗有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之大感慨,隻是寫得更加含蓄沉着,不離其詩法之精妙處。筆者推之,恐怕正因為此二句,胡應麟才推舉為“曠代之作”,楊倫也才認為它是“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後四句轉到以景直抒胸臆。又如胡應麟所說:前六句飛揚震動,末二句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
羅大經《鶴林玉露》曾指出頸聯含八層意思:萬裡作客一可悲;又當秋天二可悲也;他鄉作客三可悲;經常作客四可悲,百年易盡,忽已半百,五可悲;身衰多病六可悲;重陽佳節登台望鄉七可悲;親朋寥落獨自登台八可悲。
古人曰:詩窮而後工。杜甫堪當此說的楷模。他正是在這“艱難苦恨”、“百年多病”的冶煉中,才得到這足以笑傲江湖的作詩絕技的。
我們可以說,杜甫這首詩是他晚年寫得最好的一首之一;也是他在抵達生命的終點時,最後一次傾情放歌。不久,他就離開夔州,南下沅、湘,最後死于耒陽,時年59歲。
關于他的死有一個傳說,不妨在此簡略說來。杜甫在耒陽時,餓了許多天,縣令得知此事後,立即送來豐富的酒肉。杜甫在一夜痛飲後,于當晚死去。而李白卻是醉酒後,去水中撈月而死。詩聖、詩仙,不同的詩風與人生,不同的活法與死法,實在令人每每沉思。
(本文選自《柏桦唐詩三百首》,中國長安出版社,2016年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