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abc最通俗是什麼

abc最通俗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2:15:58

abc最通俗是什麼(ABC的真實的生活情況是怎樣的)1

編者按:小編周圍有不少人說要移民,聲稱是“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但是,真正移民之後,在美國長大的華人,俗稱ABC,到底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呢?這是想要移民的父母所不知的。ABC們是生活在中美文化夾縫中,還是在美國文化裡如魚得水?他們是“永遠的外國人”,還是成為了“新美國人”?夜深人靜,他們會為“我是誰?”而輾轉反側嗎?故選一位ABC的口述曆史,與君分享。

Identity 關于我的身份

如果有人問起我的國籍,我是一個亞裔美國人。如果深究的話,我會說我是華人(Chinese)。

很少人會說華裔美國人。事實上,每次我讀到“華籍美國人”(Chinese American)的時候我自己也感覺特别奇怪,因為這樣說的人實在太少了。也隻有非常少的人會說ABC——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隻有中國人才用這個詞。

Education 關于教育

公立學校

就像你預料的那樣,我學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和美國相關的。我能唱出美國的國歌,卻無法唱出中國的。我知道美國和歐洲的曆史,并且知道很多,但是我卻不了解中國的曆史。我數學學得很好,因為在小學四年級學習乘法之前我就已經學會了,并且從那以後,我就一直享受着被分到最高級别的數學課堂的優越感。

在小學,幾乎我所有的作業背後都有着一些故事背景。比如Suzy要去銀行存款,有15個硬币總共是2.25美元,她一共可以有多少種硬币的組合?

然後我們還研究了一下美國從小學就在做的一些題目,比如選擇你最喜歡的曆史人物并且說說他的曆史貢獻。或者調查你知道的那些人物并且為他們的生日設計一個情節或者設計一個科學小實驗。結果是什麼呢?

實驗結果是什麼?這個結果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有時也有一些作業會檢查我們有沒有背一些東西,但是通常一天的作業是5個題以内。所以總的來說每天隻花三十分鐘就可以做完我們的作業了。

中學的作業除了那些課題會更加細節深入以外基本也還是一樣的形式,我們還會有更多的小組作業。每天作業大概占據我一個小時左右吧。

高中的時候我考進了一所重點學校,所以我的經曆比普通學生又多了不少。盡管我在普通高中的朋友們每天也有1-2小時的作業要做,我卻又2-3小時,而且還有每天兩小時的閱讀。我們的課堂主要是讨論,然後在家通過研究讨論課題繼續學習。比如,讨論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裡對英國經濟狀況的評價。

讨論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裡面寫天氣中的内涵,讨論工業化對于德國統一的影響,這樣一來我們再通過課堂上互相的提問學習分析問題的方法。其實這也有些困難因為老師往往沒有期待一個正确答案,而是期待着我們的研究和推論能夠創造出一個最佳答案。這個構造出答案的過程遠比重複和背誦要難,但是這種學習更加徹底一些。

在學校外,我還在一個劇院演出,在男子排球隊打球,和别人共同編輯我們學校的文學藝術雜志,并且帶領一個機器人學的隊伍。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典型的亞裔美國人的大牛的故事,但是我做這些事情完全是因為他們帶給我的樂趣。我總能在白天結束時回到家,做完我的2-3小時的大作業,然後用整個晚上打遊戲。事實上,我爸媽想讓我退出各種課外活動因為他們怕我的睡眠不足。不過從這些課外活動中,我真的學到了很多知識,這些讓我覺得比課堂知識有着更長遠的意義。

Chinese關于中文

大部分我的亞裔美國人的朋友們都會去上中文學校。中文學校在普通學校的系統外,通常是當地的社區組織起來的,一周隻需要在周六或者周日上幾個小時的課就可以。

大多數我的朋友都隻能用不标準的發音(比如shi/si,chang/cang就會讓他們為難)說一些基礎的中文,不過這些對于他們和祖父母那一輩的日常交流已經足夠了,(“這個放那兒”,“我吃過飯了”都非常簡單)。再好一些的話我的一些朋友在家能說廣東話或者上海話所以他們其實說普通話倒是不太溜兒。不過總的來說,他們的父母都對他們講中文,然後他們回複英文,有的時候父母也會在這之後又用英文回應。我們中也有個别人會在家經常說中文,并且我有兩個朋友能夠流利地進行閱讀。

其實我五歲的時候,我爸媽把我送回國讓我和祖父母住過一年。所以我學會了拼音還有一些基礎的字詞(還有美國直到五年級難度的數學)。那年給我的中文教育帶來了非常大的不同。我在中學的時候,我爸媽讓我進了一所中文學校。那個時候我知道我已經比大多數人強很多,因為我能用中文字典,而且隻要有拼音我就能夠讀并且理解一些簡單的中文文章,我還能把那些字詞的音念得很準确。語言的順暢讓我的學習之路走得很容易,高中時我還把中文寫成了我的外語。我開始在家說中文,而且特别喜歡遇到不認識的字詞的時候問我爸媽。我大學的時候還在中國學習了一年。(中美兩國的大學差别實在是太大了!)

