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江蘇什麼時候繡眼鳥遷徙

江蘇什麼時候繡眼鳥遷徙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5 06:10:20

江蘇什麼時候繡眼鳥遷徙?“冬候鳥不走了,留在德陽旌湖繁衍後代……”近期,不少愛鳥的德陽市民發現,綠頭鴨、斑嘴鴨、黑水雞、小鸊鷉等冬候鳥在旌湖裡面繁衍後代據德陽愛鳥協會提供觀測的數據,近期,志願者在旌湖觀測到有300多隻冬候鳥,有綠頭鴨、斑嘴鴨、黑水雞、小鸊鷉等“去年夏天的統計數據是200多隻”德陽愛鳥協會副會長李濤說介紹,第一批在旌湖孵化的斑嘴鴨、綠頭鴨、黑水雞的亞成鳥一部分都已經具備了飛行能力,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江蘇什麼時候繡眼鳥遷徙?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江蘇什麼時候繡眼鳥遷徙(冬候鳥為何變留鳥)1

江蘇什麼時候繡眼鳥遷徙

“冬候鳥不走了,留在德陽旌湖繁衍後代……”近期,不少愛鳥的德陽市民發現,綠頭鴨、斑嘴鴨、黑水雞、小鸊鷉等冬候鳥在旌湖裡面繁衍後代。據德陽愛鳥協會提供觀測的數據,近期,志願者在旌湖觀測到有300多隻冬候鳥,有綠頭鴨、斑嘴鴨、黑水雞、小鸊鷉等。“去年夏天的統計數據是200多隻。”德陽愛鳥協會副會長李濤說介紹,第一批在旌湖孵化的斑嘴鴨、綠頭鴨、黑水雞的亞成鳥一部分都已經具備了飛行能力。

每年3月初就該飛往北方的冬候鳥,如今已到了6月,怎麼還有一些沒有飛走,居然變成了“留鳥”,留在旌湖繁衍後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對此,紅星新聞記者走訪了當地愛鳥人士以及相關動物專家……

冬候鳥不走變“留鳥”?

人工鳥島和灘塗濕地成鳥兒“落戶”首選

近期,德陽觀鳥愛鳥協會志願者發現,留在旌湖裡的冬、夏季候鳥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多。

從4月起到現在,旌湖裡幾乎每天都有‘德陽籍’小候鳥陸續出生,旌湖現在已經成為了這些雛鳥們的樂園。雖然天氣炎熱,但在青衣江橋至黃河橋段的岸邊,大量來自本地及外地的攝影愛好者和愛鳥人士正在觀鳥攝影。德陽市民羅義華退休生活的一大樂趣就是帶上裝備,每天到旌湖觀鳥拍鳥,将斑嘴鴨、綠頭鴨、小䴙鹈等鳥兒的美麗姿态收入他的鏡頭。

斑嘴鴨(羅義華攝)

在旌湖裡,随處可見各種鳥兒,尤其在7個人工鳥島上,有不少鳥兒在繁衍後代。德陽愛鳥協會副會長李濤說,去年旌湖清淤後,在河道内設置了7個人工鳥島,為旌湖中的候鳥們提供了較好的栖息環境和繁育條件。

根據今年初成都平原水鳥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旌湖4000多隻的越冬候鳥數量較往年的3000多隻有明顯的增長。特别是随着人工鳥島的設置,留在旌湖的冬候鳥,不論從種類還是數量上來說也都有所增長,就連越來越多的夏候鳥也選擇在這裡安家,繁育後代。

赤麻鴨(羅義華攝)

“往年4月份冬候鳥遷徙離開後,留鳥很少,僅有零星綠頭鴨和斑嘴鴨等,且在旌湖的分布也比較散。”李濤說。而今年在旌陽區青衣江橋至黃河橋河段,由于此處人工鳥島和灘塗濕地較多,水草豐茂,有着豐富的食物來源和較為安全舒适的生态環境,這裡也成了鳥兒們“落戶”的首選。很多市民和來自省内外各地的觀鳥愛鳥人士近段時間也常常聚在此處觀鳥、攝影。

