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霧霾指數多少是嚴重霧霾

霧霾指數多少是嚴重霧霾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0:16:46

2011年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通過其大使館官網公布了一組北京的空氣質量檢測數據,使得PM2.5這一陌生的名詞快速的進入了中國人的視野當中,PM2.5又名可吸入顆粒物,是指一種有煙塵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除了以上兩種專業的名稱PM2.5還有一個中文名字——霾。霧霾現象的出現,一時使得人們"聞霾色變"視其為工業進步所産生的副作用,甚至會有人認為隻有将工業生産全部停止,霧霾現象才會得到徹底的解決。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早在沒有工業生産的小農經濟時代就有"霾",當時的人們也像現在一樣深受其擾。

霧霾指數多少是嚴重霧霾(說說霧霾的34)1

1、 "霾"字的出現及演變

霾字的字形演變較簡單,最早的霾出現在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其字形為

霧霾指數多少是嚴重霧霾(說說霧霾的34)2

甲骨文中的霾

由雨和豸上下組合而成。發展到小篆時霾字字形變化為

霧霾指數多少是嚴重霧霾(說說霧霾的34)3

小篆的霾字

此時的霾字已經與現代霾字的字形非常相似了,由雨、豸、裡組合而成。古文字中的霾形為我們描述了古人眼中霾的現象:天上下落飛沙,将地上的豸(動物)淹沒,或是出現霾時地上的走獸一旦走入其中都會像被掩埋了一樣消失不見。可以看出古時候的"霾"也像今天的霧霾現象一樣會造成空氣的渾濁不清影響視線。

2、 古代文獻中的霾

在甲骨蔔辭中就有出現過對霾的占蔔記錄,如在甲骨13467(圖一)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貞茲雨隹霾。""貞茲雨不隹霾。"意為這場雨會帶來霾嗎?甲骨13465片(圖二)中也有對霾的記載:"(乙)酉蔔。争貞囗隹出霾。"由此可見,商人發現霾現象常是伴雨發生,并且他們對待霾懷有一種敬畏心理,霾的發生與否會通過占蔔的方式進行預測。

霧霾指數多少是嚴重霧霾(說說霧霾的34)4

圖一

霧霾指數多少是嚴重霧霾(說說霧霾的34)5

圖二

甲骨蔔辭後,在古代詩詞中常出現含"霾"的詩句,如在《詩經·邶風·終風》中就有含有霾的詩句"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這本是一首婦女被丈夫玩弄後抛棄的詩,卻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陰風冷雨,霾霧籠罩的霾天情形。其中的詩句"終風且霾"中的霾字,在《爾雅·釋天》中被解釋為"風而雨土為霾。"。可見在甲骨蔔辭之後,古人觀察到的霾天現象除了伴雨發生外,還有沙土卷風而來。這樣的釋譯與霾字本身的字形的組合産生了聯系,并成為了後世古人解讀"霾"字的文本标準。又如在杜甫的《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中有"水鄉霾白屋,楓岸疊青岑。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王安石的《霾風》中有"霾風攜萬物,暴雨膏九州。"宋代趙蕃的詩寫道"雨勢來相續,陰霾郁不舒。"在這些詩句中出現"霾"的現象時都顯得十分的壓抑,使人不快。

除了詩詞外,在曆代的史籍中也對霾常有記載,在《晉書·天文志》就對"霾"有清楚的定義"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意思是霾現象的出現就好像天下塵土,持續時長有十日、五日甚至長達一月,可見霾發展到晉代已經基本被定義為了一種災害,到了唐代《新唐書》中記載"大風,昏霾終日。"即大風造成了空氣昏霾一整天的現象。宋代的《宋史》卷67《五行志五·土》中"淳熙五年四月丁醜,塵霾晝晦,日無光。"其中的"塵霾"導緻了即使是白天也見不到光亮。元代之後,随着煤炭作為燃料被廣泛運用霾的出現也越來越頻繁如《明史·五行志三》中就有記錄在嘉靖年間的北京曾發生了持續五日的風霾現象,這五日的北京都"風霾四塞"、"日色慘白"。

3、 古時霾與今日霾

從古代的史書文獻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即使是在工業十分落後甚至沒有出現的時期,人們也像今天的我們一樣面對"霾"這一空氣污染現象的困擾。那古時的霾是否就是今時的霾呢?首先我認為兩者間是有一定區别性,比如在《明史》中記載大量發生在華北地區的"霾":弘治十年春天發生的狂風陰霾,導緻北京城西直門外"霾塵積聚"。《清史》康熙六十年發生的霾沙蔽日現象等,比起現在的工業污染所産生的微粒懸浮物,更像是沙塵暴類型的災害天氣。同時,我也認為古代的霾與今天的霧霾并不是完全割裂的關系。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甲骨蔔辭中所記載的霾,商人所認識的霾常伴雨發生,又如《晉書·天文志》中對霾的定義和古代詩詞中所描述令人陰郁的霾天,似乎比起沙塵暴天氣更像是一種空氣渾濁的狀态,這種空氣狀态就與我們現在所說的霧霾非常的相似了。

霧霾指數多少是嚴重霧霾(說說霧霾的34)6

4、 小結

随着經濟的發展,霧霾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在我們的認知系統中常将霧霾與工業生産自然的聯系在了一起,但是追溯"霾"字的字源我們發現,霾的現象早在商代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漫長的曆史時期中它一直存在并且被記載了下來。雖然古代的霾與現代的霾有着一定的區别性,但是并不能完全割裂掉它們之間的聯系性。所以面對霧霾我們不應該消極的采取極端方式去應對,更不應該将其作為一種國家之間的政治武器來制造矛盾,而是要正确的去認識霾、了解霾,才能更好的應對與解決霾。

霧霾指數多少是嚴重霧霾(說說霧霾的34)7

參考文獻:

[1]陳忠海.古代的"霾"與治"霾"[J].中國發展觀察,2019,1:63-64.

[2]張超.古代"霾"認知體系的建構[J].理論觀察,2015,8:119-122.

[3]辛羽.古代也有"霾"[J].咬文嚼字,2014,7:39-41.

[4]夏炎."霾"考:古代天氣現象認知體系建構中的矛盾與曲折[J].學術研究,2014,3:92-98.

[5]雷志輝."霾"字探源[J].生命與災害,2014,11:10.

[6]馬一太.霾字考[C].天津: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第二十一屆全國學術會議.

聲明:本文作者為湖南大學研究生謝冰聰,編輯校對配圖少愚,引用時務必注明作者與來源,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