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納芯微代工

納芯微代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07:47:35

9月6日,第四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鍊創新大會在南京開幕。在大會現場,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與國産芯片廠商納芯微董事長王升楊圍繞芯片短缺情況、國産芯片表現以及主機廠自研芯片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納芯微代工(對話納芯微王升楊)1

納芯微董事長王升楊 圖/受訪者供圖

在王升楊看來,總體來看汽車芯片相比其他芯片更具可預測性,但在新能源汽車迅速發展與複雜的時代背景下,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對于國産芯片,近兩年實現了非常大的突破,但在可靠性上仍需加強;整車廠積極布局芯片行業,更多地是進入主控、域控等關鍵芯片領域,而即便在這些領域,車企仍然需要周邊器件與之匹配完整的生态系統,多方之間更偏向于共赢關系。

汽車産業鍊相比可預測性較強,但疊代速度也在加快,供需矛盾在短期内仍然存在

新京報貝殼财經:目前産業鍊上的“缺芯”情況如何?

王升楊:去年的“缺芯”是全面的缺,今年“缺芯”情況已經出現了分化。首先像消費電子等領域已基本上不缺了,整個行業增長趨平。

具體到半導體整個産業環節上來看,封裝測試産能已經在全面緩解。從晶圓角度來說開始在分化,低壓工藝産能也已經全面緩解,現在比較缺的是高壓BCD工藝 功率器件工藝,這部分的缺口主要來源應該是汽車、新能源 能源行業的快速增長。現在能滿足這些應用的,尤其是汽車應用的工藝節點上的産能可能在近期之内擴建速度還趕不上需求的增長速度,所以這些品類上我們認為“缺芯”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新京報貝殼财經:相比其他産業,汽車芯片的供應是否更加穩健、具有可預測性?未來汽車芯片的供需會如何變化?

王升楊:汽車芯片和别的芯片生産模式上有差異,但也分不同的情況。一些标準化、通用的芯片還是跟其他産品類似,會按照整個市場預測生産。但有一些專用芯片,比如特定為某個車型定制的芯片,可能會按照這個車型特定的預測去生産。

汽車産業鍊相比消費類或其他産業鍊,是一個可預測性比較強的産業鍊。但這兩年比較特别,一是“缺芯”的狀況,二是新能源車的增長超出所有人預期,給行業帶來了不确定性。

此外,這兩年半導體産業鍊也在經曆12英寸到8英寸工藝切換,在切換過程中導緻了結構性缺貨的原因。另外,不确定的地緣沖突以及波動的疫情影響,都對這個行業造成了很多影響。

面向未來,整體上“缺芯”的狀況是在緩解的,但是供需之間的矛盾在短期之内還是存在的,所以我認為大體上各個品類“缺芯”的狀況應該會逐漸好轉,這裡個别的一些品類芯片可能會處在持續緊張狀态。

國産芯片快速進入汽車産業鍊,挑戰集中在産品可靠性上

新京報貝殼财經:近兩年,國産芯片一直在快速發展,目前表現如何?接下來還有哪些挑戰?

王升楊:國産替代這兩年的發展非常不錯。原來在芯片領域的高端市場,尤其是汽車市場,可能很難找到國産芯片。這兩年在比較有利的産業環境下,非常多的芯片企業開始有機會進入到汽車産業鍊中,也有非常多的汽車産業鍊的客戶在主動規劃國産替代計劃。所以這兩年國産芯片還是往前走了非常大的一步。

同樣我們也看到國産替代還面臨着非常多的挑戰,這裡最大的挑戰在于汽車對芯片的體系有不一樣的産品要求,主要是集中在産品的可靠性上。過去國内芯片企業主要是以面向消費電子 一部分工業為主,但現在進入到汽車領域,其面臨的汽車産品質量可靠性壓力是前所未有的。這要求國内芯片企業能夠快速地構建一套完整的從研發到量産到大規模供貨這樣一個符合車規要求的産品開發體系,同時包括質量保障體系。但目前這些體系能力的構建需要一些時間。我相信假以時日國内新能源汽車公司一定會在越來越多的品類上實現國産替代,也能夠構建起越來越強的符合汽車行業要求的産品研發和質量管控能力。

新京報貝殼财經:在複雜形勢下,是否有一些外國芯片企業會采用降價的形式來積壓我們國産芯片的生存壓力?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王升楊:在過去兩年比較特别的國際形勢與整個行業“缺芯”的背景下,國産芯片在汽車領域裡得到很快的導入和應用。但是随着供應情況,“缺芯”會慢慢緩解,這也可能導緻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争。這種情況下,對于納芯微為代表的國産芯片廠商,主要是考慮兩個方面:

第一,要盡可能實現成本優化。在過去兩年裡,優先保障産能,今年開始,随着産業鍊情況發生一些變化,國内廠商也在積極做一些成本優化的舉措。

第二,過去兩年在快速導入汽車産業鍊,芯片廠更多是通過pin to pin(現有需求替代)的方式導入。從納芯微角度來說,我們已經開始和一些行業頭部的客戶合作,面向未來的應用做一些産品的定義和産品的開發。

整車廠開始進入到芯片領域裡,大部分會進入到關鍵芯片領域

新京報貝殼财經:在近兩年與車企的合作中,你是否有感受到車企态度、布局的變化?

王升楊:我們這兩年跟車企接觸過程中,感受很強烈。

第一,所有車廠對芯片都明顯比原來更重視了,這兩年車廠已經深度介入到芯片選型、供應、保障等環節當中。

第二,非常多的車廠在積極推動國産化,某些車廠甚至還有一些獨立的工作小組在去推動國産化的進展,在國内汽車産業鍊基本形成了共識。

第三,車廠不僅從供應安全角度出發在介入到芯片供應鍊裡面去,很多還是從未來應用的需求和發展的角度,希望能夠跟芯片公司一起深度合作,面向未來應用的需求,去一起定義甚至定制一些芯片産品,來保證他們自己下一代産品會有競争力,所以這裡又會有非常多産業鍊上下遊協同的機會,我們認為這種趨勢看起來應該會持續下去。

新京報貝殼财經:你怎麼看車企紛紛布局芯片設計生産這件事情?

王升楊:在汽車産業朝着新能源化、智能化發展過程中,産業結構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随着整車電氣架構越來越中央化、設計集中化。車廠或汽車産業中Tier1企業在這裡會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說整個産業會不斷整合,而非之前比較分布式的狀況。我們認為未來整車的設計包括芯片的選擇可能會越來越集中化,這是整個行業發展的背景,也是整車廠開始進入到芯片領域裡的邏輯。

在這個過程中,對國産芯片廠商來說,可能是多方充分協同的好的機會。因為汽車廠商進入到芯片産業鍊裡,大部分還是進入到一些關鍵芯片領域,比如一些主控芯片、域控芯片。圍繞這些芯片,汽車廠商需要構建一整套完整的生态系統,需要有很多周邊器件跟它相匹配,這個環節上汽車廠商會和國内現有芯片産業鍊廠商有很多協同和協作的機會,包括我們現在也在跟一些主機廠類似領域裡做一些深度協作。

整體上來講,我們認為通過這樣不同形式緊密的合作,把産業鍊的需求端,即車廠、Tier1、芯片的設計公司,包括芯片産業鍊的資源,未來需要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适應整個行業快速的變化。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白昊天

編輯 宋钰婷

校對 王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