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産品經理原則

産品經理原則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7-28 21:09:29

編輯導語:産品思維對于産品經理來說十分重要,能夠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本文作者分享了有關産品經理思維要素的相關内容,從思維誤區、思維方式建議、理性思維探讨展開分析,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産品經理原則(産品經理思維要素)1

一、概述

1. 背景

先簡單說說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作為很久(其實也就兩三個月)沒有在産品前線工作的産品人,前幾天參加了幾場内部的産品内審會,發現少部分新入行或者入行時間3年以内的産品身上,有着不少的思維誤區。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基于2B餐飲茶飲行業進行撰寫,不一定适用于其他行業及其他類型産品。

2. 思維誤區

對于産品經理必備的那些基礎技能,包括理解能力、邏輯分析能力、抽象思維、宏觀思維、自驅力、同理心、洞察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執行力、抗壓能力、學習能力等,這些網上寫爛了的,就不去花太多的文字進行詳細的描述了。

就從以上列出來的幾點,大部分靠的其實還是天賦及閱曆。

天賦這種事沒辦法解釋,有天賦的3天入門三年大成,沒天賦的,3個月入門,13年都不一定能大成。

再說閱曆,其實就是不斷的實踐、學習、提升,見得多了,做的多了,看的廣了,研究的深了,自然就從入門到初級到中級到高級到大牛了。

初級産品還算好一點,知道自己能力淺,說話小心翼翼,但是有些産品經理到了中級階段,就開始飄了,開口閉口就是我認為XXXX,我覺得XXXX,你們不要XXXX。

甚至有些産品做到高級層次,依然會有這種很奇怪的“我認為”思維。

我記得有句話說,不要用你以為的去揣測真實用戶的需求,那樣你隻會距離他們越來越遠。

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我很想說,這叫半瓶子晃蕩。

大部分人都會經曆這樣一個自我膨脹的階段,我也不例外,隻是我能夠迅速調整心态。

為什麼會這樣呢?做了幾年産品了,做的多了,見的多了,自以為能力已經非常強了,同理心已經融會貫通,洞察力已經深嵌思維了,拿着以往的經曆及片面的知識去肆意下結論了。

可怕的是,很多産品經理長期如此還不自知。

3. 心态變化

現在呢,很多公司,不論大小,都開始提拔年輕人擔任管理或者帶領小團隊,或許這些人在小團隊裡确實是優秀的,但對于整個産品市場來說,其實還是偏嫩一點。

提拔你,不是因為你特别強,而是你目前的能力可能比其他産品高那麼一點,也是認可你的潛力,培養你多方面的能力,你要做的是謙虛謹慎前行,但是有些人開始膨脹了,自認為能夠承擔這樣的角色是因為自己實力特别強。

是個産品總想把高級挂在頭銜上,回頭拿那些分析工具用在自己身上試試,是高級不?

一般來說,心态的變化會産生兩條很大的分裂方向,第一個是很快受到打擊,發現自己隻是矮子裡拔高的那一個,往遠處看,高個子一大堆,然後盡快調整自己提升自己(也可能自暴自棄了),第二個則是越發膨脹,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渣渣,然後認為薪酬和實力不匹配,開始有了亂七八糟的心思,後續就不用細說了,明白的都明白。

我自己呢,也一樣經曆過這個階段,幸好打臉來的快,醒悟的早。

我又想起了一句話這麼說的:越學越覺得自己淺薄,越學越覺得自己啥都不會。

我現在就是這種狀态,說誇張一點就是如履薄冰了。

4. 業務邏輯主線

我以前做電商、現在做餐飲,但不論做什麼,很多業務邏輯是相通,就是所謂的殊途同歸,同樣的,随着國内各種行業開始數字化、物聯網化,業務邏輯線也越來越長。

你敢保證你整條業務鍊都懂嗎?我以餐飲舉例,簡單列一下吧:

1)基礎交易閉環

門店管理、商品管理、櫥窗管理、菜單管理(貨架)、定位判斷、業務類型(自提、堂食、外賣)、訂單管理(正逆向)、POS對接、支付/退款方式(微信、支付寶等)、硬件對接(自助點餐、自提櫃、小票機等)等;