Economics 關于經濟

我很小的時候,我們家很窮,因為當時我爸還是一個博士生而我媽媽又沒有獲得工作簽證。我們家所有的家具(包括我的玩具)都是别人捐贈給我們的或者是我們在庭院買的二手貨。在學校,我可以吃免費午餐因為我家的收入水平已經快要達到貧困線。

這麼多年來,我們搬了16次家,在我爸找工作的過程中,全國各地我們都去過了。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中高産階級的社會,我爸媽和我都有着高薪的工作,我們有一套抵押的房子,我們能買得起大多數我們想要的東西,不過并沒有很多你在雜志上會看到的那種奢侈品。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很慢但是穩定爬升的經濟進步,而不是像中國經濟那種火箭式的上升。20年前,當我們處在我們有史以來最窮的狀态時,我們遠比我們在中國的親戚朋友們要富有。比如我們有一輛81年産的豐田卡羅拉,在沃爾瑪購物(20年前每一個走進了沃爾瑪的中國人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但是現在,我們已經完全不比他們有錢了。比如我爸媽的朋友們都已經把他們家的孩子送出國去讀書了(大部分都是去美國),在那裡他們支付着非常高的國際學生的學費還有很多用于旅行和購物的零花錢。

相比之下,我選擇去一所州立大學因為它有着州内學生的低價學費和獎學金申請的機會,我還在那持續做了三年兼職。我的朋友大多數家庭都屬于中高産階級。我們的父母職業有醫生、工程師、會計、學者、教授,并且他們希望引導我們學同樣的專業。但是我們還很年輕,所以我們的職業路程也很快就會偏離他們的設想。我的一個朋友就剛剛從一份非常完美的财政顧問的工作改行去做即興表演喜劇。

我們有的人覺得家長特别辛苦和耐心就為了讓我們能夠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而努力找一份高薪水的好工作也是在浪費他們的努力,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奮鬥到美國的更高層去。

abc最通俗是什麼(ABC的真實的生活情況是怎樣的)2

Social關于社會

望眼一看,我在facebook上的朋友,一半都是亞裔美國人。

長大的路上,我大多數朋友都不會說中文,這并不是我自己選擇的。不知怎麼,我上的學校剛好都中國學生非常少。一半的朋友都是猶太人,剩下的則是非裔美國人和一些其他的亞洲人。

在高中,我的IB和AP班中會有更多華人學生。在這裡我第一次有了一群華人朋友,雖然他們并不和我的那些非亞洲人的朋友們一起出去聚會玩樂。屬于兩個群體的人都是在美國長大的,我們看一樣的電視娛樂秀,聽同樣的音樂。這兩個群體對于我來說并沒有太大不同,雖然他們對于一個旁觀者來說确實很不一樣。

Family關于家庭

Parents 父母

我隻能推測一下我父母的文化身份,因為我們沒有探讨過這個問題,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他們看起來時怎樣的。

我父母現在都是美國公民。事實上,他們甚至已經合法地把他們的姓都改成了美國名字。但是他們在家裡說中文,看中國的電視(我媽媽喜歡非誠勿擾和中國好聲音),做中國菜(我爸現在還是沒法做出一個好吃的三明治)。

他們所有的朋友都是中國人。幾年前,那個時候我們還有三家朋友也住在這條街上,我父母特别喜歡那個時候。夏天的時候,每個晚上他們都一起出去散步,在路邊聊天。奧運的時候,他們在所有的項目都為中國加油(我通常為中美兩國加油),并且他們會抱怨美國對中國采取的強硬的政治态度。

不過換個角度,他們卻很适應美國的生活,他們都和外國的工人一起工作并且和他們相處得非常好。我爸在上兩次總統大選中都投票了而且他自己為此特别自豪(我媽實在是懶得參與,哈哈)。

我個人很懷疑他們到底有沒有搬回過中國。過去20年他們的家鄉現在已經成了一個記憶。每次我們回去的時候,我爸媽都無依無靠的,不得不依賴我們的親戚們。他們不認識各種街道或者是公交路線,也不知道地鐵系統的樣子甚至有的時候他們都不知道那些國内很流行的産品和活動。

他們試着讓自己和正常的中國公民一樣,但是他們很快就會出賣自己的身份。比如,當他們進一輛出租車的時候總是會第一時間系上安全帶(安全第一!)。而且他們也不習慣沒有我們在美國每日都在享受的那些便利比如用不完的熱水,中央空調,公共無線網,幹淨的浴室等等。

他們非常想念中國,因為那意味着他們可以和朋友還有親人在一起。但是他們總是在最後又能開着自己的車,回到自己家的時候才真正感到放松。所以我說他們非常糾結。他們總是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但是又很高興自己是美國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