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老師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厲好

老師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厲好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9 00:39:08

摧毀一個學生有多簡單?

這是知乎上一個熱度很高的話題,說的是,有家長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小學老師說摧毀一個孩子特别簡單,隻要三次打招呼不理就夠了,這孩子便再也擡不起頭來,想知道是不是真的這樣?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在《師說》中如是說,言簡意赅的概括出了老師的作用,傳播道理,教授學業,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老師也被稱為“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

孩子出生後,接觸的第一任老師是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如果說父母這個老師教會了孩子基本的自理行為、品德習慣等生活技能,那麼學校教育中的老師則是孩子踏入社會教育的啟蒙人,是孩子學習智慧的燈塔。對于孩子來說,老師是非常值得尊重與崇拜的。

老師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厲好(老師對孩子影響有多大)1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

如果一個人,一生能遇見一個好老師,這個孩子就是幸運之至。

在電影《自閉曆程》中,自閉症孩子坦普高中因為不被接納轉學到另一所寄宿高中,遇到了一生的貴人卡洛克博士,并在卡洛克博士的有意引導下,步入大學,将自己擅長的潛能發揮出來。

《自閉曆程》是自閉症孩子獲得成功的勵志電影,孩子即使被母親照顧、教育很好,但在學校依然會被欺負,直到遇到改變命運的“貴人”老師。劇中不僅讓我們看到孩子自己的努力,而且也不可忽略掉老師在其中起到的指引作用。

我把同樣的話題私下抛給了幾個關系比較好的孩子家長群裡,就好像石頭入水一樣激起了不小的浪花。家長們都說:還用三次不理,有一次孩子就怕得不得了,總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連頭都擡不起來。

家長A說,班主任老師太嚴厲,把他家孩子吓得想上廁所都不敢說,一直憋到下課,差點尿了褲子。

家長B說,她閨女就是因為忘記帶紅領巾,老師就讓她罰站了半天,孩子回家就直哭,說再也不去上學了。

家長C的孩子因為太淘氣,讓老師點名批評了三次以後,其他同學就都不跟他玩了,孩子明顯變得郁郁寡歡,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老師、學生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兩個元素,老師需要服衆,孩子需要服從,互相制約互相牽扯,但如果雙方無法站在一條線上,就很容易出現矛盾,産生不好的影響。

老師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厲好(老師對孩子影響有多大)2

受到困擾的學生有什麼心理問題?

老師錯了還是學生錯了?是孩子的反應是太強烈了嗎?還是與老師處置問題的方法有關?不管什麼原因,學生的心理都會發生變化,主要有以下幾點:

心理問題一:孩子變得懦弱、膽小、不自信。

就拿家長C的孩子豆豆來說,因為豆豆與我家孩子是同班同學,我問孩子,豆豆為什麼成績下來那麼多,孩子非常真實、客觀的說:豆豆被語文老師批評了以後就不敢發言,别人上課舉手回答問題他就溜号,成績當然會下滑。

豆豆因為知道老師不喜歡他,就更不愛學習了,半學期下來就滑到了最後幾名,再想追上去就有些費勁了,并且特别擅長的數學也受到了影響,都出現了不及格。

豆豆更加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上課睡覺下課各種玩,回家也不做作業,愁的豆豆爸爸媽媽都想轉學了。

孩子因為個體特點,不能如成年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所有行為,特别是遇到類似“權威”的關系,隻能内心惶惶,并不能夠将這種心理膽怯情緒排出,形成惡性循環困擾孩子的學習成長。

心理問題二:與老師關系變得緊張。

孩子與孩子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但孩子天生的敏感、脆弱、無安全感等軟弱特性需要一點點稀釋、消融。

當孩子與老師的關系一旦不融洽,就很容易激發孩子心理的扭曲。孩子會因為一個老師的指責,認為所有的老師都給他白眼,一點點小事就認為老師在針對他。

孩子不理解老師的作為,甚至有的時候他們會将老師出于自身教學的正常行為看作“如臨大敵”,惶恐不安,并将老師視作“敵人”,産生連鎖反應,對所有老師的行為用“敵對關系”看待,導緻師生關系更加緊張,進而影響到孩子自身的學業進展。

