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至,夏繁盛
大暑之後便是立秋
秋意漸近
可天氣卻是最熱
大暑時節天氣甚烈于小暑
故名曰大暑
暑氣蒸騰,萬物浮躁
盛
夏
大暑節氣知多少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于黃經120°,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大暑期間,漢族民間有曬伏姜、飲伏茶、燒伏香等習俗。
夏正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其氣候特征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節氣天氣特點
夏季容易出現強對流天氣, 并以強降水、雷雨大風、龍卷風、冰雹和飑線等形式出現。在熱帶氣旋家族中,強熱帶風暴和台風的破壞力是不言而喻的,且發生頻繁。“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詩人陸遊形象地描述了台風襲來時的壯觀景象。
大暑節氣飲食
大暑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這一時節的民間飲食習俗大緻分為兩種:
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如粵東南地區就流傳着一句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而我國的台灣地區則有在大暑吃鳳梨的習俗,因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而且有敗火的作用。
另一種飲食習俗則是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來“過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種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湘東南還有在大暑吃姜的風俗,“冬吃蘿蔔夏吃姜,不需醫生開藥方”。
夏正濃大暑至
夏天多暑多濕,人們經常會出現頭沉重、抑郁、倦怠、胸悶、胃口不好等症狀。夏日飲食不宜過飽,隻吃七八分飽即可,遵循“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原則,少吃辛辣、油炸食物,不宜食入大量冷飲,以免損傷脾胃功能,應注意全面、均衡的營養搭配。
此外,夏季飲食宜清淡,可多吃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如綠豆粥、荷葉粥等,或将冬瓜與蓮葉、薏米共煮湯喝。多食新鮮蔬菜及瓜果,需注意洗淨削皮或淡鹽水浸泡後食用。
大暑氣溫炎熱
大家一定要做好消暑工作喲~
/圖源/網絡
/撰稿/王琳雅
/排版/王琳雅
/審核/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
潛心做好家庭服務
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
專注服務于婦女兒童的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