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鄉村創新工藝品

鄉村創新工藝品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07:00:24

鄉村創新工藝品(鄉村振興中的特色手工藝品)1

散入千家萬戶的鄉村手工業,曾是男耕女織的鄉土社會中最為重要的經濟形态之一。手工藝品,俗稱“民間手工藝品”,是指民間的勞動人民為适應生活需要和審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産為主的一種工藝美術品。手工藝品的品種非常繁多,如皮具、宋錦、竹編、草編、手工刺繡、藍印花布、蠟染、手工木雕、油紙傘、泥塑、剪紙、服飾、民間玩具等。

各地的手工藝品具有不同的風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國手工藝術的風采。傳統手工藝品具有一定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對增加廣大農民的經濟收入和傳承鄉村傳統文化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手工藝品中的商業潛力

近年來,随着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民間手工藝品行業發展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行業市場也在規模不斷擴大,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民間手工藝品行業市場規模預估在1萬億元左右。

地理環境和生産資源的不同也會讓手工藝品的發展方向不同,比如江西景德鎮的陶瓷制品相對發達,江蘇宜興的紫砂器享譽全國,江蘇的刺繡,雲南的苗銀等等,這些都是在擁有特定的資源的前提下才能形成的手工藝品。這些最早脫胎于鄉村民間的手工藝品,随着經濟的發展被市場認可、然後形成産業規模,帶動了一方的經濟發展。

在百年現代化進程中,我國鄉村手工業從總體上走向衰落。但在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區域,也曾出現繁榮的局面。例如,20世紀80年代,在蘇繡出口創彙的盛期,大量訂單分包到鄉村,形成了姑蘇10萬繡娘的盛況。再如,20世紀90年代,随着遊方藝人陸續回歸,雲南鶴慶新華銀匠村形成了産業聚集效應,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鄉村創新工藝品(鄉村振興中的特色手工藝品)2

目前,我國民間手工藝品産業分布相對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山東、福建、江蘇、河南、湖南、江西等地。手工藝品的産業化是市場大規模的需求帶動的,例如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國際貿易中的出口規模擴大等。能形成産業化的地區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鄉村是難以形成産業化的。

手工藝所衍生出來的業态也較為豐富、特别是在和互聯網相結合之後、使其商業價值更加的多元化。比如在短視頻平台的各種手工達人,城市中的手工達人大多以娛樂、美觀為主要的表現;來至廣闊鄉村的手工達人多數以實用為主。據抖音的巨量算數顯示“手工”關鍵詞的搜索指數維持在50萬至100萬之間,手工相關内容在除娛樂屬性之外在親子教育屬性上也具有一定的表現空間,可見用戶對于手工相關内容的認可度還是較高的。

在國内的消費市場、由于電商平台和銷售渠道的便利,零售的需求更直接,一些鄉村的手藝人,在一些直播平台售賣手工藝品就可以獲得可觀的收入。例如江西永豐縣的某鄉村的村民(ID老範竹木工)在抖音平台發布手工的竹制品和木工制品短視頻收獲40多萬的粉絲量。我國廣闊的鄉村底蘊深厚堅實、孕育出的鄉村手藝人數不勝數,其中所蘊含的商業潛力也十分巨大。

鄉村手藝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支點

傳統手工技藝與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産有着緊密的關聯,既有現實的經濟價值,又有很高的審美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曆史價值。

鄉村傳統建築的建造是鄉村文化的一種有形的表現形式,不同的建築風格也表現了不同民族群體的生活方式的不同。例如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的安徽西遞宏村,經曆800餘年依然能滿足日常的居住要求,不僅成了文化保護單位也成了徽派建築的代表,還有被大衆所津津樂道的福建土樓、侗族木屋等等。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築是民間手工繁榮的成果,更是把鄉村的手工文化以一種具體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除特色的建築之外,也會聽到、絨繡之鄉、國畫之鄉、編織工藝品之都等等各種的稱号。這些稱号是外界對于部分地區的手工藝品的認可,有些地方能借助“品牌”效應形成産業化,有些地方仍然以家庭為單位傳承着一份手藝。由政府主導推動手工藝品非遺領域的建設,讓其文化屬性更加的濃烈,不僅擁有了區域“品牌”屬性、也為在國際上形成一定的影響力打下了基礎。

鄉村創新工藝品(鄉村振興中的特色手工藝品)3

鄉村傳統的手工坊是一個鄉村的傳統文化的标志,依托傳統手工業工坊,可以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标志。圍繞着具有文化傳承屬性的手工坊可以進行多元化的運作,在偏遠鄉村遺存着衆多的手工藝工坊,在這種村落中針對單個手工作坊進行改造并不能達到經濟上的有效成果,反而是将手工工坊作為鄉土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鄉村民宿、鄉村手工藝基地、村民公共活動場所的開發中,往往能夠通過深度的鄉村旅遊帶動手工業作坊的再生,展現其獨特的文化價值。

例如在鄉村旅遊中,遊客既可以在民宿度假時體驗到鄉土飲食文化,又可以在民宿内購買重新包裝後的特色美食。通過将傳統手工業作坊的元素融入民宿的主題設計中,并将特色手工農産品投入運營,多方面提升了鄉村民宿的鄉土與地域特色。

以傳統手工藝為媒介的鄉村公共活動場所,是鄉村文化傳播和傳承的集散地。鄉村公共活動空間記錄了鄉土社會的日常活動與集體活動,是鄉村聚落的重要組成部分。将鄉村手工業工坊作為多元化公共活動場所的組成部分,以鄉村傳統手工藝作為維系媒介,既傳承了瀕臨消亡的手工藝文化,更增加了鄉村社會的凝聚力與認同感。

藝術創意工作室的介入也是當下鄉村手工業轉型的一種趨勢。這種模式是指通過藝術家、設計師對話鄉村傳統手工藝人,運用現代創意設計激活瀕臨消失的傳統手工藝,以藝術工作室的形式重新定義傳統手工業工坊。

總結

手工制作工藝在我國民間有着悠久的制作曆史,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以其悠久的曆史、精湛的技藝、豐富的門類、傳世佳作蜚聲海内外,幾千年來,傳統手工藝産品始終是代表中華民族的一大特色産業。民間手工藝品植根社會最基層,在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生生不息,構築了基礎雄厚的大衆文化底蘊,并對其他文化藝術産生過深遠的影響。新時代鄉村振興中的手工藝品需要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精華,這樣才能讓新時代的鄉村更加繁榮、更具生命活力的。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