心理問題三:孩子非常容易情緒崩潰

我上中學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讓我至今刻骨銘心:那時候我們班的英語課代表是一個非常倔強的男孩子,被隔壁班的英語課代表告黑狀,說他在背後講英語老師壞話,在無憑無據的情況下,那個英語老師連課也不講了,讓他站在講台上訓了他整整一節課,讓他承認所謂他的錯誤。

那個男孩子非常倔強,一直都不肯低頭認錯,導緻矛盾激化,年級主任、校長輪番來進行勸導,通知家長,家長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狠狠的揍了他一頓。

這種情況下,這個孩子也沒有承認他污蔑老師,他因此轉了班,本來英語是年級前三名的孩子,最後連英語課都不上了,整個人都變得非常沉默,勉強念完初中就回家務農去了。

孩子表現的不成熟,這與孩子自身所處的年齡段以及成長軌迹等有一定的關系。老師需要理解孩子的行為,同時家長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在崩潰之前解決掉。

老師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厲好(老師對孩子影響有多大)3

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

孩子藏不住事,基本一切都會放在明面上,比如臉上表情,比如行為異常,等等,如果家長仔細觀察,很容易看到端倪。

為了避免出現毀人一生的悲劇,家長需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并與孩子一同應對選擇和困難,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的折騰孩子。父母如何做才能真正幫到孩子呢?

第一,家長是孩子堅實的後盾。

家長既是孩子的第一任生活老師,也是孩子邁向未來的堅實後盾,是孩子第一時間願意坦誠的對象,也是遇到困難時候第一念頭想到的人,家長一定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孩子的堅實後盾:

1.真正理解孩子

心理學家張春興建議父母對孩子進行适當管教,主要有三點:

——對孩子的要求是他做得到的

——對孩子的關愛是他所需要的

——對孩子的獎懲是他所理解的

孩子與成人不同,他們的思考與推斷能力處于生長期,還無法達到成熟的自我穩定期,個人行事明顯會以自我為中心。

家長認定的事情與孩子心想的事情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如果父母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孩子會感到困惑與不安,因為家長表現出的質疑或者詢問,實則是對孩子不認同。

孩子最初的親密依賴是父母,因為孩子個體的特殊性,他們會做錯事會被誤解,如果父母都不會深度理解孩子的内心,孩子會産生沮喪、暴躁情緒,甚至嚴重的還會失去對外界的信任,對孩子心理非常不利。

孩子會在做錯事時撒謊或不承認,在被誤解時又不肯說出真相,等等,父母都不要急于給孩子的作為貼标簽或者以成年人“自以為是”的态度輕易的下結論,否則會引出更大的誤會與親子間的芥蒂。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指引者,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同行者,還是孩子做好一切的動力來源。父母一定要深度理解孩子,而非表面上的片面理解,認真地傾聽孩子,對于孩子的行為要及時反饋,安撫孩子情緒,持一顆寬容、積極的平常心,與孩子坦誠相對。

老師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厲好(老師對孩子影響有多大)4

2.開闊孩子心胸

很多孩子在被批評或者被誤解等真相大白之前,會被家長認為是“氣量小”“太較真”。事實上,任何一個人遭受不公平待遇都會有心理情緒變化,隻是有的人控制好有的人不會自控而已。

孩子注定是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們沒有成年人的成熟思想,又比幼齡的不谙世事多一份狡黠,但自身對于個人心理認識并不足,想要“一覽衆山小”,需要家長從兩方面提高:

  • 培養孩子對于精神的追求

孩子受條件限制被局限于某一個圈中,眼界狹隘,無法領略外界的自然美好。家長讓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氛圍的同時,還需要打通孩子與外界連接的大門,不管是藝術的相通性,還是人際交往的真誠、勇敢。

孩子在這些精神、興趣的潛移默化之下,自身的精神狀态也會完全不同,不再為一些“不應該”斤斤計較,更會找到如何擺脫這種情緒的好辦法。

  • 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态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口号:學會生存,不僅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孩子可以主動、有責任的盡自己所能做好自己的事情,還隐含着迎難而上不要退縮,挫折困難統統都要用力地克服。

