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财經記者 王好
眼下正是秋糧産量形成的重要時節,做好病蟲草害植保等田間管理工作,關乎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在青島,與傳統印象中農民身背噴霧器、頭頂烈日在地裡打藥的辛苦勞作場景不同,可以遠程遙控的植保無人機已經成為噴藥施肥的主力軍。
場景更新背後,科技給農業、農村、農民帶來了怎樣的颠覆和改變。面對産業新賽道,作為制造業強市,正在着力推動“四新”經濟發展的青島有着哪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作為。記者近日就此展開走訪調查。
95後飛植保無人機年入15萬 做農活“跟玩一樣”在青島平度市張戈莊鎮楊家營村,村民楊秀世家種植的30畝玉米正處于拔節期,将近1米高的植株碧綠挺拔,漲勢喜人。
“近期降雨多,容易引發病蟲害,要及時打藥。”這位96年的小夥邊說邊麻利地從停放在田邊的貨車上取下一台極飛 V40 農業無人機,這是他今年剛剛購入的新裝備。記者在現場看到,通過手機端對需要作業的地塊進行測繪,并設定好高度、速度、畝用量等飛行參數後,楊秀世将稀釋好的農藥灌入飛機藥箱,随後退至安全距離後輕觸手機屏上的啟動按鈕,無人機随即起飛,開始執行打藥作業指令。整個噴灑過程用時僅約30分鐘。
楊秀世進行作業前的參數調試
“無人機可以按照設定的路線和範圍自動運行,作業完成後自動返回起始位置,整個過程都不需要人員幹預。”用楊秀世的話說,用上了智能化裝備,做農活“跟玩一樣”。
而如果把時間撥回到兩年前,跟不少農村青年一樣,楊秀世對于種地很“犯怵”,“種地太苦太累,沒人願意幹。”彼時的他在青島一家企業有一份月薪五六千元的穩定工作,直到2019年的一天,在平度老家開農資店的父親告訴他想上個新項目,讓他回家幫忙出出主意。
這個新項目指的就是植保無人機。“以前都是背着噴霧器進地裡打藥,我家這三十畝地全家人忙活一天也幹不完,不僅效率低,藥劑使用量高,長時間近距離接觸藥劑對身體也不好。用上無人機,一天可以幹800到1000畝,而且不受時間、體力限制,省時省力。”憑着年輕人對于智能設備的天然敏感,楊秀世決定回家試一試,花4萬多元購買了自己的第一台植保無人機,而這一試也讓他找到了新事業的起點。
如今,不止管理自家農田,楊秀世還給周邊農戶提供植保飛防服務,并且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統防統治作業任務,去年他一個人服務面積就超過29000畝,收入15萬元左右。不僅早已賺回了購機成本,他還把自家的農資店生意嵌入到植保無人機飛防服務的産業鍊中,“每年農資銷售和飛防服務一共能有二三十萬元的收入,比以前上班翻了好幾番。”楊秀世告訴記者,他已經組建了自己的服務隊,計劃繼續擴大服務規模。
楊秀世和團隊在地頭進行技術交流
楊秀世的選擇,正是青島植保專業化服務的一個縮影。據悉,目前青島全市90多家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利用植保無人機、高效植保機械開展統防統治、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日作業能力近50萬畝。
“雙碳”驅動 植保無人機熱銷再添“新動能”事實上,植保無人機已經在全國各地的農田管理領域火了起來。根據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顯示,遙控飛行器植保機自今年2月份起,連續五個月處于景氣區間,市場“高燒不退”。
對于市場的火爆,山東國本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秦凱深有體會。2017年,他創立公司進入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化農事服務組織和家庭農場,提供農業智能化裝備、航空植保和地理信息測繪等配套基礎設施銷售、培訓和售後服務,主要市場為青島及山東地區。“2018年開始,我們的無人機銷售數量和飛手培訓量,每年增長都達到兩倍以上,目前無人機已經銷售過千台。”在他看來,雖然随着飛手不斷增多服務價格有所下降,但是随着流轉土地服務面積不斷增加,規模化農業發展趨勢下,整個行業仍然處于上升期,飛手缺口很大,“植保行業具有周期性,一般每年的總體作業時間在一百多天,所以對于飛手來說,通常飛植保機隻是‘副業’,他們還會參與農産品流通、種植等多個農業生産環節,收入也更多。”
植保無人機飛防
有業内人士告訴記者,相較于大型農用機械,相對小巧輕便的無人機更适合随時轉場作業,無論是零散的大田地塊還是種植大棚内都可以使用,這無疑加速了植保無人機的推廣。
此外,農村老齡化問題突出的當下,對于看重作業效果和成本,但是科技認知接受度不高的農村群體來說,智能化程度高、操控簡便的植保無人機的出現可以說是一次現代化農業的大型科普。今年56歲的青島平度市蓼蘭鎮肖戈莊村民李先臣是一名職業飛手,一年前,在農資店打工的他被老闆派去學習植保無人機操作,他告訴記者,為了學會如何操作,他第一次開始接觸智能手機和應用小程序,結果發現并沒有想象中難學,經過培訓,很快便可以自主執行飛防作業任務。如今,他一天作業量達一二百畝,年收入也比之前翻了一番。
