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三,理想做了兩件事,一是繼續放出理想L9的系列消息,另一件是公布自己的下一階段漲價計劃,理想ONE的全國統一零售價格将由之前的33.8萬元上調至34.98萬元,差值1.18萬元。
在最近的漲價潮裡,已經有40-50款電動車在3月宣布了自己的新一輪調價計劃,幾乎覆蓋所有主流電動車品牌。而這,也是從2022年開年到現在實質上因為電池/周邊原材料等漲價的第一輪跟漲,因為之前的一輪漲價,是車企應對電動車補貼退坡的行為。
也就随着增程式混動理想ONE也扛不住,要漲價,可以預見,基本上所有帶大容量動力電池的新能源車都可以跟漲(目前除了蔚來)。所以,問題是,電動車電池究竟漲了多少,車企集體漲價,是真的不得不漲,還是自己想漲就漲。
所謂電池價格的離譜,離到什麼程度?在中國汽車産業裡,李想身上的一直有一個标簽,敢說的人。比如對着等速60km/h續航開炮,最後引發了一場行業變革。最近他談及動力電池時,也是一樣敢說。理想汽車官宣調價的3天前,李想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二季度電池成本上漲的幅度非常離譜”。
和李想一樣表達過電池成本上漲帶來壓力的,還有着埃隆·馬斯克,大體意思就是“特斯拉的發展速度已經受到了動力電池成本上漲的相關限制”。簡言之,從上下遊都有控制且自産電池的
比亞迪3月中旬宣布了今年第二次調價,金額3000-6000元之後,明眼人都能看出,電動車全行業漲價大體上是主趨勢。
再到動力電池容量更小的增程式理想ONE開始漲價,那就意味着,短時間内主玩PHEV技術的車企,也可能跟上。所以,我們開始探究,現在的動力電池大概的真實漲價情況是什麼。
一位動力電池廠商的消息人士向路咖汽車表示:“現在的上漲幅度還沒有超過去年的預測水平,但戰争帶來的連鎖反應,充滿太多不确定性,也沒法預測三季度時原材料的相關走勢。”
所謂預測水平,指的是IHS Markit在2022年近期發布白皮書中的數字,即2022年的電池平均價格預計比2021年高出5%,且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份報告的披露時間在俄烏之後,經過了進一步的調整。之中同時測算了俄烏帶來的影響,即俄羅斯礦業公司 Nornickel 生産了全球約 20% 的用于電動汽車電池的高純度一級鎳。
“電池價格的上漲不算離譜,但到了車企那邊,表現出來的差異有點離譜。”關于漲價的話題,現如今都主要圍繞着原材料碳酸锂的漲價1年多時間超過10倍,鎳的價格在上漲,這2個點。但,結局和反差卻讓人難辨,車企裡誰說的漲價是真,誰說的是不真。
就在3月25日,豐田汽車對外表示,俄烏局勢的變化大,全球體系鍊受沖擊,豐田表示自己的單車成本上漲520美元,按當下彙率等于3310.2元人民币。
而這,和另一種網絡大V所說的說法,南轅北轍。大V所說,30多度容量的動力電池,采購成本從2萬升到接近4萬,60度電池,電池成本增加3-4萬。按這樣的推斷,除了特斯拉和少數車型的漲幅在2萬元以上之外,大多車型的産品漲價主要在1萬元左右為主。如按大V所說,車企這一輪基本都是純賠錢,哪怕是漲價以後也在繼續賠錢。
顯然,這不符合常理。另外,從蔚來汽車最近發布的财報裡,我們還能看到很多車企所說的電池漲價離譜,其實并不離譜。和離譜之間形成鮮明反差的信息包括:1. 蔚來依然認為2022年整車毛利率保持在18%-20%的目标可實現,并謀求在2023年Q4盈虧平衡,2024年盈利;2. 蔚來的調價行為會在換裝8155芯片 5G模塊後進行;3. 蔚來呼籲少數碳酸锂廠商,不要做投機漲價。如果電池成本真的已經離譜到漲價翻倍,甚至更高,那蔚來現在所說的盈利目标就是壓根不可能達到的,扛着不調價,也早就壓迫着它的現金流(财報上顯示有500 億元)。
動力電池人士的表達是還沒達到預測數值;豐田向全球表示生産成本有漲價,提升520美元/車左右;蔚來所公布的财報。三者組合之下,動力電池的離譜漲價這種話題,可以先往後看了。另外,要注意的是,就在漲價潮比較集中的3月23日之前,相關部門已對锂鹽企業進行了約談,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裝備工業一司會同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市場監管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争局日前召開座談會,要求锂電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共同引導锂鹽價格理性回歸。
