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開始給大家分享一些國外料理的技巧,實際上我的目的是讓大家從中能找到更多新的思路,開拓自己的思維,然後用在自己的美食制作或者經營中,創造出不一樣的口味和風格。
餐桌上碗面條的高角度視圖High Angle View Of Noodles In Bowl On
可能有的朋友會認為,這些國外的東西和我們的烹饪方式距離太遠,似乎有些不搭,實際真的不是這樣,因為它們的原理都是一樣的,而且适當的借鑒和融合,往往能産生不一樣的效果。
我以前的文章裡給大家介紹過一位小夥子,從西式高湯的工藝裡受到啟發,把牛骨烤制後熬制自己面館的高湯,讓自己的牛肉面成了爆款的故事。
最近我還聽說過一件事,也是現實發生的,這是朋友們交流時提到的,說他們附近有一家面館,湯料很是與衆不同,顔色黃亮,香味濃郁,生意好的不得了,後來有知情人透露,這家面館是在熬制湯料時,巧妙使用了西式的咖喱粉,做出了這種效果。
這些例子都說明,借鑒和融合,已經成為現在我們想做出創新,獨樹一幟的思維方式之一,想擁有自己的東西,了解一下這些,是有必要的。
那麼今天我們就說到了咖喱粉,這種香料組合的方式,是說到國外的料理,根本避不開的一個話題,也是很多美味變化的源泉,值得我們騰出兩天的時間去探讨一下。
其實咖喱這個詞,按它的發源地南印度的泰米爾的話翻譯,可以理解為各種香料所制作成的調味品,原理類似于我們的十三香等,但它的組合方式更自由一些,常用的香料品種也有幾十種。
例如在他的發源地印度,經常用到的咖喱粉的香料就有香菜籽、良姜、葫蘆巴、小豆蔻、香茅、姜黃、大料、小茴香、肉桂、丁香、橘皮、花椒、胡椒、番紅花等,而後來在使用中,演變出了5種主要的風格:
琳琅滿目的木匙、 孤立在白色的香料
1、印度咖喱
如果我們需要引用一個正宗概念的話,可能這就是那個發源地,其他的風格都是以它為基礎演化出來的,以顔色偏金黃,味道醇厚為特點。
2、泰國咖喱
是在印度咖喱粉的基礎上,添加了新鮮的小番茄、羅旺子、泰椒、香葉、檸檬葉等,最大的特點就是辛辣,且帶有鮮香味,顔色偏微紅。
3、馬來西亞咖喱
馬來西亞咖喱粉也是在印度咖喱粉的基礎上,添加了他們一些本地特色,例如一些東南亞的水果,椰漿,三花淡奶等,突出特色是辣度下降,有水果的清香味,顔色淡黃。
4、中式咖喱
這個是在印度咖喱粉的基礎上,按照我們的調味風格,更多地使用了八角、桂皮、香葉等,最大的特點是結合了國産香料的味道,并且辣度降低,顔色棕黃。
4、日本咖喱
這也是咖喱演化的一個重要流派,他是在印度咖喱粉基礎上添加了蜂蜜、幹蔥末、甚至是巧克力等,特點是甘甜辛辣,具有香甜的口感,顔色較重。
這是5個主流,其他風格還有很多種,例如歐式咖喱、斯裡蘭卡咖喱、新加坡咖喱等,
但我們從中看到的應該是,無論多有名、多成功的口味和技法,在面對具體市場的時候,都有個就地演化、因地制宜的原則,這是我們在市場落地生根的基礎。
例如我們開始說的那個面館,在制作湯料時對咖喱的借鑒,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以這種外來的思路,就地演化成自己的技巧,随之成功。
那麼這些技法如何借鑒呢?我們在後面專題逐步探讨,最後附上一個我自己使用過的咖喱粉的配方:姜黃30、香菜籽10、 枯茗(孜然)8、 白胡椒5、 黑胡椒5、 洋蔥粉5、 陳皮5、 胡蘆巴3、肉豆蔻3、肉桂3、 甘草3、 小豆蔻3、 辣椒粉3、 月桂葉2、 小茴香2、 丁香2、幹姜2、 葛縷子2、八角1、大蒜粉1、 衆香子1、 百裡香1;
總共22味料,屬于比較專業的配方,适合商用,大家參考!
自然門美食e道哥 愛美食的江湖派,講真實的故事,說樸素的思想,交有緣的朋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