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重慶7月21日電7月17日,阿裡釘釘啟動2020釘釘春雷計劃“百縣萬企”行動。釘釘副總裁楊猛宣布,将拿出1億元補貼普惠100個區縣,為10000座鄉村振興提供數字基建。目前,包括重慶大足區等區縣已經率先與阿裡釘釘展開合作,成為數字化先鋒。
據了解,重慶大足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主軸上的重要節點,是國家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正基于釘釘平台,正加速推進數字政務、政銀企互動、數字扶貧、數字鄉村及區域産業數字化的建設,打造數字區縣。
目前,大足區17000名公職人員均通過釘釘在線,覆蓋區、鄉鎮/街道、村全部公職人員;近1000家區内企業通過政企通平台,進行供需對接、融資貸款,覆蓋區内全部規上企業,疫情以來該平台上超500家企業完成融資貸款,金額達數億元,加速複工後經濟恢複;區内6100多名扶貧幹部和幫扶人員通過大足扶貧平台進行脫貧攻堅,目前全區9053戶28390人貧困戶,已實現9037戶28343人脫貧。
疫期發放惠企貸款近10億元,數字政企營造區域經濟體
複工前夕,因疫情導緻物流運輸受阻,重慶鄧鼎計食品有限公司采購的原材料無法按時運輸到貨,眼看着複工在即,火燒眉毛的鄧鼎計嘗試着在政企通平台上發送了一則采購需求,沒想到很快得到了回應:大足區内幾家正愁銷路的原材料供應商,看到需求後立馬找了上來。
公司行政主管文連珍說,“事前并沒抱太大希望。我們的原材料,如花椒、大料等有嚴格的季節性和采購量要求,一般隻能采用指定的供貨商,臨時更換很難。但這次不僅快速解決了疫期供貨的問題,還因為供應商就在本地,距離近也不需要大量進貨,往後采購的運輸和倉儲成本都會省去不少。”
年初的疫情突然爆發,對大足區内企業來講,除要穩定複工和防疫防控兩手抓之外,還需要重點攻堅的是上下遊供應鍊、現金流等難題。“以前一次訂單至少要200噸、300噸,量小就沒人接,對小企業來講資金周轉壓力會比較大。現在是按需訂,隻要有需求随時随地可以拉過來。”區内另一家從事刀剪制造的橋豐五金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黎勇也認為。
橋豐五金總經理 黎勇
黎勇說,供需平台還提供了一種聯合采購的模式,以前如果采購20噸原材料,本地供應商覺得量小不會接受訂單,但現在可以5家、10家五金企業每家采購20噸,而且随需随到。“直接成本降低了10%,還有隐形的運輸成本大概5%。”
作為制造企業,橋豐五金複工後最大的經營壓力在現金流吃緊,“停工期間的工資、複工後的防疫采購等等,都需要資金,對剛複工的企業來講很困難。現金流如果跟不上,隻能複工後就停工。”同樣在政企通上發布融資需求後,當地的農村商業銀行和三峽銀行主動聯系他,聯合為公司提供1000萬的融資貸款,而且從發布需求到最終貸款到賬隻花了一周的時間,黎勇覺得“這次真的是解了燃眉之急。”
黎勇正在介紹政企通的供需平台、金融惠企兩大應用
大足區經信委運行科科長黃轶介紹,政企通是大足區在釘釘上搭建的政、銀、企三方服務協同平台,包括渝快辦、通知公告、政策發布、金融服務、企業課堂、企業供需、企業廣場、咨詢建議八大闆塊,從企業辦事到經營管理,從政策解讀到商機挖掘一應俱全,為大足的區域經濟體運轉提供了支撐平台。
他舉例,現在大足區有13家銀行,和近1000家企業在政企通平台上,包含全部規上企業。除企業發布需求外,平台上的銀行也會不定期發布惠企産品。統計顯示,從疫情爆發到6月30日,全區為700多家企業累計新增貸款10多億元,其中超過500家企業在政企通平台上,完全在平台上完成貸款對接、審核全程的企業超過40多家,金額超億元。
黃轶表示,大足區希望通過政企通平台,優先實現區内企業供需閉環和經營閉環,打造區域經濟體。
區、鎮、村三級架構在線,17000名公職人員數字辦公
“不僅僅是政企互動,大足區的政務辦公、學校、事業單位等全部實現在線化、數字化。”大大足區改革促進中心副主任曾建飛介紹。
據悉,目前釘釘已覆蓋大足區各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全區17000多名公職人員皆通過釘釘在線,實現了數字政務、數字校園等等,不僅提高了辦公效率,也有效提升事務落實的執行力。
釘釘已經成為大足區公職人員辦公的統一入口
“舉個例子,以往區管領導幹部外出請假審批,采取紙質件層層報送的方式,一般需要2天左右。現在使用釘釘在線原筆迹審批功能,平均隻需要5分鐘。而且17000多名公職人員在一個架構裡,大家不用加好友即可互相溝通,更方便,面對突發問題或者緊急部署時,可以遊刃有餘。”曾建飛說。
得益于這種全區公職人員皆在線的支撐,應對應急管理時可以快速開展工作。據悉,疫情發生時,大足區政府防控小組利用釘釘,半天時間完成小組的搭建、問題的反饋通道、工作的分工通知、防控視頻會議的召開以及公共醫療物資的調配等等,打好區内防疫工作的第一戰。
6100人用數字化精準扶貧,不僅要扶貧還要授技
今年3月,大足區以釘釘網絡直播教學、課程錄制等線上培訓方式,幫助305名有培訓意願的貧困勞動力開展了針對性的技能培訓;開通線上就業渠道,舉辦“大豐大足,留足就業”的網上招聘會,幫助了124名貧困人員篩選就業崗位。
實際上,扶貧一直是大足區的一項重點工作。為此,大足區在釘釘上開發“大足扶貧平台”, 該平台已覆蓋全區6100多名幫扶幹部和扶貧工作人員。通過該平台,新聞政策、醫療幫扶、教育幫扶、住房幫扶等等政策均可了解查閱,也可以查看到自己幫扶對象的聯系方式、緻貧原因、脫貧屬性等信息,聯系幫扶對象會會生成拜訪記錄,扶貧幹部還可以在線編輯工作台賬,做好幫扶記錄。
大足區扶貧開發科科長彭文良稱,過去幫扶幹部手寫填表會導緻信息錄入存在誤差,有時甚至連姓名都看不清楚。現在,用數字時代的思維方式和技術手段踐行精準扶貧,信息傳遞過程中不會發生誤差,效率和效果都大幅提高。
據悉,大足全區9053戶28390人貧困戶,目前已實現9037戶28343人脫貧,在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數字化将成為精準脫貧的助力。(以上圖片由阿裡釘釘提供)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宏 通訊員張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