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前,同事邀請同去南京遊玩,我笑着拒絕:“不了,下次吧,我要回老家。多拍點兒美照啊,就當我也一起去啦!”
朋友們“十分安生”,知道每逢清明中秋,我是雷打不動要回老家的。隻是說“哪年規矩變了,提前知會一聲兒。”我笑答“一定!”
轉眼,今天就是清明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和父母告别後,就早早坐上了返滬的高鐵。
當《車站》的前奏響起時,睡眼惺忪的我,立刻清醒了。“我不知道我,還要面對多少相聚離别,就像這列車,也不能随意停歇,匆匆掠過的,何止是窗外的世界。”播放到這段時,徹底放棄了抵抗,将臉轉向窗外,任由眼淚默默決堤。
十八歲時,外公離世,而今已十年有餘。
外公離世,母親落淚,那是我十八年來 ,第一次見她哭。眼睛紅紅的,說話鼻音很重,聲音嘶啞,哄騙我:“去看你姥爺一眼,先去學校,等出殡那天,一定讓你爸去接你。”我信以為真,去了學校。
我等啊等啊等啊,等不來父親。到了出殡當天的七點半,就再也坐不住了。大步去找班主任請假,大概是班主任看我神情不對,就給父親打電話,電話打了一通又一通後才接通。接通後,一向愛碎碎念的班主任竟惜字如金,隻是一直在說“嗯”、“好”、“放心”,挂斷電話,騎着電車,把我送上了去外公家的公交車,跟我說了句“早點兒回來,高三了。路上注意安全,到了發個短信。好好陪陪你媽。”就回去了。
就這樣,我去送了外公最後一程。葬禮結束後,母親就病了。那是我第一次希望,人死後有靈魂該多好。那樣我就能安慰自己,安慰媽媽“姥爺沒走,姥爺一直在陪着我們,看着我們,隻是我們我看不見他而已。”可這隻是我的美好願望罷了。
我不知道怎麼安慰母親,就隻是聽班主任的話,陪着她。在母親說起和姥爺之間的趣事時,安安靜靜地聽着,偶爾好奇地問上一句“然後呢?”母親就會接着把故事講下去,講到好玩之處,會笑起來,然後沉浸在回憶裡,精神也慢慢好了很多。父親會經常帶着母親到處走走看看,時間久了,樂觀堅強的母親又回來了。
後來看了《尋夢環遊記》,才更深刻地懂得了什麼是“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忘卻才是。”
要細心收集與離去之人的點點滴滴,将它們妥善珍藏在心形口袋中,繼續前行。
這樣才能在每一個細水長流的日子裡,每一個幸福的瞬間,每一個難捱的時刻,依然有他們的陪伴和支持。
如此便足矣。
外公家的歪脖子棗樹,如今已不在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