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史思同
編輯 / 田晏林
在保險行業“去中介化”的呼聲中,近年來有上千家保險中介機構被注銷。但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有新玩家入場。日前,“寶馬也要賣保險”的消息一出,瞬間引起行業關注。其實此前,包括廣汽、一汽、吉利在内的多家傳統車企巨頭,早已相繼布局保險賽道。而且,特斯拉、小鵬、蔚來等新造車企業也紛紛成立了保險經紀公司。在比拼造車技術之外,車企的入局将會對車險市場有哪些影響?
在強監管和激烈的市場競争下,如今保險經紀的牌照是越來越難拿了。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已有上千家保險中介機構被注銷了許可證。
盡管行業加速洗牌,依然有新玩家期待入局。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企業名稱申報登記公告顯示,“寶馬(中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已被核準。雖然該業務能否正式開展還需等待銀保監會批準,但寶馬已算是在保險市場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其實在寶馬之前,新能源汽車企業蔚來和比亞迪相繼于今年1月、3月成立了自己的保險經紀公司。6月,理想汽車通過收購銀建保險經紀公司,也算是曲線入場,獲得了保險經紀牌照。
一位汽車行業人士告訴《财經天下》周刊,車企進軍保險行業并不是新鮮事。至少在十年前,已經有許多傳統車企開啟了保險服務的探索。
2011年6月,廣汽集團等十家公司投資設立了衆誠保險,注冊資本高達22億元,成為國内首家由汽車制造商牽頭成立的專業汽車保險公司。一年後,一汽集團成立了鑫安汽車保險。2015年4月,上汽集團也不甘落後,斥資2億元組建了全國性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上海汽車集團保險銷售有限公司。
車企涉足保險業務,勁頭十足,甚至有些企業不滿足扮演“中間商”的角色。2018年2月,吉利控股斥資5000萬元打造的在線保險平台易保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獲原保監會批複,三年後又拿下合衆财險33.33%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行業人士預計,2025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将達1543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15.7%;預計2030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将達12790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31.3%。面對萬億級的藍海市場,大概沒有哪家企業能掩飾住心動。
《财經天下》周刊注意到,近些年,相較于傳統車企,新能源車企對進軍保險中介領域熱情高漲。目前,“蔚小理”、比亞迪、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均介入保險中介業務。在比拼造車技術之外,車企們又掀起了一場車險渠道的新變革。
車企為何紮堆賣保險?車企之所以會盯上保險業務,主要是因為機動車和其背後的保險市場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我國機動車數量一直保持逐年穩步增長的趨勢。據公安部統計,2016年至2021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從2.9億輛增長到3.95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從1.95億輛增至3.02億輛。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增至4.06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為3.10億輛。
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随之而來的車險保費無疑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2021年,财險公司承保機動車輛保險保費收入分别為8188億元、8245億元、7773億元。單從交強險看,同期國内交強險承保機動車數量分别為2.78億輛、3.01億輛、3.23億輛,交強險保費收入分别達2187億元、2270億元、2374億元。
對于坐擁海量車主的車企來說,當然不能放過此等“近水樓台”的機會。在行業人士看來,保險經紀公司能同步為汽車集團提供服務并獲取利潤。
與此同時,車企也在為保險業務提供養分。以衆誠保險為例,該公司2021年财報顯示,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乘用車、廣汽菲克、廣汽三菱和廣汽埃安等整車生産廠商授權的4S店及經銷商等渠道,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渠道。通過與該類整車生産廠商的緊密合作關系,有利于其降低銷售成本、增強客戶黏度,并且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等。
據了解,新能源車險、智能網聯、共享出行等,都是衆誠保險探索的領域。即使是在近兩年疫情和車險綜合改革的雙重影響下,衆誠保險2021年還是實現了營收24.81億元、淨利潤5074.34萬元,分别同比增長15.90%、31.99%。
一汽集團旗下的鑫安保險也是一樣。依托母公司資源優勢,鑫安保險成立第三年便成功實現了盈利。2021年該公司實現營收7.34億元,淨利潤1.28億元,而其去年的前九大客戶均為一汽集團旗下子公司。
不過,一位熟悉保險的行業人士表示:“車企跨界布局保險業務,遠不止賺取保險收益這麼簡單。”事實上,對于許多車企來說,旗下保險經紀公司的營收及利潤隻是一小塊“蒼蠅肉”。
比如一汽集團,2021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為1094.04億美元(約合人民币7388億元),淨利潤為36億美元(約合人民币243億元),而旗下保險經紀公司鑫安保險的營收僅為總營收的千分之一,利潤也僅占總淨利的千分之五。
盡管目前保險業務為汽車公司貢獻的利潤還不厚,但車企們似乎更在意增加用戶粘性及忠實度,實現服務閉環。
業内普遍認為,汽車的售後服務市場的利潤率要遠高于汽車的生産和制造,布局保險業務不僅有利于車企培養新的業務模式和增長空間,還能進一步拓展汽車理賠維修、汽車金融等車後市場業務以及更多綜合服務。