2)會員管理

注冊來源、注冊方式、基礎信息、社會屬性、會員标簽、會員畫像,與訂單、消費信息(客單、頻率等)關聯,會員資産(積分、儲值、其他資産)、會員類型(普通、付費)、會員等級、會員權益等;

3)基礎營銷

卡券能力(優惠券、儲值卡、禮品卡、會員卡、體驗卡等),會員生命周期個階段營銷方式,基于券的營銷,基于活動的營銷,精準營銷(基于用戶标簽及畫像分析)等;

4)基礎财務

訂單/賬單對賬、門店分賬對賬、積分對賬、儲值卡對賬、優惠券對賬、分類賬、明細賬、依據對賬結果輸出的會計分錄,電子發票管理;這裡還存在兩個很有意思的場景,一個是多個品牌積分互通的财務轉換處理,一個是财務側視同銷售的活動營銷;

5)供應鍊管理

供應商管理、分公司管理、門店管理(直營和加盟的區分)、采購管理(成品、半成品、物料BOM、門店及分公司計劃采購)、倉儲庫存管理(門店/分公司上報、入庫、出庫、盤庫)、物流管理(供應商對總部、供應商對分公司/門店、總部對分公司/門店、分公司對門店)、銷售管理(總部對分公司、總部對門店、分公司對門店等、門店對用戶)、成本管理(商品成本、人工成本、水電房租成本、物流成本等)、财務管理(營收占比、利潤率、坪效分析、采購計劃金額、階段預算等)等;

6)對接管理

各種三方平台對接(美團、餓了麼等),各種配送及物流對接(達達、順豐、美團、餓了麼、快遞100等),各種支付對接(微信、支付寶、銀聯、聚合支付、銀行數字貨币),地圖對接(高德、百度、騰訊等)等;

7)數據管理

需要區分數據統一及基礎數據分析,數據統一包括數據的獲取(包括自有系統及三方平台)、源數據存儲(方便溯源)、數據清洗、數據标準化、數據存儲,數據歸類;基礎數據分析包括會員分析、訂單分析、商品分析、儲值分析、營銷分析、ROI分析、門店分析、各類業務環比同比分析、C端用戶體驗分析、B端使用分析、服務器算力分析、客單價分析等。

8)總結

先列這麼多吧,已經很多了。

一般來說,想搞一個行業TOP的SaaS系統,以上的産品能力至少要具備80%吧。

而且相互之間的關聯性極多,各種業務功能有着串聯、并聯以及交叉的複雜關系,當系統複雜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牽一發而動全身。

所以,活到老學到老是必須的。

再看上面一開始提出的産品經理基礎能力,如果想做好上面簡單的SaaS系統,你要具備什麼能力?好像都要有吧,而且還要紮實。

除了以上所列舉的内容之外,其他行業産品怎麼做?如何做到一法通萬法通?産品經理又區分很多類型,我所列的還是基礎行業,再往深了說,還有數據産品、AI産品、策略産品、物聯網産品、工業産品等等,你還玩得轉嗎?

所以,面對行業内卷越來越嚴重,基于産品經理基礎能力,我整理了幾條思維相關的建議。

二、思維方式建議

1. 歸類歸屬及分層

1)歸類及分層

歸類,顧名思義,把同類型的東西規整到一起。再深一點,還有必要的歸屬關系。

業務帶來需求,那麼業務如何歸類?

