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生活打卡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做家務,聊聊我們到底要養育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如果孩子沒達到我們的預期,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曾經覺得,甚至當下也有很多父母有這種思想:“苦什麼都不能苦着孩子”。尤其現在的物質條件不像過去,已不再匮乏,很多家長拿着孩子特别嬌貴,自然而然對孩子的包辦、替代和溺愛特别多。其實這是害孩子的表現,這絕對是對孩子生長的限制。想讓孩子長大成人,就要放手。現在有一個流行詞“巨嬰”,巨嬰永遠長不大,長不大就很難自食其力。
觀察一下周圍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有多少孩子會做家務?有多少孩子知道主動分擔家務?在假期、周末你家孩子知道分擔家裡的家務嗎?你的家庭裡有責任分工嗎?
孩子知道分擔家務,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是需要從小培養的。等到要成年了你再去安排,引導起來就會比較費心、費事。你就要“買單”之前的盲目溺愛。
暑假剛剛開始,你有沒有讓你家孩子做家務?孩子小,隻負責學習和玩就可以,做也是幫倒忙,家務是大人的事。如果你有這些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有出息,做家務讓孩子更有責任感和成就感,做家務能建立起孩子的自我價值,更懂得感恩,還培養了孩子的心靈手巧和獨立性。
現在國家特别重視孩子的動手能力、家務能力,因此今年教育部正式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将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正式獨立出來。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要求中小學生要學煮飯、做家務、修理家電、種菜養禽。一個願意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更有責任心、感恩心,更有擔當。同時他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會更加順利。所以說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光盯着孩子的學習,我們要的是“接地氣”的孩子。
有的家長說,孩子大了,說了根本不聽,一堆理由怼給你,與其生氣上火,有那點工夫,不如自己幹。我們是不是需要反思:過去你是不是幹得太多了,包辦替代得太多了?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怎麼解?家長該買單買單,讓孩子該分擔分擔,好吃好喝伺候着成為過去式吧。孩子惱怒、埋怨、拖拉是必然,成年的、近成年的孩子什麼不懂?心裡跟明鏡似的。
我突然想起N多年前孩子的一位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成績好的孩子也得”淘“力。想起姥姥的一句話:慢慢磨,叫自己的孩子就”制“着了。确實是,孩子沒達到我們的預期,我們又該如何辦?跟孩子杠嗎?你不接受不允許能不能行?大孩子的引導教育确實難一些,功夫真不是一天練成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或許是一條走得通的路。
生活裡你是不是有趣的人?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手機遊戲,不愛做家務或學習不上心,存在的問題可能就是爸爸媽媽不是有趣的人,所以他隻能在網絡中找趣味。因為網絡遊戲也是一種交際,孩子社交中常常談網絡上的東西,如果孩子啥也不懂,對他來說也挺難。所以家長就得動腦子,假期裡怎麼控制好時間,如何約定手機的使用?有沒有比指責更有效果的方法,比如做家務,為家人付出,怎麼及時地肯定鼓勵孩子,孩子是不是收獲的就會更多呢?在家庭關系裡,往往很多孩子感受不到愛,是因為溝通沒到位,誇獎沒到位,共情不夠,傾聽不夠,是家長先入為主了。
很多時候孩子是卡在情緒上了,是家庭的關系氛圍不好,學習氛圍不好,家長光盯着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壓力是很大的。暫且說你的孩子成績就是棒,考上了好大學,你要考慮他的能力是否匹配?如果從小沒有給孩子養成一個獨立、自立的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就會很麻煩,再好的大學,離開父母啥都不是。再好的大學也不是出來的學生都很有工作能力、溝通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所謂再差的大學,職業院校,二本三本院校也好,也不乏優秀的學生。所以說作為家長的我們,真得好好上上心,摸清自己孩子的特點,懂得因材施教,揚長避短。你跟孩子”杠“,跟孩子說教、擺大道理,孩子真得把你拉黑,你都不知道。
現在的90後,00後,不想找伴,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他們最大的矛盾和心理症結跟父母有關。過不去父母關,過不去是因為父母催生,他們想丁克,根本不想生。仔細回溯原因,家庭土壤是一個問題,父母本身有問題,好多夫妻因為孩子過在一起,孩子成了負擔。正因為孩子在孩子的時候,在那種家庭氛圍中非常痛苦,内在感受不到愛,因此他們對自己養育孩子沒有信心,所以很多90後不願意生小孩,覺得自己就是父母的累贅。
所以當一個孩子能為家庭,為滿足自己的願望去實踐,他就會有成就感和存在感。他會喜悅于靠自己的努力為家做事去共享。如果再給他一個正面的刺激和鼓勵,孩子會更上一層樓。所以親子關系好的,抓緊時間督促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和社會實踐。現在疫情說封就封,大人孩子說不焦慮是假的。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熱愛生活的能力和對生活和解的能力,會出更多問題。從小讓孩子一步步去經曆、體驗,去更新自己的技能,他的内驅力就上來了。一有小進步,家長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就會很開心。孩子遇到困難了,讓孩子面對困難去抉擇就好,家長陪伴共情。當家長有愛,有耐心時,你身邊的人也是有慈悲心的。
所以說,養孩子是為了什麼呢?養孩子就要把孩子養成一個好爸爸、好媽媽。家裡有男孩,就教他尊重女性體諒女性,首先他要自尊自愛,從生活點滴中去傳承健康,培養對家庭負責,對自己負責,為伴侶負責。如果家有女孩,就培養她朝一個好媽媽的方向去發展,讓她有人情味,有人性,有溫暖 ,有信心。
養孩子是一個漫長和辛苦的過程,很考驗家長,光有愛不夠,得學會智慧愛才能真正培養出學習型、實戰能力好的孩子。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孩子包括一些成年人經常感受不到開心,往往是因為得到的太容易了。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面包來之不易。通過勞動才能更好地了解認識自己。
智慧的父母,應該多創造機會讓孩子去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并支持孩子去感悟,通過勞動感受到快樂。孩子隻有先學會照顧自己,才能懂得并照顧别人,才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責任感,過上獨立且幸福的生活,也就擁有了更和諧健康的家庭關系,去培養他快樂的下一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