就在現階段,碳酸锂價格經過連續多個月的暴漲後,已經逐步趨于“較冷靜”狀态,行業對接下來的成本上漲判斷是預計二季度價格有所回落,不過幅度、第三季度及全年走勢裡,還充滿着很多其他全球局勢的新變量。
電池漲價不離譜,車企漲價真離譜?對上下遊企業進行約談,引導價格理性回歸,這在不久前的芯片荒裡,有着相同的操作。也就在這句話背後,體現着汽車供應鍊上下遊的“江湖”,原材料不斷上漲,就在供應鍊生意裡也有諸如股市裡追漲殺跌、抄底摸頂般的同類存在。
誠然,锂鹽的供需關系當前有着無法抹平的缺口,消耗量大,庫存已見底,全球新冠疫情及其他方面帶來了影響。而沖突、矛盾、信息/資源不對等,也孕育了新的利潤空間。
回到汽車漲價潮的話題裡,先如今的車價上漲,部分車企的部分車型幅度比較誇張,有真正的離譜之勢。
如,五菱在漲價潮中交出的答卷,五菱宏光MINIEV、五菱NanoEV、寶駿KiWiEV,上調價格幅度在4000-8000元不等,微型電動車至此在五菱品牌中,告别了2萬元時代。售價最低五菱宏光MINI EV輕松款,漲價幅度已超過10%,為14%。按汽車行業最誇張的電池/成本占比80%計算,最低配五菱宏光MINI EV車型的電池成本上漲已明顯超過5%,而且,這還是價格相對更便宜的磷酸鐵锂電池,非三元锂電池。
特斯拉的漲價,自然更超出行業主流狀态,在2021财報中,特斯拉展示了自己出色的制造和盈利能力,單車毛利率30%左右。在漲價潮中,特斯拉的2款車型也快速跟上,以承擔主要銷量的Model Y後驅驅動版(低配)為例,其價格從2021年年末的28萬元區間,現已上升至31.69萬元,且在後續還有繼續漲價可能。
車價上漲,又一次超過10%這一數值。一方面是單車毛利率30%,行業的絕對翹楚,可以輕松吃下電池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一方面卻是占銷量大頭的主力版本車價上漲10%,這之中的出入,意味着特斯拉并不想讓自己發生任何損失,還是消費者來承擔,它繼續追求30%毛利率的目标。
商業領域,這沒有什麼對錯之分,既然消費者願意跟上,那就不至于批評。至于理想目前的漲價,30萬以上的車型,價格上漲1.18萬,比例不超過4%,也屬正常行為。但要注意的是,因為理想ONE為增程式,其所搭載的電池容量為40.5度,漲價幅度超過1萬元。而純電動車型中,超過50度以上的動力電池,包括哪吒、廣汽埃安等,基本同容量的車型,漲價幅度卻在5000元左右。
後經過我們繼續對供應鍊上下遊的調查,得到的答案是“這一輪上漲裡,不僅包括動力電池,還包括鋁、鋼、銅、石墨等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但很多車企隻提動力電池。”
顯然,車企在漲價中的思考也是足夠豐富的,如全方位分攤各種原材料的上漲,也如部分車企選擇隻對電池成本調整,再如硬頂着不上漲的。背後,所體現的是盈利思路和發展思路的不同。
寫在最後:
最後,以比亞迪的價格上調做一個小分析,能對當前漲價潮做一個前提标準。
比亞迪當前的價格調整,幅度為3000元-6000元,涉及10款車型39款配置,漲價3000元的主要為DM-i車型,漲價6000元的主要為純電動車型。
再從動力電池容量來看,調價的DM-i車型,電池容量主要分為8.3kWh、18.3kWh兩種。
調價的3款EV車型,電池容量約在47-80kWh之間。
考慮到比亞迪對動力電池擁有定價權,其實能夠看出,原材料上漲車企能有效控制之後,漲幅并不像很多其他車企那麼誇張。
漲價潮,漲出來的錢最後去了哪裡。
有的車企用來補平缺口,有的車企是因為供應鍊體系能力不足,被之中的環節完成了牟利,有的車企,則是想趁着這股勢,自己再擴大一下利潤數字。
反正,新能源市場的競争還不夠充分,最後消費者可以買單。最後,2023年年初,我們再來翻翻各家車企的财報,翻翻動力電池企業的财報,翻翻锂、鎳上下遊供應的财報,自然就能找到,錢究竟去哪了。
至于以後,動力電池的價格還會漲嗎,會影響燃油車逐步被替換嗎。還有另一個同趨勢的數字可供參考,在大量精密計算後,福特汽車和雷諾都将電池組的價格目标設定為到 2030 年 80 美元/千瓦時,而日産宣布了一項到 2028 年将成本降至 75 美元/千瓦時的戰略。
顯然,未來,前景還很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