業務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詞,在産品側,業務幾乎就是全部前端能力或體驗的代名詞了,比如外賣業務、自提業務等。

于是,很多甲方公司會設定一個業務部門,拆分很多業務組,比如采購業務組、營銷業務組、銷售業務組、外賣業務組、堂食業務組、會員業務組、支付業務組、卡券業務組等等。

同時呢,小一點的但關聯度高的業務也可能會合并到一個組裡,比如把卡券和營銷做合并,甚至把會員、卡券、營銷做合并,把外賣、堂食做合并等等。

所以,業務分類其實也很明朗了,盡可能的不做交叉歸類,基于業務類型進行歸類,比如:

點餐業務、支付業務、會員營銷業務、儲值業務(也有把儲值歸類到會員裡的)、數據業務、财務等。

當各業務歸類,且互相關聯形成閉環的時候,其需求歸類也就好做了。

基于業務歸類對需求進行歸類整理。

我遇到過很多需求清單寫的很亂的産品經理,第一條是會員的,第二條是點餐的,第三條是卡券的,第四條又是會員的,這樣來回交叉,經常會出現需求重複、需求相似的情況。

基于業務類型進行需求歸類時,能夠有效的杜絕需求重複或類同的情況,也能夠協助判斷需求的合理性、緊急程度等,有助于去僞存真,預設優先級,并可以基于歸類,對需求進行有效合并。

比如甲方業務側提了兩個需求,分别是會員積分獲取支持多方式多來源、積分增加手動發放功能(舉例内容,忽略是否為僞需求),那麼這兩個需求是否可以合并,相信任何一個産品經理都可以進行判斷了。

随後便是功能歸類,以會員為例,會員是一個大模塊,其子模塊包含了基礎信息、标簽信息、畫像、會員資産等,每一個子模塊下又會有下級模塊,比如會員資産下有積分、集點、卡、券等資産數據。

其歸類在會員屬性下,同時又有了分層關系,從主模塊會員到子模塊到具體功能,其實已經分了三層,從以上文字所述,各層直接泾渭分明,已經很清爽了,但是當你仔細思考時,你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也是很多産品經理在做而不自知的事:

有歸類,但不準确。

舉個例子吧。

從管理後台,查看會員基本信息,在詳情頁,一般會這麼設計:

産品經理原則(産品經理思維要素)2

一看沒啥問題吧,簡要明确了會員的主要信息。

再往深了看,你給開發的時候,表也這麼寫的,如果會員信息多了呢?

會員基礎信息、會員資産信息、會員類型、會員權益。

看文字,有歸類,看字段,歸類去哪裡了?

可以想一想,後續做數據分析使用你數據的時候,你沒有歸類,是否會造成數據處理複雜度增加呢。

同時,我們也知道,前端展示的數據是服務端提供的。

那麼在産品設計時,你直接對信息進行歸類的話:

産品經理原則(産品經理思維要素)3

細節問題,有助于你結構化業務類型及需求,有助于開發能夠迅速理解需求及各層次關聯關系,有助于标簽匹配,有助于後續的數據分析。

換一個角度,仍以會員為例,某一個會員從注冊時間、注冊方式開始,到類型、等級、資産、權益、會員旅程等,經常在變化,如果能夠提前做好約束,拆分主表及子表,那麼數據更新時,動作小,對服務端資源的消耗是否會降低呢?

也有産品認為,太細了,這些歸類開發人員會做的,但是你保證你遇到的都是優秀的開發嗎?

出了問題,往前翻,是你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

有些産品又會說了,我隻提功能,提規範,太細的話精力不夠,時間不夠。

來吧,是個産品經理都應該為你設計的功能業務邏輯負責,你的邏輯不夠細,導緻資源浪費,降低産品效率,增加了服務成本,影響用戶體驗算不算你的?

這還隻是需求歸類及分層,再往下又是功能歸類了。

還以會員舉例。

查詢一個會員信息,需要幾步?

第一步登錄後台;

第二步進入會員模塊,一般默認進入的是列表頁;

第三步搜索會員ID或手機号或昵稱等均可,查出會員;

現在會員找到了,用了四步,标準流程嘛。再細一點,查詢會員某一次儲值贈送的券數據。

這個時候,你就要看會員詳情頁能不能看到詳細的儲值信息了。

第五步,會員詳情頁,點擊儲值記錄,進入儲值記錄頁面;

第六步,儲值記錄頁面,查找需要的儲值信息。

一般來說,很多産品經理做到這裡就結束了,想查贈送的券,需要對比時間,再去會員資産券包中查詢。

換一個思維呢,在這一條記錄加一個按鈕,查看詳情,展示本次充值的金額、充值方式、贈金、積分、送券等信息。

好了,看到了信息了,那麼記錄裡有就真的有了嗎?在券後面要不要加個按鈕跳轉到券包啊?積分後面要不要加個按鈕跳轉的積分記錄啊?贈金後面要不要加個按鈕跳轉到贈金記錄啊?金額後面要不要加個按鈕跳轉到金額變化記錄啊?是不是還要查一下儲值贈禮的活動信息和記錄是否一緻啊?

