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汽車中哪款車的音響最好

汽車中哪款車的音響最好

品牌 更新时间:2024-06-29 13:58:21

本文首發于什麼值得買平台請關注本賬号獲取更多好文,作者:大偉聊車

大偉不是個音響發燒友,不過10幾年前在數碼媒體做評測編輯的時候,負責的恰好是音響耳機産品線,對音頻類設備有一些了解,那幾年前前後後也測試過無數的音箱聲卡耳機等。改行做車評人以來,大偉陸陸續續已經試過将近70台車,這些車有小部分裝配的是品牌音響,當然了大部分車裝配的都是普通音響(下面這幾張圖都是我自己拍自于不同車型)。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聊聊我聽過的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的區别到底是什麼?最後再簡單聊聊幾個品牌印象之間的品質差異。

汽車中哪款車的音響最好(我發現汽車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的區别隻有兩個)1

說到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的最大區别,我認為就兩個:能量感和細節。

先說第一個區别:能量感。

不知道您是否了解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的核心區别在哪?其實,這個區别不在于有沒有那個音響品牌的LOGO貼到喇叭上,而在于整套系統中功放輸出功率的區别。

汽車中哪款車的音響最好(我發現汽車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的區别隻有兩個)2

汽車音響按功能分可以分為三個模塊:主機(音源)、功放(信号放大)和揚聲器(發聲)。普通汽車的車載音響,往往在車機和揚聲器之間沒有單獨的功率放大電路,主機内置功率放大電路,經過放大的音頻信号從主機背後出來,直接連接到四門上的揚聲器,推動喇叭發聲。有些汽車會在中低音和高音喇叭之間設計分頻器電路,有些連分頻器都省了,或者隻放一顆電容做分頻。這樣做的優勢當然是成本低,發熱低,轉換效率高,由于主機和喇叭之間沒有額外的功放電路,整個音響系統的結構簡單,也就少了一些故障率。

這種設計的缺點也很突出:功率放大電路被整合到主機内部,受限于體積,輸出功率有限,動态範圍也偏小,一般每個聲道隻有10-40W左右,典型值為每聲道20-25W,這樣的功率雖然聲音“響度”足夠應付汽車的小空間,但控制力和細節就甭想了,基本上就是“能響就行”。

汽車中哪款車的音響最好(我發現汽車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的區别隻有兩個)3

品牌音響都會在主機和喇叭之間增加獨立的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音頻信号的能量,讓喇叭更好的發聲。這個放大器是一個物理上獨立存在的電路盒子,由于體積較大不可能跟主機放在一塊,不同品牌安裝的部位不一樣,有些在後備箱,有些在座椅底下。但基本上品牌音響全都會有這個放大器。

跟普通音響的最大區别是:品牌音響的功率會有幾百瓦甚至上千瓦的輸出,比如大偉聽過的雷克薩斯ES300上那套馬克萊文森音響,放大器的輸出功率達1800W(不同版本功率不同),這麼大的功率顯然和普通音響那幾十瓦的效果會大不同,就像是I7處理器和20年前的賽揚處理器運行速度不一樣,那已經不是幾個級别的事兒了。

汽車中哪款車的音響最好(我發現汽車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的區别隻有兩個)4

基于這樣的差别,我們聽到的區别首先就會是能量感的差異。

你會說:我的車雖然不是什麼品牌音響,但我的車也很有能量感啊?我聽“動次打次”的時候也很震撼啊?我隻能說:去聽聽品牌音響就知道差别在哪了。

汽車中哪款車的音響最好(我發現汽車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的區别隻有兩個)5

品牌音響的汽車,能量感會明顯不一樣,大偉所謂的能量感,是你坐在駕駛室裡,關閉車門車窗,聽一首節奏較快的曲子時,你感受到的聲壓,這種感受未必隻是耳朵,還可能是你的身體,你的大腦。這種聲壓量感和級别是明顯不一樣的。而普通音響往往隻有空洞的低音,沒有力量感的低音,無法給你身體壓迫感,讓你感受到共鳴。

注意我說的不是最大音量,而是相同音量下你的身體感受到的聲強。比如在低頻濃郁的時候,你的耳膜和身體會接收到更大的更強烈的聲壓,這個時候你會感覺到興奮,腎上腺微升,你會覺得爽。而同等音量下普通汽車的音響無法傳遞給你相同的感覺,你感覺不到讓人愉悅的低頻能量,你聽到的往往會是讓人讨厭的低頻失真,這個時候的喇叭振膜雖然還在震動,但顯然已經失去了控制,發出的全是嗡嗡聲,你體會到的可能隻是馬上想調小音量的沖動。

第二個區别:細節。

聲音的細節跟很多環節有關,放大電路,分頻器,功放,喇叭。這篇文章不是枯燥的技術文,我們不讨論音響中細節的産生和優化,大偉隻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汽車的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在細節上的差異。

汽車中哪款車的音響最好(我發現汽車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的區别隻有兩個)6

說到這裡我想舉兩個典型的正面例子:沃爾沃的寶華和雷克薩斯ES300上的馬克萊文森。寶華的汽車音響用的都是金屬高音,就像上面這種圖,這是沃爾沃的XC60頂配版,透過中控台中間這個高調的高音喇叭的面罩,可以清楚的看到面罩下有一顆金屬振膜的高音揚聲器。這套音響給我印象極深,它對高頻和泛高頻的解析力讓我差異。跟其他品牌的音響比,寶華這套系統在高頻的細節展現上有明顯的優勢。

