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豐富地形庫中的其中之一,湖泊不僅對我國的生态環境起到了關鍵作用,圍繞着湖泊開發的一系列工程以及旅遊産業,也成了我國不可或缺的經濟來源之一。
我國有着諸多名聲響亮的湖泊,比如洞庭湖、鄱陽湖、西湖、千島湖、青海湖等,幾乎都是享譽全國。
其中,千島湖作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戰略水源地,不僅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更是充當着集防汛、航運、漁業為一體的大型水庫作用,所以一直以來,國家都十分重視千島湖的水質及周邊環境問題。
而千島湖,這“天下第一秀水”本身,其實也有着屬于自己的“淨水密碼”。
千島湖千島湖位于浙江省的西部,湖區面積573平方公裡,蓄水總量高達216億立方米。1959年的時候,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座水電站“新安江水電站”就落戶于此,而千島湖在1960年建成後就有了鲢魚和鳙魚。
截至目前,千島湖内有記載的魚類一共有114種,是我國首屈一指的“淡水魚庫”,其中以鲢魚和鳙魚的數量最多,近幾年來産量甚至高達650萬斤。
既有水電站,又有豐富的高産量魚類,這些都為當地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難怪千島湖會被稱作“聚寶盆”。
不過時光倒流二十年,那時的千島湖可沒有現在這麼風光。九八年的時候,千島湖中集中爆發了一場“藍藻危機”,整個湖面上都飄着一片綠色的膜,就像是人臉上貼着的白色面膜一樣。
隻是這“面膜”不僅顔色難看,還會散發難聞的氣味,那味道就像什麼呢?就像夏天在不開排氣扇的密閉公共廁所裡把走了一整天路,捂在運動鞋裡的臭襪子放到鼻子前聞,大概就是那種味道再翻個好幾倍吧。
藍藻的爆發成為了當地居民的一塊心病,甚至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生活,天天都這麼臭氣熏天,仿佛在垃圾場裡安了家似的,誰受得了啊?
水質的惡化也使得千島湖漁業産量大幅度下跌,往年能産300多萬斤的千島湖在1998-1999年間年産量不到70萬斤,簡直是斷崖式暴跌。
後來經過相關部門的調查,才搞清楚藍藻爆發的原因。為了更高的經濟效應,當地的很多漁民都開始養殖鲇魚、鳜魚這一類經濟價值高的魚類。
然而漁民在喂食這些以藻類和浮遊動物為食的魚類時,沒有控制其數量。因為投放了大量的飼料,千島湖中的氨氮含量不斷攀升,水體富營養化也越發嚴重,這才導緻了藍藻爆發。
那麼最後千島湖又是如何解決這一切的呢?
“淨水密碼”與“魚王”通過借鑒其他地方的經驗,最後處理千島湖生态問題的重任還是落到了兩種“家魚”——鲢魚和鳙魚的身上,它們都是我國的本土魚類。
在長達三年的生态放養試驗後,鲢魚和鳙魚不負衆望,讓千島湖的含氮和含磷總量都有明顯降低,尤其是鲢魚,它的體重每增加一公斤,就能消滅40公斤的藍藻,被稱為“藍藻殺手”。
2019年,千島湖附近的淳安縣向全國提供的鲢鳙數量超過了4000噸,足以見得在幾十年間它們繁衍到了怎樣一個規模。
而随着千島湖的水質轉好,越來越多的魚類“入駐”其中,在多年的繁衍生息中,甚至出現了“魚王”這樣的存在。
那麼目前千島湖中最大的魚,到底有多大呢?時間回溯到2015年,當時正是十月的捕撈季,捕撈隊的成員們一如往常地來到特定的漁場和水域工作,在最後收網的階段,十多萬斤的鲢鳙在網内上下撲騰着,其中有的甚至竄到了兩三米高的空中。
捕撈隊對于這樣的場面已經見怪不怪了,鲢鳙撲騰得越歡,說明它們越有活力,肉質也就越鮮美。而随着收網工作的進行,一條巨大的青魚進入了衆人的視線,它全身呈青灰色,在鲢鳙之間顯得非常顯眼,當然更顯眼的應該是它的長度,幾乎要趕上當年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
後來根據實際測量,事實也确實如此,這條青魚長達175公分,重180斤,非常罕見。當時的新聞上說其鱗片有拳頭大,這就有點誇張了,不過其頭部确實比成年男性的手還要大上一圈。
不少擁有豐富捕魚技術的老人也表示,這樣的大魚屬實罕見。這條青魚也成為了有明确記載的“千島湖魚王”,不過沒多久這“魚王”就死了。
其實除了青魚,現在湖裡的鲢鳙放養60多年的也能達到100斤左右的重量,可以稱為“魚王”了,但是這樣的鲢鳙并不是市場消費者的首選,所以這也注定了千島湖的鲢鳙大多沒有長到這麼大。
結語千島湖的鲢鳙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繼“淨水密碼”後,它們又成為了當地的“财富密碼”。相信在未來,兼顧了經濟與環境的千島湖,還會出現更好的經濟效益。
千島湖“魚王”:1960年投放的鲢鳙,現在有多大?
60多年過去了,千島湖投放的鲢鳙多大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