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沖圍客運站,曾經熱鬧的車站如今冷清了。
■芳村客運站,乘客在買票。
■旅客拖着行李進入天河汽車客運站。
■羅沖圍客運站,旅客正在買票。
■海珠客運站。
廣州發改委征求意見:逐步撤銷羅沖圍、天河、芳村等10大客運站
芳村汽車客運站
七旬阿公:在這裡坐車幾十年,最方便
廣州市芳村汽車客運站建得很漂亮,建築整體呈銀白色,分左、右、中三部分。中部樓頂呈弧形,左右兩側樓頂呈從中間向兩邊的線條逐漸升高;整體看起來像展翅欲飛的燕子風筝。
12月22日傍晚,這裡人流稀疏,候車室裡坐着的乘客不超10人。這是畢業兩年的小陳在廣州的最後一晚。不久前,她決定辭去工作,回家鄉發展。“我學的是會計,家在江門台山,每次回家都是從這裡坐車。”小陳說,家鄉是個縣級市,除了長途客車外,沒有其他直達的交通工具,長途車經過自家時,可以喊師傅停車,是最省時省心的方式。“為什麼要取消呀?”小陳不解。
坐在小陳前方的朱阿公兩口加起來有150多歲了,他們這次是要回陽西老家。“孩子們都在外地,我們已經在廣州定居好多年了。時不時就回去,中秋、清明、春節肯定回,這次家裡有事。”朱阿公說,自己幾十年來都是從芳村客運站坐車回家的,距離近、操作簡便是他們鐘情于客運站的最主要原因。“我們就住在附近,方便。以前火車經常沒票,我也不怎麼會從網上買,看不清,不太會操作。來客運站坐車就方便很多,直接買,直接走。”朱阿公很是不舍芳村客運站。
“工作日可能會有四五百人,周末大概1300人至1500人。”芳村客運站的工作人員告訴新快報記者,自己也從新聞上看到了相關信息,“我在這裡工作了20年,你說舍得不?”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市芳村汽車客運站是廣州開展三年一中變、五年一大變活動中調整廣州長途汽車客運布局的一個重要工程,大樓總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于1999年3月設計,2000年8月建成投入試運營。
廣州那些撤銷的客運站
越秀南客運站變身文化廣場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越秀南汽車客運站正式停運。根據規劃,廣州東園文化廣場将在原廣州越秀南客運站原址上,分兩期建設。去年,廣州東園文化廣場(一期)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開始招标,其中透露,該項目将拆除東園橫路北側越秀南汽車客運站、西側住宅樓及辦公樓,新建展覽館、市民廣場等。今年6月,廣州市越秀區東園文化廣場核心片區正式對公衆開放。
夏茅客運站地塊将打造産城融合綜合體
夏茅客運站于2020年10月停運,停運後的汽車站變為招呼站,繼續為周邊群衆提供客運出行服務。今年8月,廣州公交集團微信公衆号發布消息,該集團與珠江實業集團聯合開發的夏茅客運站一期地塊項目舉行奠基儀式。夏茅客運站項目将成為該集團打造的首個公交TOD項目,拟建7棟高層建築,1棟公寓,1棟政府性房源,并設有幼兒園、商業及輔助配套。項目建成後将成為白雲湖數字科技城首個大型産城融合項目和交通綜合體,帶動區域成熟與價值提升,坐擁地鐵22号和24号線雙線換乘。
聲音
廣州市博士科技創新研究會會長彭澎:
仔細研究哪裡乘客較多
進行拆減合并與升級
廣州市博士科技創新研究會會長彭澎認為,現代出行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坐長途客車的人越來越少,坐軌道交通的人越來越多。“我很多朋友以前還會開車或者坐長途車去潮汕、揭陽,但現在他們都是坐動車過去。我問過當地人,也是坐高鐵動車,這客觀上分流了客源,拆減合并是必然的。”
彭澎說,反思廣州過去的交通建設,高鐵站與機場設置得偏遠。可以考慮一種模式,把所有的交通樞紐資源放在一個地方,比如虹橋機場并沒有撤銷,接入高鐵站之後反而更受歡迎。“長途客運站需要注意加強地鐵與它的接駁,解決了這個問題,很多需求就解決了。”
此外,還需要考慮到長途客車直達農民工聚集地的情況,需要細化政策。“比如這個站可能直接開到農民工的村子裡;或者雖然高鐵方便,但他就是想省錢。”彭澎建議交通部門與規劃部門仔細研究,還有多少這樣的客源,哪裡的客人比較多,不一定全部撤銷10座客運站,可進行拆減合并與升級。
廣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
若撤銷需論證
理由要充分
廣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認為,官方出台這樣的意見,應該是出于市場選擇,“或許還有其他原因,但客流量一天比一天少,客運站利潤低、成本高,導緻虧本應該是主要原因。”曾德雄指出,撤銷10座客運站是一項大決定,無論是哪一座,希望政府部門盡可能論證一下,理由要充分,争取大家的理解。“考慮到一定會有人有坐客車的需求,希望政府部門能尋找到替代方案。如果要保留部分客運站,這個客運站要比較靠近中心位置,方便坐車,覆蓋面廣,輻射面廣。”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
在外圍規劃新站
建好後再撤銷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指出,近幾年,廣州陸續取消客運站。“比如越秀客運站停運,一是在市區中心,易造成周圍交通擁堵。二是軌道交通發達,私家車也多了起來,客運站流量越來越少。”從城市發展角度來說,火車、客運站、機場原來都設置在城市的邊緣,随着城市擴張,又都往外搬遷。“比如新塘鎮邊緣原來也有一個客運站,随着周邊發展,它漸漸處于鎮上中心地段,所以往外搬遷了。”
另一方面,撤銷客運站确實會對沒有私家車的、習慣坐車的居民造成一定影響。胡剛建議,可以同步在城市外圍區規劃建設新的客運站,新站建好後再撤銷舊站。亦要考慮多重樞紐的一體開發,把高鐵、地鐵、汽車客運站建到同一個地方。“乘客下了高鐵之後,坐一下電梯,就能到客運站。”
胡剛還指出,如果真要撤銷,撤銷後的土地将非常值錢,後續利用一定要秉持一個原則:為公共利益服務。“這裡本來是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是公益性項目,不能搞商業開發,不能做商住樓。”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
保留有曆史文化價值
的客運站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認為,長途客車是跨城出行的一種方式,随着其他交通工具的發展,其功能性沒原來那麼強,經濟産出效益逐漸降低。“大巴客車能夠解決鄉鎮居民最後一公裡的問題,票價也是相對市場化的,如果真取消說明一些站的需求在降低。”孫不熟指出,根據廣州目前的規劃,未來将發展“軌道上的大灣區”,其中高鐵、火車站将去中心化,每個區至少一個火車站,包括南沙的慶盛、萬頃沙站,黃埔區的魚珠站等,這樣也能保證居民出行有車坐。“每個站的情況不一樣,建議保留有曆史文化價值的客運站,沒有價值的站可以做産業、公租房、或公共服務設施”。
■采寫:新快報記者 王彤 ■攝影:新快報記者 郭思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