孩子需要積極向上的态度,需要正能量情緒的滋養,敢于面對外界的風風雨雨,敢于直視一切挫折坎坷,這樣的孩子才能夠真正的變成熟。

3.第一時間支持孩子

孩子不管是被誤解還是做錯事情,家長不要急于去幹涉,反而應該認真的傾聽一下孩子,照顧孩子的情緒,孩子在這種真誠的氛圍下,自然的就會将真相一點點講出來。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真正的知道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才能夠更好的疏導孩子心理。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可能孩子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是孩子的初衷肯定不是去犯錯,反而是因為某一些其他因素才采取的現在的“錯誤”的措施。孩子将這些委屈一點點的表達出來,父母需要肯定孩子,但同時也告訴孩子有些解釋并不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有一種境界叫做“清者自清”。

老師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厲好(老師對孩子影響有多大)5

第二,正确認識老師的行為

老師,教書育人,希望自己桃李滿天下,但每個老師又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或者待人處事的态度,可能在一些情況下,不能完全的體會到孩子當時的心境,做出一些不出格但可能讓學生無法理解的行為,進而對孩子産生不良影響。家長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孩子從兩方面正确認識老師的行為。

首先,理解老師行為背後的内容

除非是極其特殊的情況,老師才會氣急敗壞或者做出一些當面的批評,一般情況下都會很委婉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或對孩子的期待。

家長需要先接受老師的這種試探或者建議,而不是直接認定老師全對孩子全錯,或者孩子對老師錯,至少從家長的層面上來說,不能直接否定老師的作用。

孩子不懂老師行為,家長可以在心平氣和理解老師意思的基礎上,與孩子進行相關事項的讨論,并告知孩子老師做法的道理在哪裡,以及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可以修正這種同樣的問題,一點點的引導孩子去理解老師行為,感受老師對待學生的迫切心态。

舉個例子,課堂上,孩子跟同桌竊竊私語,老師正好好講課,突然發現孩子破壞課堂秩序。老師就會很自然的要求孩子站起來,并給予一些批評指責的話,如果趕巧老師講的内容有些難度,老師可能還會恨鐵不成鋼的說一些重話。

孩子認為說話不是什麼大事,但老師過于“大驚小怪”,感覺自己受委屈了,課堂上自然也就不想認真聽講,甚至還會繼續犯同樣的錯誤,老師着急,可能會找家長處理。

家長接到這樣的電話時候,一定不要怕孩子出錯,反而應該幫助孩子去理解老師這些表達了什麼意思,老師是想讓孩子保持安靜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當面指責批評,是因為這個規則是所有學生都需要遵守的,而并不是故意的針對于某個孩子。

其次,引導孩子旁觀“自己”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孩子有的時候并不是不知道行為的準則,隻是有的時候處于這樣的局面之下,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而已。

當孩子遇到老師的批評或者說教時候,因為存在的逆反心理,就會認為老師是故意的,是讓自己下不來台等等,事實上,老師也隻是就事論事,并針對于孩子當前的行為給出的一定建議。

家長要做的就是從老師的這些行為中,找到其中的共通點或者期望點,引導孩子真正的認識自己,并且敢于承擔其中的責任,找到自己應該或者可以做到的行為,這種改變并非一次即可,需要家長慢慢的通過引導改變和提升。

舉個例子,在孩子告訴我豆豆的異常表現後,我私下裡找了豆豆媽媽一次,因為我覺得她是比較情緒穩定的一個人,把孩子告訴我的豆豆在學校的表現告訴了她以後,她非常震驚。她很内疚于自己的疏忽,孩子情緒的變化一直被忽視,孩子的痛苦竟然一無所知。

我之所以告訴她是因為我了解豆豆爸爸是一個非常急躁的人,很容易處理不好孩子的情緒困惑,讓相對理智的家長來耐心的引導孩子走出懦弱膽小和不自信的狀态。

豆豆媽媽通過大概一年的陪伴和溝通才讓豆豆的臉上又有了歡快的笑容,成績也逐步提升了。關鍵是對自己變得越來越有信心了,還重新主動要求利用周末的時間去上奧數班,而且拿到了相關比賽的不錯的成績。

老師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厲好(老師對孩子影響有多大)6

第三,家長主動出擊,加強家校聯合

孩子在學生時期,除了家庭就是學校,兩點一線時間居多。如果想要孩子擁有穩定的情緒,肯于接受一些外界的“質疑”,少不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向聯合。

家校聯合不是給孩子壓力,也不是讓孩子處于一張“不透氣的蜘蛛網”,反而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呼吸自由的空氣,展示孩子自身最好的潛能。

