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和文字是一個文明得以長久傳承的關鍵所在,而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沉澱下來的生活俗語,更是反映出曆史風貌與文明特色的重要符号,它往往蘊含着十分深刻的生活道理。
在我國古代,古人就從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了“面粗身細人之福,面細身粗一世貧”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聽起來是在說面相、體态和貧富狀況之間的關系,但其實并并非如此。
它顯示的是生活與現實的一中體現,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面粗身細為何有福所有俗語的誕生,都與當時的曆史背景和社會背景不無關聯,這句俗語将面相和個人命運聯系起來,貌似是有悖于“人不可貌相”這一說法。
實際上,“人不可貌相”這句話本身,也算是另一種說法“相由心生”的具體體現,關于“相由心生”的理論,即便是放在現代社會仍然有立足的一句。
譬如一個人飽讀詩書,并從書卷中收獲了平靜溫和的心境,那麼他的面相和言行也會随之變得溫潤平和,整個人身上都會多出一種書卷氣。
這種内在氣質上的改變雖然看不見摸不着,卻能輕而易舉地體會到,所以古代人酷愛“觀人面相”,試圖從面相上看到一個人的内心世界,推測出他未來的命運脈絡,有一定的道理。
面粗身細為何會被古代人如此看重,甚至稱其為“人之福”呢?這還要聯系到封建社會中農業為主的曆史背景去考慮,古代講究“民以食為天”,農業是曆朝曆代得以國泰民安的立身之本。
《管子·小匡》有雲:“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之所以把農民的重要性擡到如此之高,一方面是因為農業生産關系到國家社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農民數量多。
尋常百姓都在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勞作生活,在那個沒有化肥、無人機和手扶拖拉機的時代,耕牛就是最先進的農耕工具,大部分農耕工作,都需要人們親自完成。
為了保證糧食産量,頻繁地下地幹活,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且古代沒有護膚品,下地幹活的農民飽經風吹日曬,皮膚難免會被曬傷曬黑,變得十分粗糙。
另一方面,經常下地勞作也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讓農民的身材變得精瘦而結實,外表看上去自然十分纖細瘦弱,所以有着“面粗身細”特點的,往往是那些辛苦勞作、勤勞踏實的人。
簡單而言,“面粗身細”指的就是一個人,面容粗犷不羁、身材纖細瘦弱,這樣的特征在古人眼中是勤勞踏實的象征。他們的付出往往能在收獲的季節得到豐厚回報,這樣靠雙手換取美好生活的人,未來可不就是有福嗎?
面細身粗壞在哪裡了解過“面粗身細”的含義後,我們不難據此推斷出“面細身粗”的意思,它是指那些皮膚細嫩、體态肥胖之人,可能有人會有疑問:這難道不是富貴之相嗎?
那些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讀書人,皮膚也很細嫩啊?其實不然,這些人忽略了這句俗語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從前半句就可以看出,這句俗語誕生于民間,而且是從事農桑的農民之間。
古代人講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同階級的人之間彼此都不了解,所以它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對于貴族和士大夫而言,就沒那麼準确了。
書生讀書極費腦力,真用功的話也很難胖起來,所以這句話真正在諷刺的,是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偷奸耍滑、逃避工作的農家年輕人,這群人因為久不出門,曬不到太陽,因此皮膚細膩,面色白皙。
長時間的宅家生活,會讓他們缺乏鍛煉,體内堆積了大量脂肪,體态變得粗壯臃腫。如此懶散之人,他們的命運當然不會得到上天的額外眷顧。
雖然短期内可能沒有太大影響,但時間一長,必然會變得一貧如洗,沒有出身背景,又沒有貴人幫扶,自己還不努力,“一世貧”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俗語的局限性當然,咱們前面也說過,這半句話具有局限性。在富貴人家或官宦人家,尤其是以豐腴為美的李唐時代,面細身粗很可能代表着飛黃騰達,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楊貴妃。
雖然最後因為時代原因香消玉殒,但在她活着的時候,卻享受着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而且專寵于後宮深受唐玄宗寵愛,再将這句俗語套用到她身上,就有點不合适了。
除了社會背景外,時代背景也是左右這句俗語實用性的重要因素,經曆過現代化與工業化的洗禮後,現代人對于宿命論已經不大感冒,更相信“人定勝天”和“愛拼才會赢”等偏主觀的理念。
他們相信通過自身努力,縱然是既定的命運,也會從根本上發生變化。如今的社會層面,商品經濟取代了延續數千年的小農經濟,就連農業本身也經曆了一輪巨大變革。
在高科技的加持下,農耕器械和種植技術的重要性,已經遠遠勝過辛苦勞作本身。過去必須親自完成的農活,甚至隻需要動動手指,就能輕松完成。
即便一個農民外表看上去皮膚白嫩,也不意味着他是個懶惰的人,另一方面,審美的多元化也賦予了面粗身細全新的含義,古銅色的肌膚和結實緊緻的身材,往往被認為是健康和活力的象征。
對于那些騎着摩托或單車周遊全國的人而言,面粗身細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我們在讨論俗語适用性的時候,不能隻看其表面含義,而應該繼續深究俗語背後所蘊含的道理。
“面粗身細人之福,面細身粗一世貧”這句話,它表面上再說面相體态所造成的影響,實際上卻在讨論“勤奮踏實”這一品質,這才是核心觀點。
當今社會,無論是萬衆矚目的影視界,還是能量巨大的教育界和商界,都存在着大批面細身粗,但卻勤勞肯幹的成功者,他們通過自身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
“面粗”、“面細”雖然已經不準确了,但勤勞的本質沒有變,思考如何擺脫困境,而不是一味地在原地打轉,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屬于勞動,最終也都能過上好日子。
俗語更多是誕生于民間,根據普通大衆的生活衍生出來的,所以它是從普通大衆的角度來看人看事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俗語不具備“局限性”。
對于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武斷地判定好壞,而是應該細思考古人的智慧,從中提煉出核心的思想,汲取自己所需的養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