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數學的一大誤解之一就是:數學啟蒙從數數開始。
我小時候經常被父母要求在親戚朋友面前表演從1數到100的拿手好戲,除此之外,學前教育階段再無關于數學的其它有意學習。直到後來我去研究幼兒發展的相關理念,以及對這麼多年數學學習的反思,才明白會數數隻是一種表象,那也有可能是在背誦,就像孩子在識字之前都能背誦幾首唐詩一樣。
學前教育階段,對幼兒數學的關注不應該以技能為重點,比如數數、計算等;而應該以理解核心概念為主,掌握技能為輔。
核心概念就好比知識大廈的承重牆,非核心概念則是磚瓦。概念的發展始于嬰兒時期,利用他們的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來探究這個世界。孩子天生都是好奇的,因為他想知道周圍環境的一切,這是數萬年來人類進化的本能。在嬰兒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他們逐漸有了對形狀、數量、重量和空間等概念的模糊感知,随着身體運動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這種概念感知會越來越強烈。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們應該提供充分的材料和環境,并積極進行引導,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順暢的進入概念探索的大門,而非隻是關注技能的表現,這種粗暴的學習方式很容易就切斷幼兒對真正數學的興趣。
為什麼要強調核心概念?因為核心概念具有内在的可遷移性,它廣泛的存在于各個離散的主題中,能将這些主題和技能聯系起來。比如數字的一個核心概念是集合,當你數數時其實數的就是某一個集合,你可能會把蘋果和梨放在一起數,因為它們同屬于水果這個集合,但你不會把蘋果跟襪子放在一起數;當你在計算時也在利用集合概念,因為數量的變化在同一集合内才有意義,蘋果數量的減少對水果總數有影響,但絕不會影響到襪子。
對于核心概念的掌握,隻能靠理解和應用來實現,而非灌輸。我們學習的都是二手知識,灌輸并不能夠将這些知識轉化成自己的内在能力。換句話說:教,就其本身而言,永遠不會引發學。隻有當學習者對學習進行成功的嘗試時才會引發學習。
在數字1-10這一單元,核心概念有:集合、數量、比較,由它們引申出的概念和技能有分類、計數、符号、排序等。嬰幼兒對物體的最初探索,就能發現事物之間的相同與不同,爸爸與媽媽是不同的,但在陌生人面前,爸爸媽媽又是相同的,能夠根據物體的屬性進行分類,由此則産生了集合的概念,有集合就有數量的差别,有差别就要去比較。所以這些核心概念是層層遞進的,是數字啟蒙的主脈絡,如果不區分核心概念和非核心概念,那麼在幼兒看來所有知識點都表現為同樣的價值,沒有優先順序,沒有相互關聯的意義。
對數字的啟蒙,我們就要遵循核心概念的發展路線,拒絕無聊,有效的挖掘孩子的内在學習動機。遊戲則是兒童最喜歡的方式,設置挑戰性目标,将核心概念融入遊戲任務中,通過反複的玩耍嘗試來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這也正是我們所在做的事情,面向3-6歲兒童,将幼兒數學的核心概念融入卡牌遊戲中,每天玩一玩,簡單輕松的在家就能實現數學啟蒙。
不過正式上線還要等到6月底,到時會以成本價推出,記得回來購買。也可以先關注公衆号:一點幼兒數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