家庭教育為孩子奠定的是一項長遠的學校教育基礎,通過對孩子的各項生活技能傳輸,更容易的通過親人關系促進孩子的社會化成長。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教育基礎下,當面向學校教育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的接受各種規章制度與要求,可以很容易的讓自己全面的展現能力,積極配合學校的各種教育措施和教學方法,從内心裡面贊同學校。

父母同樣通過學校的各種面對面溝通、電子化溝通等方式,獲得孩子的整體外在表現,為下一步安排孩子的家庭教育提供依據,更好的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孩子也同樣因為這種家校聯合的融洽關系變得自信、獨立,不會對老師的一些行為産生隔閡,甚至一旦産生情緒,也能夠及時的進行疏導。

家校聯合,更多的時候可能需要家長能夠主動一些,畢竟一個老師要面對着很多的學生,不可能真正的做到面面俱到,時間也不允許。如果家長能夠多一些與老師的溝通,及時的詢問孩子的學校表現,可以很好地在家庭教育中進行孩子行為的端正,避免孩子心理變化。

老師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厲好(老師對孩子影響有多大)7

第四,孩子學會屈伸,給孩子強化心理防禦系統。

一個哲人說過,一個悲觀的人看到半杯水,他的感受是杯子“半空”;一個樂觀的人看同樣的半杯水,他的感受卻是杯子“半滿”。 我們要做悲觀者,期期艾艾,還是要做樂觀者,積極向上呢?

積極向上不代表沒有壓力,沒有挫折,反而會在這個樂觀的過程中存在痛苦。父母在孩子遭遇到困擾的時候,不是急于大吼大叫,而是用父母親情與孩子共同面對,幫孩子變得堅強、抗擊打。

孩子心理處于成長發育時期,再加上年齡階段的特點,個人情緒及外在表現有些不夠穩定,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這些特點,設定一些相關的内容,幫助孩子學會像彈簧,能夠屈伸,也同樣擁有強大的内心,無所畏懼。

孩子心理防禦系統的強化,父母需要從對外界情緒、内在情緒的起源、發展、結果方向進行一一的梳理,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因為一些可能不算問題的問題産生的負面情緒以及可能導緻的嚴重後果,并且父母最好與孩子針對一些事例進行讨論與分析,讓孩子自身産生對于這種外界變化的判斷标準,堅定自己的本心。

當然,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遇到事情毫無頭緒時候不要回避,反而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在遇到類似相關問題時候,該怎麼真正的化解,該怎麼向自己親近的人求助,該怎麼樣讓自己敢于面對,孩子在這些思考中,慢慢走向成熟。

老師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厲好(老師對孩子影響有多大)8

第五,教會孩子發洩情緒

有一種情緒叫做“自我挫敗”,說的是孩子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就會對自己産生懷疑,并且潛意識的認為自己做什麼都不會做好,産生一些消極的意識,并且再次遇到障礙的時候,就會選擇躲避,甚至情緒失控。

其實這種情緒帶有一種個人的臆想,孩子通過自己的之前的經曆,想象自己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情況,自身産生焦慮與不安,更加害怕去正面應對。

情緒會讓人失去思考的能力,變得沖動、魯莽,甚至還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但對于孩子來說,控制情緒就會變得有些困難,甚至還會将情緒變得更加糟糕。堵不如疏,父母不僅要教會孩子控制情緒,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宣洩情緒。

宣洩情緒,是一種情感的表達,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煩惱,讓孩子發洩出自己的煩惱憂愁,父母不一定可以給出答案,至少用這種态度表明自己的立場,并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事後選擇合适的時機進行解析。

孩子除了向值得信賴的人傾吐煩惱,還可以用文字表達,不管是憤怒還是生氣,亦或者不甘心等等,都可以用文字表達出來,随着文字的書寫,孩子的情緒也會慢慢的得到緩解,甚至還會因為這種方式的發洩,學會理智看待煩惱。

老師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厲好(老師對孩子影響有多大)9

海明威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能夠變得強壯,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所有的苦難都能讓人挺得過去,孩子對于社會來說隻是一滴水,而對于家長來說,孩子的幸福快樂是整個家庭的希望。

父母幫孩子學會自愈,讓孩子建立起自身的修補能力,處理與他人關系的能力,一點點的放手、撤退,直到孩子獨立走向社會。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産、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