斑嘴鴨(李濤攝)

其中就有來自成都的攝影愛好者吳先生,“上個月我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一個愛好者在轉發雉雞在德陽旌湖現身的新聞,就專程趕到德陽來拍照,這個雞羽毛顔色特别漂亮,拍出來很好看!我之前都來過一回了,當時下雨沒看見,今天不僅看見了大的,還拍到了小雉雞,真的不虛此行。”吳先生說。

近期觀測到300多隻候鳥

第一批在旌湖孵化的亞成鳥已具備飛行能力

據協會鳥友觀察統計,今年留在旌湖安家繁育的候鳥當中,冬候鳥有綠頭鴨、斑嘴鴨、黑水雞、小鸊鷉等。而夏候鳥有此前在旌湖數量較少的黃葦鳽、栗葦鳽、紅胸秧雞、藍胸秧雞,以及國内稀有夏候鳥棉凫,種類已達十餘種,數量大約超過500餘隻。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本地常見的白鹭、夜鹭等留鳥也在旌湖裡安了家。

李濤介紹,近期愛鳥協會志願者在旌湖觀測到有300多隻冬候鳥,有綠頭鴨、斑嘴鴨、黑水雞、小鸊鷉等。“去年夏天的統計數據是200多隻。”

赤麻鴨(羅義華攝)

“目前已經到6月中旬了,我們看到第一批在旌湖孵化的斑嘴鴨、綠頭鴨、黑水雞的亞成鳥一部分都已經具備了飛行能力。”李濤說:“就連今年初我們才觀察到的雉雞目前也已經在這裡繁育了兩窩,每窩大概都有七八隻的樣子,現在經常可以看到它們跟随雌雞在鳥島的草叢中覓食的身影。”

粟葦鹣(羅義華攝)

“往年夏季基本就無鳥可拍了,今年情況卻完全不一樣。大熱天,還是有很多人觀鳥,每天如此,這種景象往年是根本看不到的。”李濤說。

李濤表示,目前仍觀察到還有鳥兒在築巢的情況,判斷接下來仍然會有鳥兒相繼“落戶”,旌湖勢必會越來越熱鬧,生機盎然。

斑嘴鴨(羅義華攝)

專家分析——

估計受環境和氣候變化影響

但遷徙是候鳥本能,大多數冬候鳥都遷徙了

“大部分的鳥還是遷徙了,留下的隻是少部分。”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楊建東介紹,近期,在四川盆地德陽、金堂、青白江、溫江等地的江河流域都有志願者觀測到冬候鳥,“我也看到很多冬候鳥,還有一些鳥兒正在繁衍後代。”

赤麻鴨(羅義華攝)

“估計還是受氣候變暖和生存環境的影響。”楊建東認為,遷徙是候鳥的一種本能,這不僅是遺傳和生理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也是對外界生活條件長期适應的結果,尤其與氣候、食物等生活條件的變化有着密切關系。受氣候變暖影響,一些候鳥的遷徙距離逐漸變短,甚至不再遷徙。“這個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冬候鳥都遷徙了,留下的隻是很少一部分。”

“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各地環境變好了,為鳥兒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和覓食的條件。”他認為,成都周邊環境不斷改觀,植被、濕地有所恢複,大部分河段水裡有可供覓食的小魚、小蝦和水草,為鳥兒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此外,愛鳥護鳥意識增加,打鳥的人少了,鳥兒也就多了。“如果鳥兒找不到食物,覺得不安全,它肯定不會留下來。”

粟葦鹣(羅義華攝)

楊建東坦言,冬候鳥不走變“留鳥”這一現象,還有待長期觀測,進一步研究。

曾可嘉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圖片由羅義華李濤提供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