在萊西市龍水社區焦格莊村,80%的農戶已經使用植保無人機給自家農田進行殺蟲、除草等飛防作業。村書記史浩言告訴記者,無人機植保省力的同時,肉眼可見的效果是打動村民們的關鍵,“以小麥為例,我們使用無人機噴藥,病蟲草害防治效果很好,以往畝産七八百斤,今年達到一千二三百斤。”他感慨,從2019年村裡第一次接觸無人機飛防,到如今在村裡大範圍普及,隻花了不到兩年的時間,農業科技就讓農民祖祖輩輩的種地習慣大變樣,這正是現代化農業的價值所在。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在于,農業植保無人機火爆的背後,是與“雙碳”國家戰略驅動下,綠色低碳農業發展目标的不謀而合。數據顯示,無人機開展植保作業可降低農藥使用量20%以上。
國内植保無人機行業頭部企業極飛科技此前在其發布的《2020年市場極飛科技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0》中表示,通過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極飛科技的無人化、智能化産品和技術在全國/全球的投入使用,累計為農戶減少糧食損失約 821 萬噸,大概相當于 1642 萬人一年的糧食;減少農藥使用超過 4.5 萬噸,節水 1500 餘萬噸,降低了農業碳排放 76 萬噸,相當于種下 1032 萬棵樹。
行業賽道馬太效應明顯 青島企業模式創新另辟蹊徑據了解,自2017以來,植保無人機持續保持高增長态勢。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預計已達11萬台,作業面積突破100000萬畝。随着作業面積突破100000萬畝。與此同時,農業科技企業也受到資本的久違關注。
2020 年 11 月,獲得由百度資本和軟銀願景基金二期領投,創新工場、越秀産業基金和廣州新興基金跟投的共計 12 億元人民币的融資。 2021 年 3 月份,再度獲得高瓴創投投資的超3 億元人民币 C 輪融資。由此也刷新了中國農業科技領域最大筆融資記錄。
植保無人機飛防
伴随着行業漸入佳境的同時,是明顯的馬太效應。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植保無人機排名前兩位的企業分别是大疆、極飛,占據了80%的市場份額。
極飛科技旗下極飛學院負責人劉橋告訴記者,相關融資将主要用于無人化産品研發及技術創新。目前極飛科技已經通過自主研發布局包括農業無人機、農業無人車、農機自駕儀、遙感無人機、農業物聯網和智慧農業系統在内的六大智慧農業産品線,貫穿農業生産“耕種管收”各大環節,未來的目标将是推動實現真正的無人化農業生産。
有業内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整個植保無人機行業仍然處于相對粗放的發展階段。經過5年的發展和淘汰,國内市場大小規模的植保無人機生産企業已經大部分消失或轉型,存活下來的企業面臨着頭部企業技術和成本方面的巨大擠壓效應,“電池和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頭部企業可以通過走量降低整體成本,這對于小企業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此外,标準缺失、人才匮乏等也都日益成為行業整體發展所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模式創新或許将成為後發企業趕超的一個捷徑。位于青島膠州市的青島一粒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業植保無人機設計研發、生産、集成、應用開發、配套服務、操作培訓、平台開發為一體的農業植保整體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企業負責人朱梅楠告訴記者,自2017年成立以來,他們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獲得20多項國家知識産權,企業也在去年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為了能盡快在行業内走出“獨立行情”,他們選擇通過創新另辟蹊徑,轉而開發無人機智慧農業服務系統。
“這個系統類似于網約車模式,可以兼容各種品牌的無人機,有需求的農戶通過平台發布植保訂單,經過實名認證的飛手進行接單,從而實現需求與服務的便捷有效對接。”朱梅楠告訴記者,目前平台已經有200多名注冊飛手,為7000多戶農民提供了超過320萬畝的飛防服務,後期他們還計劃增加收割機、播種機等大型農機的服務項目。而這樣的一個模式創新也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我們每年的營收增速都在50%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