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大家小聚,小酒一杯樂悠悠。
或許很多退休老人,期待美好的相聚。但現實卻有點辣眼睛。不是辣椒汁掉進眼睛裡了,而是心酸到流淚。
不能說,所有的聚會,都是傷心的,但是我勸你,最好别去參加同學聚會、同事聚會。
原因很現實,就像咳嗽一樣,藏不住。
01
電視劇《張衛國的夏天》裡有這樣的畫面。
張衛國騎車去參加師兄弟的飯局,在門口被保安攔住了,到了包廂,發現自己是一個多餘的人。而混得有頭有臉的林宏年,還未入座,就被人包圍了,大家搶着讓座。
飯局結束時,大家搶着買單,但隻是拿出手機,做做樣子。老實的張衛國走向了收銀台。
劇情,不能太當真,但是反應了同學聚會的很多方面,畢竟是來源生活的。
如果你到了退休的年紀,再回頭看曾經參與過的同學聚會,就能做出總結了。小學同學、高中大學同學,甚至遇到了幼兒園同學聚會。
認真想一想,同學聚會,你就知道聚會的類型和目的,大概就是這幾種。
首先,單純是要聚一聚,想要看一看老同學的樣子。一些很要好的同學,多年不見,還真的很想念。對方在幹嘛,結婚了嗎?孩子多大了,混得如何?
如果是你暗戀的人,知道對方活得不錯,你就會寬心了。還有幫助過你學習的同學,說句感激的話,也算是做人的良心。
然後,為了某種利益相聚。有同學在創業,他要增加人氣,于是就請同學幫忙。或者借助聚會,認識同學的家人,尋找潛在的顧客。
我的一位同學,做酒生意的。請大家喝了自己的酒,也順利打通了好幾個銷售的環節。
當然,我們不能排除“趨炎附勢”的情況。畢竟,底層人巴結高層的人,本質上是期待獲得利益,不是吹捧幾句那麼簡單。
最後,就是炫耀、找舊情之類的聚會。有人在吹捧自己的事業,碾壓那些很窮的同學。有人大膽地表白異性同學,把自己或者對方的家庭,弄得烏煙瘴氣。
心機很重的同學,會抓住混亂的飯局,找到可以利用的人。當然,他或許一直在觀察,看透不說透。
把同學聚會的情況分析透了,你就知道何去何從了。能夠談得來的同學,可以單獨小聚,而不是大張旗鼓、熱熱鬧鬧地聚會。
退休了,按理說大家都是平起平坐了,不存在“級别”了。但是錢财的數量不一樣,兒女的出息不一樣,仍舊把“中年人聚會的那一套”,搬過來了。
人是有慣性思維的。老人不能為自己謀利,就幫兒女彙聚一點人脈資源,或者晚輩身上,尋找到某些有價值的東西,也是可能的。
相見不如懷念。我們應該把美好的一面,放在校園裡,而不是社會上。
03
再看同事聚會,上司和下屬的區别,不言而喻。如果你是下屬,端水、倒茶、催菜,迎客送客,都是你的事。
如果你是上司,在職的時候,很有面子。就是你發個朋友圈,也會有很多人點贊。
臨近退休的時候,就有了人走茶涼的樣子了。新來的上司身邊,圍着很多人,而你的辦公室門口,冷冷清清。
當你退休之後,老同事對你“客客氣氣”的樣子,就顯得很虛僞了。你要是當一回事,最戳心的是自己。
和我同一個辦公室的劉主任,去年冬天退休。
辦公室的人,辦了一個歡送會。大家對劉主任說:“有空常來單位坐一坐,喝杯茶。”
也有人說:“退休了,家有喜事,吱一聲。”
上個月,老劉的妻子過六十歲生日,興高采烈地告訴了一大群同事。他還預留了三個桌子。
當他看到三個空空蕩蕩的桌子時,苦笑了一聲,然後就明白了“現實和理想的差距”。
同事關系,多半存在這樣的現實——因為要養家糊口,不得不走進職場;為了升職加薪,不得不低頭苦幹,對人微笑。
從自己的角度來說,很多人是“拒絕社交”的;對單位是很不滿意的;對一部分上司是很反感的。
退休了,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業緣關系”。如果有一些同事和你交往,在我的家鄉,叫做“打私人交道”,不能和工作混淆。
能夠從工作關系變成朋友關系的人,會有,但是不會很多。對于不喜歡社交的人來說,一個也沒有。
03
曾經,同學在一起,談什麼山脈,後來,大家都談人脈。
曾經,同事在一起,讨論如何完成任務,後來,我們都識時務。
古人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退休後要走的路,是自由之路,今非昔比。
聚會時,你會發現,人與人的格局不同,那些低處的人,一開口就是無聊的段子,讓你很反胃;一些曾經很受尊重,後來被冷落的人,落差感很強烈,面子上挂不住。
值得一提的是,各種聚會,都不是免費的。如果你到處聚會,花的錢不少,也是損失。你通過聚會,聯系到了很多的人,他們都會請你參與紅白喜宴,這樣的話,禮金的問題,也會困住你。
走很遠的路、坐很久的車去聚會,兒女會擔憂你。畢竟,你也是一位老人了,不是小夥子。
150定律告訴我們,認識的人再多,能夠熟悉的人,也就是一百五十個左右。事實上,人老了,很多事情記不住,因此熟悉的人,越少越好。
你在乎的人,不在乎你;在乎你的人,你不在乎。這是為難自己啊。
山一程,水一程,管好自己的後半程。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