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農村散養豬場每年因為子宮内膜炎導緻的母豬淘汰數占所有母豬非正常淘汰數的50%以上,全年母豬子宮内膜炎的發病率可達10%左右,而夏季子宮内膜炎的發病率甚至高達15%,可見子宮内膜炎不僅發病率高,而且淘汰率也很高。目前子宮内膜炎已經成為制約農村散養戶提高母豬生産成績的重要因素。
一、為何母豬子宮内膜炎高發
母豬子宮内膜炎确切講全年發病率都很高,這是因為随着母豬定位欄的推廣使用,母豬運動受阻,母豬心肺功能下降,而且母豬從第一次懷孕到最終被淘汰中間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導緻母豬整體身體偏弱。臨床表現為分娩無力,産後惡露排放時間長,子宮恢複速度慢。隻要母豬外陰有惡露排出,母豬的子宮口就不會關閉,外界細菌就會穿過子宮口到達子宮内,導緻子宮發生炎症。
而夏季高溫,母豬受到熱應激的影響後,産程更長,産後惡露排放的時間更長,再加上夏季高溫高濕有利于各種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各種因素共同導緻夏季母豬子宮炎症的發病率高于其他季節。
二、子宮炎防控常用方法利弊
目前防控子宮炎有飼料中加入抗生素、産後肌注抗生素、産中靜脈滴注藥物和産後宮内灌注灌注液等多種方式。這些方式各有優劣。
1、飼料中加入抗生素。拌料給藥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但是效果不佳,往往用藥後子宮内膜炎的發病率依然很高。
2、産後肌注抗生素。常用的是長效頭孢噻呋、長效阿莫西林等半衰期比較長的藥物,一般在産後一天一次,連用3天。該種方法對母豬應激比較大,成本中等,而且抗生素會破壞母豬陰道内的有益菌群,導緻菌群紊亂,在藥物有效時間過了之後容易再次發病。肌注抗生素的母豬發生子宮炎多是在母豬斷奶後或者配種後3天、21天等時間段。
3、靜脈滴注藥物。靜脈滴注藥物不僅可以有效防控子宮炎還可為母豬供能,促進母豬産後恢複,而且價格适中。但是該方法操作比較麻煩,适用于規模化豬場,對于農村散養戶要求比較高。
4、 産後宮内灌注灌注液。灌注液一般以中藥成分為主,常見的成分有益母草、紅花、淫羊藿等中獸藥,具有促進母豬外露外排,增加子宮内膜血流量促進母豬子宮内膜修複的作用。而且該方法使用相對簡單,是近幾年豬場比較流行的防控子宮炎的方法。
三、母豬子宮炎綜合防治方案
常用的防控母豬子宮内膜炎的方法都有這種或者那種的不足,以下母豬子宮内膜炎的綜合防控方案是我經過近幾年的臨床試驗驗證,效果比較理想,價格相對适中,适合農村養殖戶操作的方案:
1、母豬子宮炎的預防
2、母豬子宮炎的治療
母豬子宮内膜炎看起來隻有子宮感染,可實際上嚴重者感染的細菌會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全身,導緻全身性感染而表現為高燒、食欲減退等症狀。所以治療子宮内膜炎,不僅需要針對子宮炎還需要針對全身性感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