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即認識漢字,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人生必修課,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思考人生意義的工具。
■在世界各國的文明中,漢字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我們今天熟悉的語言,絕大多數都是拼音文字,漢字是現存幾乎唯一的象形文字;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字,隻有漢字曆經幾千年之後依然在使用,大約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四書五經我們今天依然能看懂。而同一時期其他國家的文字都成了曆史,需要專家仔細考證才能讀懂一部分。
■再者,我們來看看關于漢字起源與演變。
■漢字是誰發明的呢?在中國古代傳說裡,發明漢字的是一個叫倉颉的人。這個倉颉據說是黃帝的時代的史官,他長着四隻眼睛,所以在視覺上擁有超能力。他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創造出了文字。據說他成功的那天,“天雨粟,鬼夜哭”,
■也就是說天上撒下了小米,鬼在夜裡哭泣。
■如今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漢字之一是商代的甲骨文。這些文字大多是刻在牛骨或者龜甲上,所以叫甲骨文。古人相信動物是有靈性的,就用它們的骨頭來占蔔。他們把蔔辭,也就是想要占蔔的内容寫在牛骨或者龜甲上,然後刻下來,在上面鑽了細孔,再放到火上烤,根據裂紋判斷吉兇。
■甲骨文是一種象形文字,蘊含着先民向上天的禱告,以及對風調雨順的期盼。☀️
■跟甲骨文同時出現的,還有一種叫金文的字體。這種字體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古時候人們把青銅叫做金,所以這種字體就叫金文。
■春秋戰國時代,各國文字形式多樣,風格也各不相同。當時諸侯争霸,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字,這樣對于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十分不方便。
■為了文化上的統一,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下令“書同文”,這種文字就是小篆。跟之前的大篆相比,小篆的線條更加精巧秀麗,它的特點是長方形字體,線條粗細一緻,筆畫圓轉。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等都統稱為大篆。大篆和小篆統稱為篆書,我們現在說的篆刻,就是書法或者國畫上常見的印章,它的字體就是篆書。但是小篆太過于規整,日常生活中快速書寫并不方便,所以下層民衆逐漸發明了一種用毛筆直接書寫的字體——隸書。隸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破圓為方,這可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件大事。
■這一次文字定型經過兩千多年,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太大改變。漢字方塊字的形态,到此基本成型。
來自古古識字APP
來自古古識字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