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種在人或動物腦(或腦細胞培養物)與計算機等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的不依賴于常規大腦信息傳輸通路(外周神經和肌肉組織)的直接通信和控制技術。腦機接口系統從大腦皮層采集信号,并轉換為可以被計算機識别的信号,提取信号特征、識别并轉化為對外部設備的控制指令,實現對外部設備的控制。
腦機接口(BCI)概念雖然提出較早,但受制于整體技術水平以及倫理道德,腦機接口(BCI)進入實質性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屬于新興行業。植入式腦機接口通常需要進行神經外科手術,将微電極直接植入大腦皮層的特定部位,或者大腦深部位置,用于采集和監測腦内特定功能區域的信号,這類技術主要用于臨床科研、監測,以及幫助癱瘓患者控制假肢或者實現神經控制虛拟活動等。相對于植入式腦機接口,非植入式腦機接口則應用更為廣泛,産品形式更加豐富,市場規模也更大。
根據新思界産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2025年中國腦機接口(BCI)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2020年,全球非植入型腦機接口(BCI)市場規模為6220百萬元,市場份額為84.9%;植入型腦機接口(BCI)市場規模為1107百萬元,市場份額為15.1%。
在國外,美國在腦機接口領域占據絕對領先與主導地位。從技術路線看,植入式和非植入式基本平分天下。其中NeuraLink、Kernel、BrainGate等植入式技術企業的研究和應用相對聚焦,主要在醫療康複領域。NeuroSky、BrainCo等非植入式技術企業的研究和應用相對廣泛,在康複、教育和娛樂等多個領域都有涉及。另外,非美資企業,主要有瑞士的Mindmaze公司、加拿大的InteraXon公司和奧地利的G.TEC公司,三家公司均采用非植入式技術路線。反觀國内,腦機接口技術則以非植入式為主,對于植入式技術的研究則相對較少。
新思界行業研究員表示,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就十分重視腦科學,2016年啟動“中國腦計劃”;2021年,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也将腦科學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之一。作為當前腦科學領域中最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腦機接口技術在生物醫學、神經康複和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應用領域在逐步擴大,市場前景廣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