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是什麼做成的?“故國”含義知多少吳世英,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故國是什麼做成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故國”含義知多少
吳世英
“故國”是古詩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但在鑒賞詩歌時,許多同學卻對它存有誤解,隻要它一出現,就條件反射一般,以為詩人亡國,破家,堅貞不屈做了遺民,于是答題時常使用“憂國憂民、感時傷懷、慷慨悲歌”等詞語,隻差将眼淚鼻涕抹在試卷上,以表示自己的感動。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可能與李煜的《虞美人》有關。這首詞影響太大了,“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名句,深深地印在國人腦海裡,以至于“故國”一出現,馬上就想到李煜國破家亡的慘劇。其實,“故國”遠遠不止“滅亡的祖國”一個含義,它還可以指——
1.古老的國家。這個含義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世臣”,指“累世修德之舊臣”;“喬木”,指高大的樹木,後來也成了“故國”的代稱。
2.祖國。南朝梁代丘遲《與陳伯之書》:“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疇昔。”陳伯之在梁時任江州刺史,後叛降北魏。天監四年,臨川王蕭宏統軍北伐,陳伯之領兵相抗。蕭宏命下屬丘遲作書,陳伯之得書,即率衆來歸,可見這封書信感染力之大,也可見“故國”在古人心目中分量之重。
3.故都。劉禹錫《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這兩處“故國”均指六朝古都金陵。“國”有“京城、都城”義,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範仲淹《嶽陽樓記》:“去國懷鄉,憂讒畏譏。”這兩處“國”都指國都,學生很容易誤解為“國家”。
4.故鄉。張祜《宮詞》:“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意為“故鄉遠在三千裡之外,自己幽閉于深宮達二十年之久”。蘇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将新火試新茶。”意為“不要對着老友思念故鄉,那樣隻會讓人更加憂傷,還是趁着年華,新火新茶,樽酒吟詩,以驅遣懷鄉愁思吧”。為什麼“故國”會有“故鄉”之義呢?因為古代“國”還有“周代諸侯國及漢以後侯王封地”的意思,古人作詩文為求典雅,有時會用先秦兩漢時的“國”來代指故鄉,這也是今天的學生不易想到的。賈島《旅遊》:“舊國别多日,古人無少年。”這裡的“舊國”同樣是“故鄉”的意思,因為“故”“舊”有時意義相同,可以換用。另外,古詩詞中也常用“故山”“故園”來代指故鄉。
5.故地。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此處“故國”指“故地,舊地”,即三國時赤壁之戰的古戰場。“故國神遊”是說自己來到赤壁之戰的舊地,神遊于往古史事之中。當然還有另一種解讀,是把省去的主語理解為周瑜,那麼全句的意思就是“如果周瑜神遊故地,多情的他一定會笑我華發早生”,言外包含了周瑜會嘲笑我發已花白而功業未成的意思。
總之,在古詩詞鑒賞中,我們不能滿足于一知半解,尤其是對一些關鍵詞,應有全面的把握。如果隻是憑感覺,而不顧及具體的語境,那麼答案就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裡”了。
源自《語文報·高中版》第1012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