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晚清四大名臣指的是哪四位

晚清四大名臣指的是哪四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0 02:07:29

随着許多影視劇的傳播,清王朝的“上書房”、和“上書房行走”已經廣為人知。

其實“上書房”是“皇子皇孫讀書學習的地方”。在道光朝之前,它叫“尚書房”,道光年間才旨令改為“上書房”。

但尚書房在康熙帝末期至雍正、乾隆帝時期,一度成為權力輔佐機構。乾隆朝後,尚書房的作用又日漸式微,并逐漸回歸到皇子求學的處所。

晚清四大名臣指的是哪四位(清代當過行走的有明珠孫嘉淦等名臣)1

據說滿清皇族喜歡用“行走”這詞兒,大約是就是供驅使的意思。例如提拔某人當大學士,讓他在軍機處當差,皇上的谕旨一般會說:着賜某某閣大學士,賞某品頂戴,在軍機處行走。說白了,這“行走”其實不是一個官職,隻是說明這人在哪裡供職,被認為是皇帝賜給大臣的一種榮譽稱謂。

還有史料說。清代把不設專官的機構或非專任的官職稱為行走。其既非正式官名,亦非額設職官,隻是一種差使,其人仍隸屬在原供職衙門,俸祿待遇及升遷轉補也按原衙門品級及俸次。

(劇照)

尚書房行走是榮譽極高的崗位,但失職渎職也難逃處罰。

史料介紹: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七,乾隆帝偶查尚書房師傅入值門單,發現自二月三十日至三月初六共七天裡,所有師傅竟都沒有到職,乾隆對此師傅失職和皇子皇孫逃學行為極為憤怒,遂将曠職師傅狠狠訓斥一通,下令将兩名滿籍師傅的屁股各打四十大闆,仍留上書房行走,以觀後效。

一般都是弟子逃學挨闆子,如今師傅逃教也挨闆子,乾隆皇帝創造了清代曆史記錄。

事後,乾隆帝看到這些師傅不夠敬業,長此下去,皇子學業荒廢,事關甚大。不得已,把本已休緻的清代山西第一名臣孫嘉淦召返入朝,委認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職,充任尚書房行走,專教皇子皇孫學習。

從事過上書房行走的,還有清代名臣朱珪、李鴻藻等。

而最後一位皇帝老師陳寶琛,十三歲中縣學秀才,二十一歲登同治戊辰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後來被提拔為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中法戰争後因參與褒舉唐炯、徐延投統辦軍務失當,遭部議連降九級,從此投閑家居達二十五年之久。

宣統元年(1909年),陳寶琛奉召重新入京,擔任禮學館總纂大臣。宣統三年(1911年),出任毓慶宮行走,當上了溥儀的老師,被賜紫禁城騎馬。繼任漢軍副都統、弼德院顧問大臣。

晚清四大名臣指的是哪四位(清代當過行走的有明珠孫嘉淦等名臣)2

(圖中右為陳寶琛)

當過“行走”的皇親中,道光皇帝的五兒子惇勤親王愛新覺羅·奕誴比較有故事。他沒當過上書房行走卻當過“内廷行走”。道光三十年(1850年)繼位的鹹豐帝奕詝是他四哥,因奕誴僅比鹹豐帝奕詝晚出生六天。京城民間稱為小五爺。

在鹹豐元年,這位惇勤親王奕誴被當上皇帝的四哥任命在内廷行走

但這奕誴粗略不中繩墨,屢次因有失禮節受到衆人譴責。鹹豐五年(1855年)三月,奕誴由親王被降為貝勒,罷一切職任,專門去上書房讀書。一年後才恢複王位。

鹹豐帝死後,他的嫂子(即慈禧)攬權聽政,因惇勤親王奕誴資曆老、為人正道有威信也不敢小看他。有兩個小故事,可見奕誴的性格:

光緒初年,慈禧太後得過一場大病,初愈的時候,為了替她遣悶,内務府曾經傳喚了“落子館”的幾個姑娘,在長春宮演唱八角鼓。為此惹得惇王大為不滿,一天在内務府朝房午飯喝了酒,正好奉懿旨召見,他便不顧禮節,穿着一件葛布小褂,将辮子盤在頂上,口中哼着“什不閑”小調,徜徉入殿。太監李蓮英大驚失色,慈禧太後卻心知心知惇王谲谏之意,卻又無可奈何,隻說了一聲“五爺醉了”,命太監将他扶了出去。從此不再搞類似活動。

晚清四大名臣指的是哪四位(清代當過行走的有明珠孫嘉淦等名臣)3

還有一次,奕誴要給慈禧進獻黃花魚,敬事房的太監卻對他提出無理要求。他便在慈禧召見時,親自端了一盤魚,呈上禦案。慈禧太後不免詫異相問。奕誴答道:“敬事房的太監要紅包,不給不讓送進來。臣沒有錢,有錢也不能給他們,隻好自己端了來。”慈禧太後聞聽大怒,将敬事房的太監交付内務府杖責了一頓。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曆史趣聞,回憶曆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