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對媒體表示,車企涉足保險中介業務,一來可以完善業務協同,為車主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汽車延保服務,從而提高車主的用車體驗;二來可以通過車險形成汽車消費從銷售到後期保養維護的閉環,拓展利潤來源;三是車企若能借助信息優勢,降低自家品牌汽車的車險保費,能增強汽車競争力。
(圖源/視覺中國)
誰受影響最大?車企進軍保險業已然成為趨勢, 這也意味着,保險行業尤其是車險業務将面臨更多的變化。
對保險公司而言,業内人士認為,一方面,車企通過保險經紀公司可以參與到保險産品的設計環節當中,基于其用戶的特點,幫助保險公司打造更加貼合自己用戶需求的産品,推動保險行業優化車險的風險管理和客戶服務;另一方面,車企的入局也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保險公司的利潤空間,使得保險公司在風險數據積累以及保費制定方面遭遇挑戰。
相比保險公司自己開展車險業務,車企擁有汽車生産、銷售及修理等多個環節的數據,尤其是在智能車方面,對于用戶駕駛習慣等各方面的數據更加詳實,更加貼近市場和用戶,并能夠針對客戶需要推出定制化服務,這也使得其在保費價格、中介費用方面更有話語權。
據上述熟悉車企的行業人士透露,保險公司通常給傳統的保險經紀公司15%左右的返點,這在财險裡不算小數字,給車企的返點也隻高不低。這也給了車企向用戶讓利的空間。“車企的用戶量足夠大,這是它們的天然優勢,車企可以答應車主,隻要買它的車,保險肯定比别家便宜。”
“站在傳統保險公司角度,車險這種新興市場帶來的更多是蝴蝶效應。”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認為,從規模上來講,新能源車險的産品設計和服務、客戶和保費規模,産業鍊深度和廣度,目前都與傳統保險闆塊無法相提并論。
日前,中國人保副總裁兼人保财險總裁于澤表示,盡管目前有一些主機廠也建立了自己的保險經紀公司,但是數量少、規模小,人保财險對這些主機廠的保險經紀公司是共存共赢的合作态度。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認為,大量車企涉足車險中介業務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保險公司車險直銷渠道的空間。不過,車企中介渠道的競争優勢在于服務,保險公司直銷業務的優勢是保費折扣,二者的目标客戶群差異性較大。
“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汽車修理廠商。同時,由于大部分車企介入的隻是渠道業務,側重銷售服務環節,并不波及最終的承保服務,對保險公司影響總體有限。”李文中表示。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誰賣保險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家的産品物美價廉。一位車主告訴《财經天下》周刊:“如果東西差不多的話,自然是誰便宜找誰買。即便是提新車時4s店強制銷售,但後續覺得保費高的話,我也會‘貨比三家’,購買價格合适的。”
實際上,這也是車企能否做好保險中介公司的要求之一。“即便是有車企的客戶資源支撐,沒有好的産品和費用也一樣做不起來。”一位保險行業人士表示。
雖然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購買保險的渠道,但《财經天下》周刊在特斯拉銷售處了解到,現在訂車可以減免8000元,而這部分是“保險補貼”,按照限時活動,必須在店裡上保險。
友泰商服CEO趙大玮指出,相比傳統保險公司以及保險中介而言,車企入局保險業務,除了擁有前端直接觸達客戶的優勢以外,還同時具備後端更加全面的服務優勢,一頭一尾形成閉環。“比如說出事故後,車企直接給保證修好,同時還給客戶提供一個代步車,以免修車期間客戶無車可用。”
(圖源/視覺中國)
車險渠道的變革近年來,随着新能源車企發展勢頭迅猛,保險似乎已經成了車企的必争之地。甚至部分行業人士稱,造車新勢力未來或将成為跨界保險的主流玩家。
“傳統汽車很難做,寶馬也是在做了新能源汽車之後才去做保險,他們主要針對的應該也還是新能源市場。”一位保險行業人士告訴《财經天下》周刊,智能聯網汽車擁有豐富的車輛及車主數據,而傳統汽車的數據卻很難收集,所以前些年即便也有車企跨界做保險,但受制于規模、服務、渠道等,保險業務沒能做大做強。
陳佳認為,現在新能源車企通過垂直一體化進入車險市場,能夠保護自身數據知識産權,并深度打開産融這個交叉營銷市場。無論對于存量的紅海市場,還是增量的藍海市場,綜合化營銷與車險配套銷售都是“規定動作”。
興業證券數據顯示,自綜改落地以來,車險業務經曆了一個快速下滑、趨穩、回升的過程,2021年10月保費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後持續回暖,2022年1月同比增速提升至11.7%。作為财險業務的核心,2021年車險保費收入占财險業務的比例接近60%。
但經曆過綜改之後的車險市場,“去中介化”趨勢非常明顯。目前市場絕大多數份額仍在掌握在人保、平安、太保等傳統保險公司的手裡,車企此時入局,勝算有多少?
客觀講,由于政策限制,市場上能獲得一塊保險牌照十分困難,多數車企拿到的都是保險經紀牌照,做的是授權代理的生意,與其他經銷商和傳統保險公司的直銷渠道存在利益博弈。另外,定損、理賠、運營等專業度高,車企對保險人才和團隊的打造也要費一番功夫。
不過,易車研究院認為,2021~2030年,車企将迎來車險業務的黃金發展期。而且從車企這十多年的發展來看,新車銷量高歌猛進,保險生意依然有很大空間。
此外,2020年9月實施的《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明确了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主要目标,将車險示範産品的準入方式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降低了車企進入保險業務的門檻。
作為财險業最大險種,車險的複蘇一直被視為推動保險行業整體回暖的重要因素。陳佳認為,在車險綜合改革逐漸深化與新能源車險不斷發展創新趨勢下,保險企業與汽車廠商給予車險市場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挖掘。
“競争是手段,融合是必然,二者之間競争合作格局或将為我國車險市場的風險管理與服務質效帶來改變。另外,随着駕乘體驗類數據市場進一步細分,不排除出現第三方‘玩家’挾數據接口優勢進入車險市場的可能性。”陳佳說。
當越來越多的車企點燃了對保險的熱情,整個車險渠道正在迎來一場新變革。但要想把這塊業務做精做細,摸着石頭過河的車企們未來仍要面對較大的挑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