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四十二 | 負荊請罪,廉頗與蔺相如的故事
上一講說到了完璧歸趙的故事,這件事情也體現了蔺相如的勇氣與智慧。接着,繼續說一說蔺相如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蔺相如力保趙王的故事。
公元前二七九年。
有一天,秦昭襄王派遣使者邀請趙惠文王去河外(河内,指的是黃河以南)的渑池縣(今河南渑池縣)進行會面,商讨結盟的事情。
趙王知道秦王必定有所陰謀,所以不敢前往。蔺相如和廉頗則認為,趙王應該前去。因為如果趙王不前往,則相當于表現出趙國的怯弱。
趙王沒辦法,隻得前往。同時,由蔺相如陪同出訪。廉頗将他們送到了邊境,他對趙王說:“如果大王三十天内還沒有回來,國内就擁立太子即位,以此來避免秦國以趙王為人質,威脅趙國。”
趙王也同意了。
【評】
前有楚王入秦被捕,今有趙王入秦前的訣别。
可以看到,秦國基本上是把所有的諸侯國都玩弄在股掌之間的。而諸侯國,除了聯合起來抵禦,沒有别的辦法。隻可惜,周天子沒能力在做這個主導者,而蛋糕的分配不均,又導緻了各個諸侯國之間無法真正聯合起來,這才給了秦國許多操作的空間。
在渑池縣會面之後,秦王舉辦宴會與趙王一同喝酒。飲酒途中,秦王要求趙王彈瑟(瑟,為古代的一種樂器,有二十五弦),趙王不敢拒絕,隻好彈了一曲。蔺相如在趙王彈奏過後,也邀請秦王敲擊缶(一種形狀像花瓶的樂器)。
秦王哪裡肯?你一個小小的随從,敢要求我做事?于是拒絕了蔺相如要求。
蔺相如大怒,說:“五步之内,我脖子的血,将會濺到大王身上”。蔺相如的意思,就是說,五步之内,我就能夠取你性命。秦王的左右随從拔刀準備殺了蔺相如。蔺相如張目怒視,左右随從突然間都不敢動了。
秦王沒有辦法,隻能夠聽從蔺相如的,擊缶一曲。
【評】
蔺相如為了挽回趙國的面子,做出了極其危險的舉動。要知道,對方可是财狼之國。如果稍有不慎,則會導緻蔺相如死,趙王被俘。
宴會過後,秦王始終不能夠對趙國施加什麼要求,趙國的軍隊也在邊境戒備。
随後,趙王也平安地回到趙國。而蔺相如回國之後,也被奉為上卿,位于廉頗之上。
【評】
即挽回了面子,又震懾了秦國,同時也保證了趙王的安全。可以說,蔺相如這危險的舉動,也帶來了很高的收益。
無論是完璧歸趙,還是這一次的宴會,蔺相如都仿佛是一個有着高超技藝的走鋼絲藝人。看蔺相如的故事,會覺得很驚險,但同時又很佩服這樣的一個人。
第二個故事,是負荊請罪的故事。
從秦國回來後,蔺相如升了官,官職比廉頗還高。廉頗心裡就很不舒服了,說道:“我是趙國的将領,有攻城打仗的功勞。而蔺相如原本隻是一個貧賤的老百姓,隻是會學口舌之術,卻職位高過我。我真是覺得羞辱,不甘心處于他之下。”
于是,廉頗立下了宣言說:“如果我見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後,不肯與廉頗見面。每次上朝都稱病,不想與他争職位的高低。如果在路上望見廉頗,也會趕緊繞道。
随從都覺得很恥辱,堂堂一個上卿,居然要落到如此的地步。蔺相如則解釋說:“你們認為,廉頗比得上秦王嗎?”
随從說:“不如。”
接着,蔺相如又說:“以秦王的威望,我敢當堂怒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雖然是不害怕秦王,但是唯獨害怕廉頗将軍一人。因為有了我與廉頗将軍在,霸道的秦國才不敢強加兵于趙國。如果我與廉頗兩人發生争執,那麼雙方必定會有所損害。我是先以國家利益為中,然後才來考慮私人恩怨。”
【評】
蔺相如認為,趙國之所以不會被秦國入侵,主要是有他與廉頗二人坐鎮。如果兩個人發生争執,權鬥,那麼必定有一方會遭緻傷害,那麼對秦國的震懾,就會大大降低。而秦國,也會趁着雙方的間隙,進而進攻趙國。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蔺相如願意忍辱,不與廉頗争口舌之快,進而顧全大局,保衛趙國。
廉頗知道後,非常愧疚。于是光着上身,背上荊條,到蔺相如府門上請罪。兩人也因此,成為了生死之交。
【評】
廉頗是武将,武将的特點就是直率。他敢于說出自己内心不滿,但是在理解了蔺相如的用心之後,也敢于請罪。
而“負荊請罪”這個成語,也經常用于表示一個人,知錯能改的決心與行為。
這是曆史上非常出名的故事。體現了蔺相如為國為民的胸懷,同時也體現了廉頗有過則改的勇氣。
在朝堂之上,武将與文官之間的紛争,一直都沒有停過。作為君主的趙惠文王,本來應該是作為此次矛盾的調解人,來平衡文武之間的勢力。而趙惠文王沒有覺察到這一點,是很危險的。
如果不是蔺相如的大度,那麼文官武官必将會暗中進行權力鬥争,危害是極大的。以蔺相如的才能,要想設計陷害廉頗,并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這樣做,則會導緻趙國失去一根支柱,覆巢之下無完卵。
蔺相如确實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
點擊關注【稽聖】
訂閱《資治通鑒》以及傳統文化的講解。
了解《資治通鑒》的故事,學習古代帝王的治國理政思路,學習為人處世原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