具體來說:很多曲目你都能聽出明顯的不同,鋼琴的琴聲會更清脆更結實;《一意孤行》裡極高頻的琵琶聲,不經意間三角鐵的清脆聲……在很多音響系統裡,這些細節往往會被隐藏到其他聲音背後,讓你捉摸不到,似聽非聽;但在寶華系統下,這些越是高頻極高頻的延展範音,其清晰度,悅耳度,聲音細節的解析力,越是完整且驕傲的出現在你耳朵裡,讓你無法回避的聽到,而且它還有濃郁的金屬味兒,你閉着眼睛也能聽出來和絲絹膜振膜揚聲器的不同,這就是金屬高音的魅力所在。有了高解析力的中高音,再加上足夠的功率作為底氣,聲音才夠緻密,夠細膩。

汽車中哪款車的音響最好(我發現汽車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的區别隻有兩個)7

雷克薩斯上的馬克萊文森低頻也讓我記憶深刻。相對于高頻差異來說,反而不同品牌的音響低頻的質感差異沒那麼大,但馬克萊文森的這套系統低頻質感确實要更優秀。低頻是能量感的來源,需要強大的功率支撐,但控制力和下潛深度卻各有不同。至于普通汽車上的非品牌音響,在低頻的營造上完敗,核心原因就是功率太低。

馬克萊文森的低頻首先在能量感上并不誇張(誇張的那個同學叫BOSE,善于營造強大的低頻量感,但質量細節就不能談了),恰到好處,并不炸裂。你能感覺到它在刻意的點到為止,既讓你感覺到足夠的能量,又不會讓你覺得肥膩。但,在低頻的質量上,馬克萊文森确實是優秀,下潛深度和低頻控制力都非常棒,強大的聲壓下,低頻不糊,細節仍然得以保持,極低頻的下潛深度非常棒,低頻的延展尾音仍能很好的控制住,這讓人贊歎。但回到高頻,馬克萊文森又不如寶華的那套解析力好,沒那種金屬味兒。

最後,我們聊聊我聽過的這些品牌音響的排名。

我掰着指頭算了一下,我聽過的汽車品牌音響幾乎都全了,雷克薩斯的馬克萊文森,沃爾沃的寶華,寶馬的哈曼卡頓,奔馳的柏林之聲,近些年奧迪車上的B&O,通用家族的BOSE,一些國産車型上的燕飛利仕,豐田上的JBL,甚至大衆車上偶見的beats等等。這篇文章裡這些圖片都是大偉拍自于不同車型。當然,這些汽車音響不同車型配置之間也會有不同,比如馬克萊文森也會按不同車型搭配不同喇叭數量和功率輸出的版本,我們沒辦法詳細評價,大偉主觀的按音質整體評價排序應該是:

馬克萊文森≈寶華>哈曼卡頓≈柏林之聲>BOSE≈JBL≈B&O>燕飛利仕≈beats。

如果你看不懂這個“公式”。翻譯一下就是:

按音質綜合評價,從上到下排序是:

第一梯隊:馬克萊文森,寶華;

第二梯隊:哈曼卡頓,B&O,柏林之聲;

第三梯隊:BOSE,JBL;

第四梯隊:燕飛利仕,beats。

(注意:此排名極為主觀,同一品牌也有不同功率和喇叭數量的差異,所以這隻是個人拍腦袋的一個主觀印象,不具備任何意義,有不同意見歡迎擡杠。奔馳的大柏林我沒聽過,排名隻以奔馳E上的小柏林之聲為準,請不要計較,B&O隻聽過奧迪Q5L上那套,不代表整個B&O的水平,平靜讨論歡迎,杠精就算了)

當然了,大偉還必須再強調一句:即便是排在第四梯隊的beats,音質也遠好過普通車型的非品牌音響,因為有功率在那撐着。

汽車中哪款車的音響最好(我發現汽車品牌音響和普通音響的區别隻有兩個)8

這裡重點說一下BOSE。通用旗下很多品牌都會裝備BOSE音響,比如凱迪拉克全系,别克的中高配甚至國産的名爵等都有裝配,非常常見。BOSE有個特點:重視低頻,無視細節。即便是大偉體驗過的頂配版CT6上那套34顆揚聲器的BOSE也是如此,低頻量感很足,足到讓人發膩的感覺,比很多品牌的音響都足。如果你是個低頻控,那選BOSE你不會後悔,但除了低頻外BOSE其他都一般,中高頻的解析力和細節一般,高頻的延展一般,低頻的細節也一般,遠不如其他品牌的音響均衡。

最後我說一下我的購買建議。

我知道,不同車型選配品牌音響價格相差很多,雷克薩斯那套馬克萊文森音質雖好,選配價格要兩萬多,說實話,我個人覺得有點肉疼(當然了你要非說我窮我也不反駁)。但如果像寶馬那樣選一套音質說得過去的哈曼卡頓隻需要七八千塊的話,我還是強烈建議大家選裝的。一台車要跟随我們至少五六年,車内的大部分時間音響都是陪伴,一套好的音響讓人愉悅,一套差的音響讓人沒有聽的興趣。從這角度看,七八千塊選裝一套好音響我個人覺得非常超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