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忘卻魚鱗同名抖音号、西瓜視頻等内容整理之文字版
----------------------------------------------
今天要聊的這個故事,差不多是在座各位每個人,都必然有的逃不過的一種心境和經曆,有點像佛教裡面說的劫(渡劫),道家裡說的事物必然走向它的反面。
前幾天,群裡一個小朋友問了大家一個問題,說他高中,老是沉不下心學習怎麼辦,我說那你去玩啊,玩吐了你就坐得住了。
年輕時的不切實際的幻想,碰碰壁就好了,總有一個跑偏的過程,有兩種結局,一種是放任跑偏直到無可救藥,後悔莫及,另一種是提前預判,進行有目的跑偏測試及時改正。後者是幸運的,要不是你自己覺悟高,要不是身邊有人提醒你,幫你渡劫。
總之,人在自我覺醒的那一刻,就會對目之所及充滿渴望,對山的那邊海的那邊充滿幻想,經曆“蠢蠢欲動”“付出代價”“找到自己”這麼個過程,像這個故事裡說的“我心中有一種古怪的不安分。
黑塞曾說,上帝借由各種途徑使人清醒,好讓我們可以走向自己。
或許,從内心的動蕩不安走向穩定豐盈,穿越荒蕪的孤獨,便是要付出的代價,這可能就是命運吧,渡劫可能是一條必經之路,埋藏在你心裡隐隐的欲望。今天要聊的是一個渡劫的故事,是漂泊者的極限,叫《魯濱遜漂流記》。
“1659年9月30日我在此處上岸”
魯濱遜出生于一個體面的中産家庭,作為家裡最小的兒子,他滿心憧憬着冒險,渴望探索,對于父親諄諄教誨的“middle way of life”置若罔聞。
在父親眼裡,這個不谙世事的年輕人所選擇的道路完全是在自找苦吃,年邁的父親聲淚俱下阻止孩子出海,一開始他是決定老老實實地待在家裡。但18歲後,那種心裡的“古怪的不安分”,還是讓他不辭而别,瞞着家裡人出海了。
當然大海有自己的個性,他遇到過海難,也賺到過不少錢,他被海盜俘虜當過奴隸,孤注一擲謀劃逃跑,與野獸搏鬥,亡命天涯。每當災難臨頭,他都會在恐懼的陰影下,反省自己對父命的違背。然而一旦危機解除,馬上又好了傷疤忘了痛,冒險和出軌一樣,是會上瘾的。
在成為巴西種植園主的四年多之後,不安分的他又躁動起來,不過,他沒預料到的是,這一次不同,終于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那就是遇到風暴觸礁,同伴全部遇難,他隻身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過起了長達超過27年的孤獨生活。
當然故事最後是嗨皮恩頂,他救了個奴隸,還跟食人族鬥智鬥勇,幾十年後終于回到了文明世界。
劫後餘生
這個小說是作者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對于普通讀者來說,《魯濱遜漂流記》除了曆險故事中引人入勝的情節外,最重要的是它觸及到了人類面臨的普遍境況,即每個個體最本真也是最切己的意義上的生存,到底是什麼樣的?是隐匿着每個人心裡都有的漂泊感和對自由夢想的渴望。我們的生活本質上就是在自由與被困的張力中拉鋸的,你如何一邊謀求生存,又同時尋覓自我呢,如果你看到這一層,那還不夠,還可以往下再挖一挖,那就是如果試錯是個必然的過程,那麼如何不被試錯的代價淹死呢?
如果你被放逐到一個荒島,你怎麼拯救自己?現在的人去一個沒手機信号的地方都受不了,别說去荒島,一活幾十年,魯濱遜是怎麼面對逆境從坑裡熬出來的呢?
“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必榮耀我。”(《舊約·詩篇》50:15)
那天在群裡面,我們讨論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命運到底是前置的還是後置的”如果是後置的,你會覺得一切都是注定的安排,包括你的抗争。
如果是前置的,你會開始努力去改變,所以魯濱遜觸礁沉船之後,被沖到荒島,醒過來第一件事要面對的其實是一個心态,也是我們面對逆境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你怎麼看待?那就是:到底覺得自己是最悲催的人,還是應該慶幸大家都死了就你活下來?它決定了你應該抱怨還是感恩,是認慫還是開始反擊?
在經曆了一次要命的高燒之後,他找到一個箱子,有煙葉和一本聖經,一個拯救肉體,一個拯救靈魂。書裡寫着:“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必榮耀我。”,所以一切在魯濱遜心裡,變成了被搭救,這讓一個随時可能餓死或病死的荒島的幸存者,撐了幾十年,愣是靠着自己的雙手,蓋了兩座“房子”、造了兩條船、圈養了山羊、種了玉米、還擁有了自己的葡萄園。
如果說一開始是對魯濱遜的厄運不免同情,到後面,這種同情會變成敬意,逆境真的搞不死一個反脆弱的人格,所以如果你在逆境,首先調整心态,不要放大損失的恐慌,然後開始操練,就像魯濱遜一樣,把遭遇變成了召喚,把挑戰變成磨練,而反過來也一樣,如果你冷落了一個強者,把他放逐到你們心中的荒野,别忘了,如果他是一個開拓者,那很可能過一段時間,人家已經建立起自己的王國了。
就好像魯濱遜最開始說的那句話,我醒來,一切都失去了,所有人的死了,這個一無所有的荒島上有一串腳印,那就是我。是的,在成為你自己的路上,殺不死你的,最終都讓你變得更強大。
在那些注定要“失去”的觸礁和劫難上,誰又不是劫後餘生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