回到正題,功能歸類這樣做可以嗎?各個子功能交叉,資産又跟儲值交叉,儲值又跟營銷交叉。

來,再換個思維,這些是展示在Web端的數據,數據從數據庫拉取的,數據庫是表結構。

表結構你是做好歸類和分層的。

再想一想,這些功能交叉了嗎?沒有,隻是增加了跳轉而已。

這裡涉及到場景化問題了,具體怎麼做,要看這個功能是使用普遍性高不高,誰在用這個功能,業務人員還是運營?

這個例子不好舉,但從業務到需求到功能導數據的歸類及分層,其實在産品設計階段就做好了,在設計階段就需要搞清楚,功能如何做歸類,都适用于哪些人,多角色之間的功能兼容度做到什麼程度更合适,當産品功能越做越多,你一眼看過去感覺有些亂,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底層的邏輯是順暢的,産品就是優秀的。

而頁面的設計取決用使用者的訴求。

你設計的産品頁面結構需求基于使用該産品的人員結構進行規劃,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最初,業務人員提的需求,你進行了歸類及設計,最終開發完了,業務好用、運營好用、開發一目了然、數據歸類清晰層次分明,主表子表結構,又能夠有效的減少一張無限長的大表所帶來的冗雜繁複。

後續做優化、删減、擴展,是不是更好做了?

2)歸屬

再說開頭的歸屬關系。

沿用前面的例子,需求是會員積分獲取多方式多來源、積分增加手動發放功能,作為産品經理,很輕松就能列出很多獲取積分的方式,我們單拿手動增加積分的功能來說吧。

我曾經遇到過一種情況,因為特殊原因,需要給某一位或者某幾位會員增加積分的,當時負責的産品直接以下方結構增加。

第一種:

産品經理原則(産品經理思維要素)4

第二種:

在會員詳情頁積分數額後面,放了一個加号的icon,點擊彈窗:

産品經理原則(産品經理思維要素)5

從單一場景來說,似乎這麼做沒有問題。

換一個場景看看,積分清算、積分溯源、積分成本扣減時,這些沒有歸屬的積分産生的金錢成本誰來承擔?

在做積分消耗時,我們會把積分産生的成本歸屬到對應的門店、分公司或總部,那麼上面這個做法,應該誰來承擔?或者從操作員身份來判斷?需要繞幾個圈圈?如果操作員的歸類和分層沒做好無法區分或區分的難度大呢?

這裡,缺了一個歸屬。

我提了個建議:加一個歸屬門店字段,預設枚舉包括現有的全部門店、總部、分公司,如果總部和分公司字段在其他功能體系中都沒有,且隻支持門店歸屬,還可以開一個虛拟門店或多個虛拟門店,将積分歸屬到對應的虛拟門店。設定該業務能力權限,門店人員隻能選擇自己權限匹配的門店或者預設的虛拟門店。

這樣一來,做積分清算時,可以直接把這部分積分歸類到對應的門店,由相應的門店來承擔。

但是還有個問題,如果這部分積分需要多方同時承擔呢?如總部、分公司、門店各自承擔一部分?大家應該都知道該怎麼設計了,無非是指定數額或按比例。

舉這個例子,也是為了表明,在産品功能設計階段,歸屬關系的重要性。

所以,産品經理,是個細緻活。

2. 追根究底

這個點需要與實際場景做關聯。

不論你做的産品面對的是C端用戶還是B端用戶,你的需求都會有很多來源,作為産品經理,需要做好3件事:

需求歸類在上一段已經做了描述,就不細說了。

優先級判定應該基于目前産品的階段及需求内容進行判斷,比如大家常說的緊急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不緊急等等。

重點說一下需求判斷,這一點,目前很多初中級産品可能會思考不足。

需求判斷最根本的目的是去剖析了解需求的核心目的,即透過需求看本質,找到最核心的根需求。判斷時,需代入相應的角色,如市場角色、使用者角色等。

找到需求的根本,可以實現2件事,第一去僞,第二定位。去僞自然是篩掉僞需求,定位是為了确定該需求的使用場景。

具體怎麼做呢?

結構化思考,該需求轉化成功能後,其作用是什麼?有無當前可替代的能力?有無類同的需求?

功能推演,将自己代入到實際使用者,梳理全部業務流程,包括正逆向,包括與周邊功能的關聯。

我們還以會員手動增加積分來舉例。

當提出這個需求後,第一步歸類到會員主業務、積分子業務模塊中。

第二步思考這個功能的作用,特殊場景下,為用戶增加積分,如某活動發放積分失敗補償、投訴及其他補償等,目的是為了保護用戶體驗,提升服務質量,同時,還需要考慮,這個功能一般誰來使用,可以是客服、運營、營銷、業務人員等。還需要考慮其他有可能産生該需求的場景。

第三步,找定位,尋根本,列關聯。積分補充能力,其涉及到了積分獲取方式,涉及到了積分發放歸屬,涉及到了積分獲取記錄,涉及到了積分來源溯源,涉及到了積分成本核算等。

如此,需求的追根究底算入門了。

3. 簡約而不簡單

設計時,頁面、功能、業務邏輯做的簡約,一目了然,不繁複。

簡約≠簡單,需要有深層次思考,考慮與周邊能力的關聯性、後續可持續的拓展性等。

再以會員舉例。

會員詳情頁很多的産品恨不得一股腦把所有信息都放進去,比如:

産品經理原則(産品經理思維要素)6

類似這些信息,在會員詳情頁一次性展示全了,且内容繁多。

一眼看去除了數據多一點,似乎沒什麼問題。

但,請靜下心想一想,誰,哪個角色需要看會員詳情信息,還要看到這麼多的數據?

業務、運營、營銷、客服?這些信息展示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需要的角色來查詢相關的信息的,那麼什麼角色會查呢?他必須一次性看到全部信息嗎?他是否能夠迅速從這麼多信息裡找出他所關心的信息呢?

那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每個角色需要的信息也不一樣?

再考慮一個權限功能,之前的例子裡提到了手動增加積分可以在會員詳情進行配置,那麼這個權限限制了哪些角色?

反反複複又回到了上面的建議,歸類和分層。

對功能和字段歸類,對内容進行分層。

基于分層做權限,基于歸類區分主表及子表,默認展示主要信息,其他的不重要的,放到更細的下一層詳情裡。

那麼,當指定角色進入到該頁面時,看到是隻是十來個主要字段信息,再細的或者擴散的信息,點擊對應的字段名稱或數據前往下一層查看即可。

如此,在設計上符合歸類、分層、歸屬的思維,體驗上又簡約大方,核心信息一目了然。

故,簡約而不簡單。

4. 邏輯體驗

我們回想一下剛入行時被前輩一直叮囑的話:2C産品重體驗,2B産品重邏輯。

随着時代的進步,行業的發展,這句話要改一下了。不論是2C還是2B,都是體驗與邏輯性共存。

所以,我們産品需要從多維度思考業務邏輯及用戶體驗,多維度指的是用戶維度,用戶包含涉及産品的全部用戶(使用者、管理者),包括2C\2B\2G等。同時,在做産品設計時,同步考慮功能在服務端的執行效率,盡可能減少甚至杜絕浪費資源的做法。

再舉個例子:

某品牌需要給門店安裝兩台雲打印機,分别是标簽打印機和小票打印機,這兩台打印機均需要通過後台綁定到系統門店上,才能有效的給茶飲咖啡訂單打印杯貼标簽及訂單小票。

但是,這兩台雲打印機屬于不同的品牌,一個支持掃碼綁定,一個不支持。那麼,你在做綁定功能時,是怎麼做的呢?看看這兩種設定吧:

産品經理原則(産品經理思維要素)7

第一個方案:

  1. 綁定打印機-選擇掃碼綁定-掃設備二維碼識别-識别成功-确認信息提交-綁定成功;
  2. 綁定打印機-選擇掃碼綁定-掃設備二維碼識别-識别失敗-返回頁面2-手動綁定-進入頁面3配置信息并提交-綁定成功;
  3. 綁定打印機-頁面2選擇手動綁定-進入頁面3配置信息并提交-綁定成功。

第二個方案:

  1. 綁定打印機-進入頁面2選擇打印機品牌-進入頁面3掃碼識别-确認信息并提交-綁定成功;
  2. 綁定打印機-進入頁面2選擇打印機品牌-填寫打印機信息并提交-綁定成功(支持掃碼的,在打印機ID行展示掃碼icon,不支持的不展示掃碼icon)。

從體驗和邏輯上來看,哪個方案更合理呢?

先說第一個方案,3層頁面關系,50%的幾率掃碼識别失敗,同時這失敗的50%需要調用服務端能力;再說第二個方案,2層頁面關系,基于預設打印機信息,判斷是否需要支持掃碼;

從體驗上來說,第一個方案頁面多,易掃碼失敗,用戶體驗差,第二個方案頁面少,掃碼失敗幾率低,用戶體驗好。

從邏輯上來說,第一個方案鍊路長度比第二個方案多一條,同時易錯率大于第二個方案。

忽略其他關聯性因素,純以上面這個功能來對比,個人建議方案二,體驗及邏輯的并存。

5. 關聯性反對思維

要做到避免蒙眼造需求,你以為的不一定是你以為的,你以為的,或許會降低産品效率且增加多重複雜問題,當你為某一個角色提供你所認為的輔助功能時,應考慮是否會對其他用戶甚至整個産品産生影響。

還可能會存在出了事故責任定位問題。

同樣,舉上面雲打印機的例子。

某産品害怕門店人員不會綁定雲打印機,打算在管理後台增加了遠程綁定功能,通過運營協助門店綁定打印機。

在面對這個主動需求時,我們提出了以下問題:

  1. 如果運營綁錯了門店怎麼辦?
  2. 第一個問題的延續,綁錯之後造成了業務失誤誰來承擔?
  3. 如果是門店提供的信息錯誤導緻運營綁定錯誤該誰來承擔?
  4. 如果所有門店知道能夠遠程綁定,都上報工單說自己不會,申請遠程綁定怎麼辦?
  5. 如果門店操作硬件設備失誤,導緻遠程綁定一直不成功或錯誤,影響了運營的其他工作内容,又影響了自己門店甚至其他門店的營業,該怎麼處理?

包含且不僅僅是以上問題。

所以,産品經理在“造”需求時,或者在分辨類似的需求時,多思考,多判斷,多推演,學會質疑,學會反對。

三、理性思維探讨
  1. 以小處着手、大處着眼,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需求背後的意圖,找到需求的根;
  2. 摸人性,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去剖析用戶心理,提升同理心,有效基于人性優化産品力;
  3. 明社會,閉門造車不可取,要了解社會現狀,緊跟實事,緊跟政策,别被大勢淘汰;
  4. 鑒行業,緊盯競品甚至周邊産品,行業從來不是以一刀切的方式區分的,很多行業之間存在互通關聯關系,學會借鑒競品、借鑒類同行業做法再創新;
  5. 把控細節、結構化思考、宏觀戰略組合拳模式打出去,定義産品核心戰略發展方向;
  6. 抽象思維能力=無數次具象後的推演能力,多學習、多實踐、多思考、多複盤、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夠在面對業務需求時,瞬間抽象出實現方法,即腦中有畫面,表達有條理。

本文由@ 白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